「天下黃埔」刊出黃埔將領後代胡葆琳撰文「幸為改革開放參與者 樂作兩岸和平推動人」

201906.jpg

【國際日報*亮點國際新媒體綜合報導】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黃埔軍校同學會以“黨在我心中”為主題,面向海內外黃埔組織及個人開展徵集文稿、小視頻等活動,得到廣泛響應。近期,「天下黃埔」微信公眾號將陸續選登徵集的文稿和小視頻,為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天下黃埔」今天發布的是黃埔將領胡靖安將軍之女、全國政協委員(第10至12屆)、大中華會主席胡葆琳親筆撰寫的「幸為改革開放參與者 樂作兩岸和平推動人」。

作者以親歷國家改革開放,以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讚嘆中國共產黨兩大決策英明偉大。徵得胡主席同意,本報轉載原文與海內外朋友一起分享。

5541623300294_.pic.jpg

幸為改革開放參與者
樂作兩岸和平推動人

作者:胡葆琳
(2021年6月10日)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週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國家才從內外交困、積貧積弱的狀態中走出來,奔向現代化的小康時代。

作為出生在內地、生活在香港,多年奔走在海峽兩岸之間的黃埔後人, 我真切地感受到這些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也常常為黨的無數英明決策喝彩。在這些英明決策的影響下,我力所能及地緊跟國家發展的腳步,融入時代洪流,發展自己,貢獻國家。感到無比幸運和幸福。

無比自豪融入改革開放大潮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改革開放政策,是中國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國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而最早看到其中商機的,是與祖國內地血濃於水的香港同胞。當中國發展的大門面對世界敞開,香港同胞率先邁過羅湖口岸,通過投資、貿易和多種形式的合作,參與經濟建設,為國家輸送資金、技術、人才及管理制度,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香港也因此躍升成為國際商貿、物流、航運、金融和專業服務中心。

祖國內地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火力全開的發展節奏,令身在香港的我們夫婦倆感到無比振奮,內地的生產能力和廣闊的市場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我們決心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回到曾經生活、學習和成長過的祖國內地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機遇。

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大門剛剛打開的中國內地,有無數產品需要走向國際市場,考慮到內地工廠的設備普遍老舊,短時間內很難達到歐美商家要求的質量標準,我們決定先開闢中東市場。

當時的中東,在國際商界的印像中,是十分落後的地區,交易還停留在現金支付形式,而中國在中東商人的眼中也非常神秘和遙遠。我們認為,這或許是個好機會,於是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打通了內地紡織品銷往中東五國的渠道。每次想到,內地紡織品源源不斷輸出,為國家贏得外匯,其中也有我們出的一份力,就感到十分欣慰。

1985 年,我們開始為內地購買大宗化纖原料。當時,兩岸尚未通商,中國大陸只能經過日本商社購買台灣產品,由於交易過程不透明,中國化纖原料總公司無法直接追究那些質量不達標和外包裝經常破損的台灣廠家,也無法完全避免買到以次充好的化纖原料。為此,我決定親自到台灣去看廠,一個車間一個車間地仔細觀察,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是效果很好,因為我終於找到了擁有整套先進生產設備和先進包裝設備的工廠,不僅買到了台灣最好的紡織化纖原料,也打破了日本商社對台灣化纖原料進入大陸的長期壟斷。

值得一提的還有,我們曾經促成一個由香港、內地、台灣三地合作,將國產家電產品銷往美國的成功案例。那是改革開放 10 年後,內地一些電風扇廠紛紛引進先進設備, 生產能力大大增強,但工藝技術卻沒有及時提高,仍然在生產笨重的老機型。我帶著款式新穎、體積小巧、外型美觀的台灣風扇樣品,向一些工廠提出合作生產的方案,廠長們直搖頭,表示發動機太小了,實在做不出來。只有兩間工廠願意嘗試。於是,在我的牽線搭橋下, 台灣工廠提供模具並派出技術人員駐廠指導,經過近兩年的開發,終於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達到了美國標準。當我在美國商場 SEARS 和 WALMART的貨架上,看到我們在內地加工生產的中國造風扇時,喜悅的心情無以言表。那不僅是自己的成功,更是黨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成果。

另外,為了滿足全國紡織工業的需要,我們還發揮資金優勢,從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等世界著名的大型化工企業買到價格合理的高質量化纖原料。我們還在內地投資建廠和投資企業,其中一間發展迅速,成為中央國有企業 50 強之一。成功轉型後,我們又開始對內地進行股權投資,投資的對像都是改革開放大潮中湧現的創新型民營企業,它們充滿活力,具有強勁的發展潛力,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極大增強,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事實說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我有幸參於其中並見證國家的巨變,感到無比自豪。

