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外記者直昇機空降中國海油渤海油田實地洞察趨勢

【國際日報*亮點國際新媒體報導】由境內外媒體記者組成的調研團,6月11日-13日走進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並乘坐直昇機空降渤海油田,實地感受公司推進油氣增儲上產、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不懈努力和豐碩成果。

渤海油田始建於1965年,歷經60年發展,現已建成約60個在生產油氣田,200餘座生產設施,是目前中國海上最大的集勘探開發、工程建設、生產運行於一體的油氣生產基地。 自 2019 年以來,渤海油田大力增儲上產,油氣產量持續攀升,原油日產突破 10 萬噸大關,佔全國原油產量近六分之一,相繼建成中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第二大油氣田。

量增質優,大力推進增儲上產。 今年以來,渤海油田堅持推進價值勘探,在新區探索和圍區滾動勘探方面捷報頻傳。 油氣產量繼續保持穩定上升勢頭,全球最大變質岩潛山油田 ——渤中 26-6 油田開發專案(一期)、中國海上首個特超稠油熱採開發油田——旅大 5-2 北油田II期開發專案及曹妃甸 6-4 油田綜合調整專案等多個重點產能建設專案陸續投產; 持續加強剩餘油模式再認識,老油田調整挖潛成果優異,油氣產量歷史性單季度突破 1000 萬噸。

聚焦科技,持續增強發展動能。 近年來,面對勘探瓶頸, 渤海油田在勘探理論和技術方面持續突破,連續指導發現渤中 19-6、墾利 6-1、秦皇島 27-3 等多個億噸級油氣田,為油氣產量穩定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海上稠油熱採開發技術獲系 列突破,助力錦州 23-2、旅大 21-2 等非常規稠油油田高效開發,支撐熱采產量實現從 30 萬噸到 100 萬噸的歷史性跨越。 大力推動重型裝備核心技術攻關,中國首艘集成式大型壓裂船「海洋石油 696」成功下水,加快海上低滲油田開發步伐; 亞洲首艘圓筒型 FPSO「海葵一號」、「深海一號」二期工程綜合處理平台相繼在渤海灣建造完工,多海域協同助推深海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

綠色轉型,加快攻堅低碳發展。 渤海油田堅持“在保護 中開發,在開發中更好地保護”發展理念和“存量爭優,增量必優,多元互補,科技創新”能源方針,全力推動渤海油田高品質綠色發展。

近年來,中國最大規模海上油田群岸電 工程——渤海油田岸電應用工程全面收官,中國首個海上光伏建築一體化項目——“蓬勃號”FPSO 太陽能發電專案成功投用,油田伴生氣回收利用專案成效顯著,用能結構持續 優化升級。 未來,渤海油田還將建成中國北方海上最大的CCUS中心,實現二氧化碳產、注、儲一體化,構建海洋能源迴圈利用新模式。

據瞭解,渤海又一億噸級油田——墾利 10-2 油田 3 座生產平臺正在進行海上調試,計劃年內投產,將為渤海油田 2025 年實現上產 4000 萬噸新跨越再添動能,進一步提升對京津冀及環渤海地區能源供應能力。

  中國海油深海科技發展成果與展望

深海蘊藏著地球上最大的未開發資源庫,國際能源署 (IEA)數據顯示,全球 70%油氣資源蘊藏於海洋,44%分 布在 300 米以上深水及超深水區域。 此外,深海蘊藏著巨量 的礦產資源,錳、鈷、鎳、銅、稀土等關鍵礦產儲量是陸地的幾倍或幾十倍。 各國已認識到開發深海的戰略意義,部分 國家將深海發展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接連出台專項政策及 研發計劃支援深海科技創新。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報告,1995 年到 2020 年,海洋經濟貢獻了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 3%-4%。 2020 年全球海洋經濟產出 2.6 萬億美元,自 1995 年以來翻 倍,年均增速 2.8%。 超過 75% 的海洋經濟增長來自亞太區域, 超過 55% 的海洋經濟增長來自東亞國家。 OECD預測,2050 年全球海洋經濟將在 2020 年基礎上再翻一翻,達 5.1 萬億美 元。 2024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 105438 億元,同比增長 5.9%, 首次突破 10 萬億元。

目前,全球深水油氣資源探明率較低,S&P 2025 年 4 月底數據顯示,油氣 2P 可採儲量達 905.1 億桶油當量,其中 石油佔比 51.7%,天然氣佔比 48.3%。 深水油氣儲量探明率 遠低於陸上和淺水油氣,深水逐漸成為油氣儲量發現的主要 增長極和資源供給接替區。 近 10 年來,深水石油和天然氣 年均新增探明儲量的全球占比分別達 45%和 38%,深水石油 和天然氣產量的全球占比分別達 8%和 20%,深水油氣儲產量的全球佔比均呈現逐年提高的趨勢。 中國海油已建立起完整的海上油氣勘探開發生產技術體系,突破了 1500 米超深水油氣田開發工程模式關鍵技術體系。 近 10 年來,隨著深水油氣勘探投資的不斷增加,中國海油先後取得“深海一號”大氣田、東方氣田群、寶島 21-1 氣田、開平南油田等規模深水油氣發現,成為未來油氣增儲上產的重要領域和方向。

在開發領域,「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成功投產使得 中國成為繼美國、挪威後全球範圍內第三個具備超深水油氣資源自主開發能力的國家。 “深海一號”開創了極惡劣海況 下超深水氣田經濟開發新模式,也為全球深水油氣開發提供了中國方案。 截至目前,「深海一號」已累計生產天然氣超100 億立方米,生產凝析油超 100 萬立方米,並持續保持高產穩產運行狀態。 與此同時,中國海油不斷通過關鍵技術攻 關,實現大幅度提高國內海上油氣田採收率、高效開發海上 低滲及潛山油氣田、稠油熱採有效開發以及智慧油田建設重 要進展,有效提升開發生產成效。

在工程領域,中國海油取得深水油氣裝備自主設計建造 安裝關鍵技術重大突破,已具備根據不同油田、不同海域, 自主設計製造不同類型深水油氣裝備的能力。 例如,亞洲首 艘圓筒型 FPSO“海葵一號”和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二號”在流花 11-1/4-1 油田的順利投用,開創亞洲首例“深 水導管架平臺+圓筒型 FPSO”開發模式,可將流花 11-1/4-1 油田生產壽命延長近 30 年,同時推動專案開發成本的有效降低,使大量潛在的深水邊際油田開發成為可能,為高效開發類似深水油氣田提供全新方案。

在新能源領域,中國海油自主研發建造的深遠海浮式風 電平臺「海油觀瀾號」穩定運行,全年發電量達 2,600 萬千 瓦時,與文昌油氣田群組成「風電+氣電+智慧電網」的一體 化供電新模式,為深遠海海上風電能源管理和就地消納提供了樣板。 此外,深遠海浮式海上風電可協同發展海洋牧場、 海水制氫、海洋旅遊、海洋礦產資源開發,形成綜合能源島 等跨界融合的海洋產業新生態。

未來,中國海油將以創新驅動戰略為引領,繼續深化深海科技創新,推動海洋油氣資源高效開發,穩妥推進海上新能源產業發展,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