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剛學校登頂「福布斯中國國際化學校評選」榜首

【國際日報*亮點國際新媒體報導】2025福布斯中國國際化學校評選結果於6月10日正式發佈,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包校)連續兩年蟬聯榜首,在「雙語高中」年度評選榜單上,以總分98.2雄踞100家之首。同時,包校的「雙語初中」、「雙語小學」也全部登頂榜首,出類拔萃,實至名歸。

福布斯表示,評選核心圍繞五大維度——學術成就、教學品質、基本資訊、國際認證、創新與多維發展,通過40個量化指標,對全國3000餘學校學部進行綜合評估,最終評選出各類別入選者,為中國家庭的國際教育擇校提供權威參考。

↑圖:鄧小平曾6次與包玉剛敞開心扉促膝長談,教育興國是他們談得最多的話題。

1984年,年近70歲的包玉剛回到家鄉寧波考察,當他得知寧波連一所綜合性大學也沒有時,內心激盪。

那時,寧波人口不足600萬,按國家教育部規定,不能辦綜合性大學。以教育興國為己任的包玉剛成功地遊說理念相同的鄧小平,中國總設計師一舉打破了成規。獲特批後,包玉剛立馬捐資2000萬美元創辦寧波大學,一改寧波沒有綜合性大學的歷史。

從「世界船王」到「教育家」,折射的是包玉剛的國際視野和大格局。

多年後,“世界船王”的女兒及子孫們,延續了他赤誠的愛國心教育情,捐資助學,投資建校,樂此不疲。

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包校)成立於2007年,是一所非營利的雙語學校,由包氏家族為紀念企業家、政治家、慈善家,已故船王包玉剛先生而創建。

今日興學,為明日中國

包校的官網顯示:創始人是包陪慶、譚茀芸、包文駿。其中,包陪慶是包玉剛的長女,繼承父輩的榮光與夢想是她熱衷的長期使命,與國際頂尖大學建立輸送包校優才生渠道,是她環遊世界名校,逐家敲門刷臉的直接成果。

包文駿是包陪慶的次子,曾獲英国國王獎學金入讀貴族中學ETON伊頓公學,以優異成績榮譽畢業,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又在美國斯坦福取得碩士學位。才華洋溢的他步入社會大舞台,腳踏實地的譜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

作為包氏的第三代傳承人,包文駿除了經營家族生意,更「鍾情」於非營利的包校。他以自己在名校求學一路累積的感悟,頂層設計了既國籍範又接地氣的包校「全人教育」。

↑圖:包文駿理事長在2025包校雙語高中畢業典禮上,傳遞外公的人生信念:自律、坚毅、勤奮、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康(時常鍛鍊)並堅持終身學習,實現自己的目標。

據悉,包校目前有1600多名中外籍學生,提供小學一年級至高中十二年制的學歷教育。小學及初中位於上海市中心的長寧區,實行走讀製,高中位於上海松江區,採用傳統英、美寄宿模式。 包校提供創新的雙向沉浸式雙語教育,小學及初中採用“上海+”課程,高中採用“國際+”課程。

十八年來,包文駿帶領國際化的優秀教師團隊,致力培育學生在智力、情感、體魄、社會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實現外公和學校的願景:為明日中國創設世界級學府,培養價值觀正確及學業優異的棟樑之才和世界公民。

↑圖:上海市教育領域標桿人物、包校總校校長徐永初特級教師致詞。

從2007年校至今,學生輸送到了世界頂尖校,為明日中國培育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才。走出畢業生」稱號家長包校中國的」。

↑圖: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親臨包校松江高中,鼓勵中外籍教師共同實現包校願景。圖源:國際日報資料庫。

↑圖從左至右:楊振漢、包陪慶、楊振寧、翁帆、譚茀蕓在包校楊振寧教學樓合影。圖源:國際日報資料庫。

↑圖從左至右三位包玉剛學校創辦人:包文駿、包陪慶教授、譚茀蕓教授。圖源:包校官網。

譚茀芸教授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父譚聲乙與楊武之,是庚子賠款的第一批留英留美學生。譚聲乙教授堅信工業救國,拒絕高薪回國創辦武漢大學工學院,從教終生,作育英才。

