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週年,以及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先驅榮德生先生誕辰150週年的雙重特殊節點,榮氏家族傳人榮智豐攜個人珍藏多年的上海土布,亮相香港荃灣”織繪荃灣”紡織主題展覽。

此次展覽由荃灣各界慶祝國慶籌委會、荃灣民政事務處、荃灣區議會合辦,香港華夏文化發展協會、荃灣鄉事委員會,荃灣區三隻關愛隊,南海紡協等單位協辦,以”織繪荃灣的紡織歷史,推動紡織藝術文化”爲主題,串聯起家族記憶、家國情懷與文化傳承,成爲國慶期間荃灣極具意義的文化盛事。


作爲荃灣文化回望與創新實踐的核心活動,展覽深度還原了當地紡織業的輝煌過往。上世紀六十年代,荃灣憑藉地理優勢聚集中央紗廠、南海紗廠、慶豐染印廠等知名廠房,憑藉繁榮的“紡、織、染”產業贏得“小曼徹斯特”美譽,儘管後來多數廠房因經濟結構調整改建或消失,但紡織技藝已融入城市發展脈絡。

展覽現場通過大量珍貴舊照片,讓老一代荃灣人重拾工業時代的奮鬥記憶,也讓年輕羣體直觀感受城市紡織根脈。
榮智豐展出的上海土布,成爲連接滬港紡織文化的關鍵紐帶。這些土布自元代起見證上海“衣被天下”的盛景,以天然棉紗爲原料,經數十道手工工序製成,“蘆扉紋”“毛藍布”等紋樣與天然植物染色技法獨具特色,如今已是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工藝來看,其紡織紋理、染色技法與荃灣傳統“紡、織、染”技藝同源共流,印證了兩地紡織文化的交融;從歷史維度,更是解讀滬港紡織業淵源的實物證據,讓觀衆清晰看見荃灣“小曼徹斯特”崛起與內地產業的緊密關聯。


展覽還設置”香雲紗的介紹及創新”展區,呈現3件國家非遺香雲紗染整技藝作品,展現傳統面料經薯莨染色、河泥固色等工序後的獨特魅力與現代融合活力;這種有”軟黃金”之稱的面料,依託桑基魚塘優質蠶絲,經薯莨染色、河泥固色等十多道工序,在特定氣候下染曬數月而成。展區不僅展現其傳統工藝精髓,更呈現了這項非遺與時尚、產業融合的創新成果,彰顯傳統文化的當代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