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名医工程系列活动在京举行
近年来,在北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北海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惠民生,扎实推进健康北海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高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迅猛扩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卫生人才队伍更趋优化,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与此同时,北海市着重把握好人才工作服务建设富强开放生态文化幸福新北海这个总目标,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花了一年的时间制定并出台了名医工程实施办法(试行),以超常规的措施引才育才,打造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抢占人才的制高点,不断丰富高端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供给,满足多元化人群对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和服务的需求。
随后,黄江介绍了北海市实施名医工程的重要意义。一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北海城市发展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多,医疗资源日趋紧张,在医疗卫生领域大力实施引才举措,定将吸引更多的学科带头人、专家学者到北海工作发展,从人才方面保障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疑难危重疾病诊治能力,让越来越多的北海人和到北海旅游、居住、投资兴业的人们在北海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二是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工作需要。国家鼓励省级以上公立医院除参加属地医联体外,可跨区域与若干医联体建立合作关系,组建高层次、优势互补的医联体,开展创新型协同研究、技术普及推广和人才培养,使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深到基层,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三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海洋强国的战略要求。北海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一方面传承“古丝路”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承载新时代“一带一路”的期许,实施“名医工程”为发挥北海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向海经济提供医疗服务保障作用。
在详细解读《北海市名医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后,黄江表示,北海将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黄江殷切希望院士、专家学者、各界朋友们能够多了解北海、多关注北海、多宣传北海,并诚挚邀请国内外医学人才来北海创新创业、交流合作,北海愿意与大家一道,共同努力把北海打造成为群贤毕至、才智涌动、活力迸发的医学人才高地,为富强开放生态文化幸福新北海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为北海在“一带一路”健康医疗服务和国际医疗卫生合作舞台上发挥更大地方优势,为北海市成为国家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35周年献礼,为祖国70华诞祝福!
新闻发布会后举办了院士、专家签约仪式,硕果丰盛。签约仪式上,北海市分别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以促进北海市科技创新和医学人才培养、促进北海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服务北部湾区域及“一带一路”国家为目标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建立长期、全面、稳定、深层次、多角度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北海市名医工程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务实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北海市人民医院、北海市中医医院、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北海市妇幼保健院分别与郭应禄院士团队、国医大师韦贵康学术团队、吴伟专家团队、唐锁勤专家团队及徐如祥、李太生、任月林、刘建航等名医专家现场签约。
北海市名医工程新闻发布会暨院士、专家签约仪式等系列活动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人民政协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新华网、新华网络电视、《中国工商》杂志、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亚洲新闻周刊》、《民生周刊》等中央媒体;人民网、国际在线、中国网、中国经济网、环球网、中华文化走出去网等中央新闻网站;《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千龙网等北京市主流媒体;《国际日报》、《美国亚省时报》、《环球新闻评报》、《匈牙利新导报》、韩国新华网、迪拜新闻网、欧洲新侨网等海外华文媒体;《生命时报》、《健康时报》、《医师报》等卫生健康行业媒体;《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等广西区直媒体;腾讯、今日头条、新浪、一点资讯、搜狐等国内知名商业网站以及《北海日报》、北海广播电视台、遇见北海、北海宣传、北海发布等北海市媒体,各级媒体近50家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实行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全职引进为主,柔性引进为辅,全职引进一批高层次、急需紧缺医疗卫生专业人才,柔性引进一批医疗卫生专业的顶尖人才,培养一批“北海名医”,储备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人才。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名医专家工作室,凝聚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打造国内一流团队。2019-2020年主要围绕心脑血管疾病科、肿瘤科、妇产科、儿科、骨科开展工作,2021-2024年拓展到其他专业学科。力争3年内医疗水平达到广西前列,5年内达到西南、中南地区先进水平。
主要措施:
《北海市名医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对人才进行六分类认定,把人才划分为A、B、C、D、E、F六类,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引进高端医疗机构、建设专家工作平台、开展名医评选等五项具体措施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北海市财政今年专门划拨经费5000万元对名医人才从工作、科研、教学,到安居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全方位的保障,各项奖励标准和支持力度均创历史新高。
第一项措施是引进高层次人才。主要分为全职引进人才和柔性引进人才。全职引进人才分为全职引进在职人才和全职引进退休人才,其中全职引进在职人才按照现行政策《北海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及相关规定给予办理入职入编手续。全职引进退休人才是指返聘在北海市公立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按国家法定工作时间每年工作180天以上的A、B、C、D类退休人才。全职引进人才可实行目标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模式,根据不同人才层次、类别计发薪酬。柔性引才分为短期、中长期、团队、远程医疗服务等形式,根据不同人才层次、类别、工作时间计发薪酬。