義不容辭為兩岸和平發展貢獻心力

1979 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兩岸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基礎上,雙方盡快實現通航通郵,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這一紙文書,啟動了兩岸和平統一的歷史車輪,為無數被迫骨肉分離的家庭帶來了團聚的希望。所以,消息一公佈,引發世界的關注,隔絕了整整 30 年的兩岸同胞們揮淚奔走相告。

我是黃埔後代,先父胡靖安將軍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二期,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先後參加東征、北伐和抗日戰爭並屢立戰功。他在台灣有許多同學、學生和部下。這樣的身份背景,我注定與兩岸關係結緣終生。

1979 年秋,我赴香港定居,臨走時有許多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都託我代為尋找台灣親人。而一些 1949 年赴台灣的國民黨老兵,也紛紛請我幫忙尋找內地的親人。在我的努力下,一些失散多年的兩岸同胞得以團聚。另外,我曾經在香港接待過先父的一位學生,並安排他回鄉探親,他回到魂牽夢繞的故鄉後,拜倒在父母的墓前長跪不起、嚎啕大哭道:“兒子不孝,兒子回來晚了……”其情其境令人心碎。

我不由感嘆,《告台灣同胞書》的發表確實順應了兩岸同胞的民意,深得人心、功在千秋!

5641623304508_.pic.jpg

2009年,馬英九會見黃埔後代訪台團團長胡葆琳。

黃埔精神是黃埔軍校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也是父親留給我的寶貴遺產,傳承和發揚黃埔精神,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因此,40 餘年來往返於兩岸之間,出錢出力在所不惜。為促進兩岸通商,我一方面幫助內地購買台灣產品,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兩岸經貿合作。中國化纖原料總公司與台灣最先進的化纖公司的商務會談,正是我促成的,創下了兩岸紡織化纖業巨頭首次在香港會晤的歷史記錄。

1988 年黃埔軍校同學會創辦的《黃埔雜誌》入島遇到困難,我利用家族關係把雜誌輾轉經香港寄往台灣,使該雜誌成為第一個進入島內的大陸出版物。為兩岸黃埔同學打破長期隔絕狀態,建立聯繫管道搭建了平台。

兩岸交流逐步開放後,我開始邀請島內黃埔師生和後代到大陸參訪。 2009年6 月,我帶領香港和美國黃埔後代深入島內,先後與馬英九、連戰、宋楚瑜、蔣孝嚴等台灣高層見面,並與島內黃埔退役將領進行交流,開啟了兩岸黃埔師生親屬大交流的序幕。台灣前總政戰部主任許歷農上將公開支持“九二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鮮明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0 年,我與聶榮臻元帥之女聶力中將和台灣退役將領許歷農上將,共同發起創辦“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該論壇迄今已在台北、香港和內地連續舉辦了九屆,在弘揚黃埔精神,團結兩岸黃埔人共同“反獨促統”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其中第五屆由我創辦的大中華會和上海海外聯誼會在香港共同舉辦,嘉賓有來自台灣的近60位退役將軍和知名學者,來自全球的50 多位知名黃埔後代,還有來自內地的各級領導、香港各界知名人士、青年精英和學生代表共200餘人,盛況空前。大家一致稱讚第五屆論壇內容充實、活動緊湊、層次高、有新意。此後,論壇由民革中央舉辦。

5681623304509_.pic.jpg

2010年胡葆琳與聶力將軍、許曆農上將一起發起策劃的首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在台灣成功舉辦,影響深遠。

上圖左1-至2:時任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台灣前總政戰部主任許曆農上將為論壇主禮,胡葆琳代表黄埔後代致詞。

下圖:胡靖安將軍遺孀和張靈甫將軍遺孀端坐在主席台上。

5671623304509_.pic.jpg

a%P1v9hbTKGMoPlUex+Y%g_thumb_1d6e.jpg

圖:時任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接見出席第三屆「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的國共兩黨黃埔將領後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中國人、海內外中華兒女理應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這句話深深地感動著我,並激勵我繼續傳承和發揚黃埔精神,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實踐證明,黨的對台政策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重要法寶。如今,兩岸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歷史潮流,兩岸同胞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認同,是台灣民進黨當局和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兩岸走向統一的大勢,也是台灣民進黨當局和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逆轉的。 (作者:胡葆琳,黃埔軍校第二期生胡靖安之女,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香港大中華會主席。)

2020 0303.png12021-05-10 新 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