父親一生的信念和行動,對譚茀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讓她自小便感受到愛國知識份子的擔當與美德。摘自纪念谭声乙教授百年诞辰文集《无边往事》。

↑圖:1978年,鄧小平出席全國科技大會,並與代表譚茀蕓握手。圖源:新華社圖庫。

無論是擔任全國婦聯副主席、上海市婦聯主席,還是外派香港迎接回歸,擔任新華社社長助理,創辦經濟、婦女部,並擔任兩部部長期間,她始終傾情于育兒親子教育,並以卓越貢獻獲得2002年度「內藤國際育兒獎」。美國前總統里根、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以及中國著名作家冰心曾獲此殊榮。

↑圖左1-2:譚茀蕓、張俊生,左4至6:撒切爾夫人、周南、鄧蓮如。圖源:香港文匯報資料庫。

感佩於包玉剛先生「今日興學,為明日中國」的遠見卓識,以及傳承人包陪慶和包文駿母子赤誠的愛國心教育情,譚茀蕓低調的傾情於包校宣導的全人教育。

歷史可鑒,未來可期。長期關注包校重要歷程的老記堅信,兩年後的2027年,迎來20週年的包校將穩穩地屹立於世界級學府之林。

包校歷史(源自包校官網)

2007包陪慶、譚茀芸、包文駿於上海創辦包玉剛實驗學校

2008創校校長倪谷音與數位中外知名教育家共同建立包校導師團

2009包校首屆小學生畢業

2010為了支援包校的長足發展,包校設立基金會辦公室

2011位於松江區的松江校園作為中學校區正式啟用

2012包校慶祝建校五周年,松江校園的教學樓由首位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命名

2013包校獲得劍橋國際考試委員會認證,開設IGCSE課程

2014包校成為國際學校協會(CIS)成員

2015包校認證成為國際文憑組織(IBO)成員學校

2016包校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學術合作協定

2017包校獲得國際學校協會(CIS)和WASC的認證; 位於長寧區的虹橋校園作為包校初中部正式啟用; 松江校區則正式成為高中校區,為學生提供寄宿專案

2018包校十周年校慶成功舉辦,成功召開首屆全球教育論壇

2019包校迎來了首批從一年級就加入就讀學生的高中畢業典禮,他們是首屆在包校順利完成十二年學業的“包校先鋒”

2020包校被選為上海市第一輪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實驗校

2021歷時四年的虹橋校區主教學樓改造項目在暑假順利竣工

包校基金

包校是一所非營利性的學校,是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稅務局認可的慈善機構。 運營主要依靠學費收入和包玉剛家族,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資助。 優秀的學校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援。 從國際教育經驗看,教育品質的傳承和學校的財務投入及基金會規模有極高的相關性。

包校在2010年成立了基金會,旨在為全社會的有識之士搭建平臺,推動包校持續向前發展。 基金會在上海和美國分別與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和贈予亞洲合作接受捐贈。 在上海、香港和美國有納稅義務的捐贈人均有可能根據當地規定獲得捐贈稅收的減免。

自基金會成立以來,創辦人家庭、基金會會員、熱心家長和眾多社會人士已向包校慷慨捐贈逾1億人民幣,在校園建設、獎學金助學金、優秀師資、雙語教學、全人教育、資訊技術等重要領域提供了巨大的支援。

目前包校基金個人會員金額為200萬元人民幣,基金的認證期限分為6年和12年,如果孩子在包校入讀不足6年,按照6年歸還。 如果超過6年,按照12年歸還。 企業會員資格為一次性捐贈400萬元人民幣。 購買基金首先要向學校提出申請,學校購買資格面試通過後可以購買,購買基金不代表可以錄取,學生申請優先權為:企業捐款>個人基金>裸考

招生原則:學校希望挑選與包校志同道合的家庭,挑選與包校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學生和家長。 包校是一所雙語學校,我們認為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也不鼓勵短期(少於2年) 就讀的學生申請包校。 我們希望招收的學生具備以下素質:

