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新質生產力暨高質量發展成果巡展在港啟動 2025 年 8 月 26 日 8月26日,由香港商報承辦的“2025粵港澳大灣區新質生產力暨高質量發展成果巡展”啟動儀式暨首展在香港舉行。 本屆巡展以“賦能新質生產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展示大灣區在新質生產力培育、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講好大灣區城市群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生動故事,讓大灣區市民近距離感受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新面貌。 曾國衛、謝興、藍岸、吳永嘉等嘉賓為活動啟動亮燈,宣告「2025粵港澳大灣區新質生產力暨高質量發展成果巡展」正式啟動。 在香港首展之後,「2025粵港澳大灣區新質生產力暨高質量發展成果巡展」將依次在深圳、廣州、惠州、東莞、澳門等灣區城市巡迴展出。 跟隨創新步伐 講好灣區故事 自2020年起,在粵港澳三地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下,香港商報已連續五年成功承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成果巡展”。 今年,因應大灣區發展的新形勢、新階段,巡展更名為“粵港澳大灣區新質生產力暨高質量發展成果巡展”,主題展示大灣區“新質生產力及高質量發展成果”,著力講好大灣區城市推動前沿研究、加強技術落地應用、以AI賦能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的灣區故事。 參加巡展啟動儀式的嘉賓有: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香港中聯辦宣文部二級巡視員、網路二處處長謝興,香港商報常務副社長、執行總編輯藍岸,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吳永嘉,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曾智明,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陳祖恆,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創會會長、香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 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吳慧君,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駱百強,香港發明創新總會會長呂堅等。 在香港首展現場,曾國衛局長及眾多市民被豐富多彩的展板內容所吸引,紛紛駐足觀看,深入瞭解大灣區的發展新貌。 助力灣區發展 貢獻媒體力量 2024年,粵港澳大灣區GDP為14.79萬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穩居全球灣區第一梯隊。 高技術產業展現出蓬勃生機,消費場景不斷創新,旅遊市場逐漸復甦,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 無論是製造車間里高效運轉的產線,還是跨境高鐵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都生動描繪了這片灣區的繁榮景象。 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正於創新中求變,乘勢而飛。 香港商報常務副社長、執行總編輯藍岸致辭 藍岸首先在啟動儀式上致辭表示,得益於日益增強的創新能力、配套完整的產業體系、相對厚實的人才資源、規模龐大的市場需求、高度互聯的基礎設施五大優勢,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塑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高地。 過去一年,廣東AI核心產業規模突破2200億元,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香港金融與創科緊密相連,迄今孵化出超過4200間初創企業。 橫琴15年間經濟總量從無到有突破538億元,正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產業與制度創新同頻共振的生動寫照。 2025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6周年,新質生產力和高品質發展進入關鍵時期。 作為承辦方,香港商報期待通過本屆巡展,繼續為賦能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助力大灣區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積極貢獻媒體力量。 發揮香港優勢 助力國家發展 曾國衛其後致辭表示,本次巡展以「賦能新質生產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正好契合國家的新發展格局和香港發展的新方向。 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高度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更是世界上唯一匯聚中國優勢和國際優勢於一身的世界級城市,是內地和全球市場的“超級聯繫人”與“超級增值人”,在灣區發展中發揮著“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平臺作用。 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致辭 曾國衛表示,在中央的大力支援和粵港澳三地的共同努力下,灣區發展如今已碩果累累。 香港近年積極培育與發展本地的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科技為引領,結合政府政策與產業協同,逐步構建了香港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特區政府大力推進河套香港園區的建設,強化科研成果轉化,推動新型工業化並全方位支援初創企業,成功促進微電子、高端製造、中醫藥科技等多元產業的升級。 這些成果不但大大提升了本地產業的競爭力,更為香港經濟注入了澎湃動能。 展望將來,特區政府會繼續秉持創新精神,繼續推動粵港澳三地高水平互聯互通,並持續深化三地的規則銜接,爭取更多政策突破。 同時,港府也將進一步發揮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獨特優勢為國家的強國建設,民族的復興偉業以及香港的長期繁榮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大灣區低空經濟聯盟創會會長、香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致辭 葛珮帆對巡展的啟動表示了祝賀。 她表示,科技創新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驅動力,亦是香港實現經濟轉型的關鍵所在。 當前全球正經歷科技與產業變革的浪潮,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已成為國家和香港當前及未來的重要任務。 香港應當繼續為國家發揮「超級聯繫人」與「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為國家的繁榮昌盛作出更大貢獻。 她期盼未來大灣區城市能進一步加強包括低空經濟等的合作,共同推動建設大灣區智慧城市群,創造更多新質生產力暨高質量發展成果,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