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展出名家新作「太行印象」,李和聲、余慧文等港滬名人捧場。

【國際日報訊】由佳士得香港呈獻的中國當代水墨畫家何百里、翁祖清全新山水作品「太行印象」私人洽購展於6月5日揭幕。

珍藏了唐雲、劉海粟等名家字畫的香港金融界元老、著名京劇票友、復旦大學資深校董、中文大學「和聲書院」贊助人、上海總會永遠名譽會長李和聲博士,應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創始人之一(原副會長)余慧文之邀,欣然出席分享會。

下圖第一排從左至右:姜在忠、李和聲、余慧文等。

巍巍八百里太行,自北而南貫穿於中國大地的腹心,上接燕山,下銜秦嶺,是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的地理分界,也是中國第三階梯向第二階梯的天然一躍。它被歷史地理學家稱為「天下之脊」。
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愚公移山」的故事源自於此。

上下圖為:何百里新作《太行曦望》及《峽谷晨曦》

一次偶然的太行山寫生之旅
觸動了滬港藝術家創作靈感

一次偶然的太行山寫生之旅,觸動了結伴同行的香港何百里、上海翁祖清兩位滬港藝術家的心靈,創作靈感應景而生。歸來後,他們將豪情融入畫意,山氣畫於紙上,以寫意而趨向抽象的筆觸描繪太行山四時風光變幻、山間煙嵐霧靄之境,表達了天地人關係的傳承。
上下圖為:翁祖清創作「吟雪」及「初曦朦朧中」

何百里:七十歲常思量如何有機會創新
登太行絕嶺,看日出給了我希望的啟示

談及太行山之行對於創作的特殊意義,嶺南畫派傳人何百里表示,「八百里太行連綿不絕,氣勢磅礴且十分浩瀚,但很難尋找一個構圖重心。當年我七十歲,經常思量如何有機會創新。登上絕嶺,看見的日出給了我希望的啟示,遊畢太行山後,我選擇從無景至有景的創作視角構圖,採用寫虛,半抽象、半寫實相結合的理念,開始創作了曦望系列作品。」上圖:何百里與特邀來港的上海女攝影家余慧文交流創作心得時,感謝她在采風寫生行程上給予的指點和支持。

何百里與余慧文交流創作心得

下圖:欣賞了余慧文在70高齡勇攀天下之脊,以獨特視角展現巍巍八百里太行挺拔峻峭、雄偉壯觀的作品後,何百里與翁祖清還興致勃勃走到展廳內陳列的余慧文攝影作品《太行印象》合影留念。

《天地盡染誰潑朱砂》是海派畫家翁祖清的得意之作。他表示,「太行山粗獷雄邁,要想表達出畫家的真情實感,技法一定要多變,故我選擇寫意技法和濃重的色彩加以表現」。翁祖清還指出,「傳統的青綠山水以勾線和填彩為主要創作方法,後來張大千打破了這種方法,以潑墨形成強烈的視覺感。我在充分研究張大千畫作的基礎之上,從青綠山水出發、結合潑墨繪畫此作品,於潑墨中強調透明感,用透明拉開張大千扎實的一面。」翁祖清一九四七年出生於上海書香門第,一九六八年拜在金石書畫家來楚生門下,鑽研篆刻、傳承書畫印三絕。上世紀八十年代,他活躍於滬上藝壇,曾任鄧散木藝社、上海聯合進修學院藝術顧問及海墨書社副社長等職。二○一三年出版《翁祖清印譜》一書。因其山水作品中蘊含雄渾的金石之氣,乍看色感濃烈粗獷,細觀筆墨精到老辣。他以剛健有力的中鋒入畫,運筆如刀,作品洋溢磅礴之氣。

應邀出席的嘉賓還有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兼社長姜在忠、香港中文大學原教務長何文匯、香港藝術品及古董收藏家張宗宪、上實集團原副董事長王榮峰、中國交銀保險董事長壽福鋼、國際日報集團副社長、亮點國際新傳媒總編張萍、花旗集團香港市場董事總經理葉志豪等。

原創:國際日報*亮點國際新傳媒
         Highlight Media
(洛杉磯*雅加達*香港)
記者:嘉森、錢敏,編審:梅子,玨敏
監製:張萍。如欲轉載,請標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