學生素質

能夠流暢及自信地進行中英雙語表達,展示出可將中文或英文作為第二語言的能力。

顯示出對學校和學習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

了解雙語教育的嚴格要求,並承諾嚴謹對待學術。

獨立性和思維分析能力。

顯示出求知欲,以及願意承擔風險的能力。

認為個人只是社區的一部分; 尊重他人,表現出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展示出其他個人特質。

家庭素質

理解和支援包校的使命。

承諾支援包校雙語和多元文化教育。

承諾支援包校的綜合課程和國際課程,包括IGCSE課程和IBDP課程。

理解和支援包校寄宿生活理念。

附「2025福布斯中國國際學校年度評選」結果:

01

評選範圍與分類體系全面升級

評選核心圍繞五大維度——學術成就、教學品質、基本資訊、國際認證、創新與多維發展,通過40個量化指標,對全國3000餘學校學部進行綜合評估,最終評選出各類別入選者,為中國家庭的國際教育擇校提供權威參考。

2025年評選升級了原有的評價體系,從以下五大維度構建量化評分:

評選覆蓋流程包括:

  • 標準化數據採集:500+學校提交統一問卷

  • 多源驗證:交叉比對學校官網,國際學術考試/競賽官網與學校數據

與2024年相比,2025福布斯中國國際化學校評選首次實現從幼稚園到高中的全學段覆蓋,納入雙語幼稚園、外籍小學及初中、外籍高中等更多維度,並針對其他語種國際化學校新增專項評估,全面反映中國國際教育的多元發展。 其中由於幼稚園的評估難以量化,因此僅根據評估做出推薦,不進行評分。

本次評選按照學校招生群體進行分類,分為:

  • 雙語學校:不限國籍招生的國際化課程學校;

  •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限定外籍/港澳臺子女就讀的外籍學校。

貼合家長的實際擇校路徑,實現“按生源找學校”的精準導航功能。

公辦學校不在此次評選範圍中。

02

高中評選

01雙語

頭部學校競爭激烈

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連續兩年蟬聯首位,2025年評分較2024年小幅上升,領先優勢擴大。

北京市鼎石學校保持前三,2025年評分顯著高於2024年,新引入的創新與多維度發展評價更好的評估出其綜合實力。

區域分佈集中化

上海、北京、廣東仍是雙語國際化教育高地,三地學校佔比超60%。 上海有30所入選(2025年),北京24所,廣東15所。

新興城市湧現:武漢、長沙、合肥等城市學校排名上升,如武漢英中高級中學、長沙康禮克雷格學校。

排名顯著上升學校:

新晉學校

  • 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

  • 啟明星學校

  • 深圳愛文學校

  • 西安高新第一中學國際課程班

  • 蘇州科技城外國語高級中學

  • 北京市一土致知學校(原朝陽致知學校與一土合併)

02外籍

上海美國學校以98分居首,北京順義國際學校(97.9分)和上海惠靈頓(97.9分)並列第二。

華南地區,深圳南山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以91.6分表現亮眼。

排名顯著上升學校:

重點城市表現

上海北京包攬前6

  • 上海:美國人學校與惠靈頓延續上海地區前2,德威系兩校區均進全國前10

  • 北京:順義國際+京西學校評分增幅超2分

  • 深圳:南山外籍子女學校持續領跑

  • 新一線:南京國際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杭州國際學校等領跑非一線城市

03

初中/小學評選

基礎教育階段:鼎石、包玉剛優勢延續

雙語初中:上海包玉剛和北京鼎石強勢領跑。 長沙康禮克雷格學校成為非一線城市進入全國前10的代表。

外籍初中:上海惠靈頓居首,北京順義國際學校、上海美國學校緊隨其後。

雙語小學:包玉剛與北京鼎石延續領先,世青、啟明星等北京校突顯低齡段培養優勢。

外籍小學:北京京西學校以97.5分位居第一。

雙語初中全國前100的學校主要集中在以下城市:

上海:如上海民辦包玉剛實驗學校、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等。

  • 北京:如北京市鼎石學校、北京世青國際學校、北京市私立匯佳學校等。

  • 廣州:如廣州市斐特思學校、廣州荔灣愛莎文華學校等。

  • 深圳:如深圳新哲文院。

外籍初中全國前 30 主要集中在以下城市:

  • 上海:如上海美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上海惠靈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上海德威(浦東/浦西)等。

  • 北京:如北京順義國際學校、北京京西學校、北京德威英國國際學校等。

  • 深圳:如深圳市蛇口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深圳貝賽思國際學校等。

  • 廣州:如廣州美國人國際學校、廣州貝賽思國際學校等。

雙語小學全國排名前100的學校主要集中在以下城市:

  • 上海:如上海民辦包玉剛實驗學校、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等。

  • 北京:如北京鼎石學校、北京世青學校、啟明星雙語學校等。

  • 廣州:如廣州市斐特思學校、廣州荔灣愛莎文華學校等。

  • 深圳:如深圳福田貝賽思、深圳博觀外國語學校等。

外籍小學全國前30主要集中在以下城市:

  • 上海 如上海美國學校、上海惠靈頓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上海德威(浦東/浦西)等。

  • 北京:如北京順義國際學校、北京京西國際學校、北京德威英國國際學校等。

  • 廣州:如廣州美國人學校、廣州加拿大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等。

  • 深圳:如科艾賽(QSI)深圳、深圳前海哈羅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等。

趨勢分析

雙語學校的部分頂級學校(如包玉剛、鼎石、平和)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排名基本一致,表現穩定。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高度集中在一線城市:

  • 上海、北京佔據外籍初中和小學的絕對主導地位,合計佔比超過60%。

  • 廣州、深圳次之,但數量明顯少於上海和北京。

  • 其他城市(如杭州、成都、天津、南京)少量分佈。

上海vs.北京

上海的外籍學校數量略多於北京,且排名靠前的學校(如上海美國學校、上海惠靈頓)與北京頂級學校(如北京順義國際學校、北京京西)競爭激烈。

北京的外籍小學數量略多於初中,而上海在初高中階段更佔優勢。

04

幼稚園

幼稚園:國際化與本土融合並重

上海德威、北京順義國際學校等名校持續領跑; 深圳、廣州新增多所優質園所,整體提升顯著。

05

其他語種

日本學校

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城市。

主要學校:上海日本人學校(虹橋校區、浦東校區)、北京日本人學校、廣州日本人學校等。

韓國學校

主要分佈在北京、上海、深圳。

主要學校:北京新橋外國語高中學校、上海韓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青島青雲韓國學校等。

法國學校

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

主要學校:上海法語中學(LFS)、北京法國國際學校、蛇口國際學校(SIS)等。

德國學校

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城市。

主要學校:北京德國大使館學校(Deutsche Botschaftsschule Peking)、上海德意志學校(上海德國學校)等。

總體區域分析

地域集中度

長三角地區聚集近50%的小語種學校,其中上海獨佔日本、法國、德國體系的頭部學校。 北京在韓語教育領域優勢明顯,深圳則在多語種融合方面表現突出。

學費差異

日本學校性價比最高(年均8-22萬),德國學校收費最高(16-30萬)。 法國學校因藝術類附加課程,實際支出常超預算30%。

新興趨勢

  • 日語學校開始引入動漫產業實習

  • 韓語學校與K-pop經紀公司聯合培養

  • 法德學校加強STEM領域投入

06

總體區域分析

北上廣深領跑,新一線城市奮起直追

上海:在雙語高中、外籍高中、小學多個學段持續領先,包玉剛、惠靈頓、德威等品牌形成強勢集群。

北京:鼎石、順義國際學校、京西等校展現頂級國際教育綜合實力,特別在K-12學段佈局均衡。

深圳/廣州:深圳國際交流學院、廣州貝賽思等校表現強勁,正成為華南國際教育新核心。

新一線城市:武漢、杭州、成都、南京等地學校整體分數提升,教育資源呈現加速均衡化態勢。

聲明:該評選是商業合作內容,用於調研的部分/全部數據來自合作方和第三方,相關觀點及結論均基於以上數據研究得出,不作任何投資指引和參考。

來源:福布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