第二项措施是培养后备人才。通过与国内外高端医疗机构、知名医学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医疗合作项目,引进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工作室、学科共建等,构建紧密型医疗合作,为人才培养搭建广阔平台。遴选100名左右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高、中、初级中青年技术骨干,建立后备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导师带动、进修提升和岗位锤炼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提升专业素质能力。培养人才达到人才认定A、B、C、D类标准的,参照全职引进人才薪酬待遇标准予以保障。
第三项措施是引进高端医疗机构。按照“健康北海2030”规划,积极吸引国内品牌医院、著名高等医学院校等优质医疗资源来北海市合作或独立举办医疗机构和医学院,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高品质、高层次民营医疗机构或由社会资本独资举办高品质、高层次民营医疗机构。引进一流的医院管理体系、医学人才和医疗技术,打造区内享有较高声誉的高等级医院,提升本地医疗服务水平。在项目选址、审批以及土地、税收上依法享受优惠政策,力争5年内建设2-3项高端医疗综合康养项目。
第四项措施是建设专家工作平台。鼓励建设广西领先、全国一流的院士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加强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鼓励举办国际国内或区域性医学专家论坛,并给予一定经费资助。支持名医在北海市开设独立门诊部或诊所,名诊所(门诊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业即可开通医保结算。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批学科骨干和创新团队。
第五项措施是开展北海名医评选。在全市范围内每年评选一批医德高尚、理论扎实、技术拔尖、群众公认的名医,在北海市全职工作的执业医师均可参加评选,新引进人才需在北海市工作满一年后方可参加评选。原则上每年不超过5名。通过个人申报或单位推荐、市名医办组织社会评价和市级评审,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授予“北海名医”荣誉称号,发给奖金10万元,并资助20万元建设专家工作室。
创新做法:
《北海市名医工程实施办法(试行)》,在原有卫生人才队伍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
一是采取多样化引才机制。北海市名医工程采取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并举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用人的体制机制束缚,最大限度提升人才效用。全职引进可以是在职的,也可以是退休的。柔性引进可以短期的,也可以中长期的。期待专业领军人才的同时,也更渴望行业专家团队。双方的合作可以是零距离的现场诊疗,也可以是跨越空间距离的远程医疗服务。
二是强化实用型引才导向。名医工程的人才认定划分为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端人才、重点人才和紧缺人才,上至两院院士,下至“双一流”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不唯头衔、不唯学历,不唯科研、不唯论文,而是更注重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对于特别优秀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还可适当放宽条件。只要学有所长、长有所用,北海都提供有相应的激励举措和待遇保障,为他们能够在投身北海卫生健康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打造全方位引才环境。全职引进在职人才不但享受安家补贴政策,还可以享受购房优惠政策,根据人才不同情况,可在市政府或其下属单位建设的引进人才安置小区(含英才园)购房享受七折优惠,未享受过购房优惠政策的可以免租金住房。对于高层次人才随迁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事宜,按照北海市的相关优惠政策优先给予落实。全职引进在职人才可实行目标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模式,服务满5年以上的,退休时按在北海市实际服务年限(每年5万元)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他各类引进人才也享受相应的优厚待遇。
在《北海市名医工程实施办法(试行)》的实施过程中,北海将在以下三个方面不断完善、提升。
一是搭好平台。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海洋生物医药制品研发,发展医疗设备制造等大健康产业,抓好医疗卫生创新创业承接平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等平台建设,让各类卫生人才在北海创新有条件、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
二是优化服务。创新医学人才服务机制,健全医学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想人才之所想、办人才之所需,让人才政治上有荣誉、工作上有待遇、生活上有保障,努力把北海建成一个尊医重卫、医学人才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的城市。
三是完善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不断探索创新人才的引育机制、投入机制、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让各类医学人才在北海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归属感。
【背景材料二】
1.石学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现代中国针灸奠基人,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高级顾问
2.郭应禄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男科病防治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郭应禄无创微能量医学研究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3.韦贵康
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4.徐安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教授
5.吴宗贵
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6.徐如祥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院长、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7.李太生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国家临床重点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委,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8.张念樵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9.安冬青
新疆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10.王 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11.林 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大会执行主席
12.胡卫列
南部战区总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国贴专家
13.庞 义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14. 黄衍寿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名中医
15.吴 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广东省名中医
16.苏长保
原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7.关 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处处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8.李 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杨天伦
湖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邓 悦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21.宫丽鸿
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2.李瑞杰 北京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教授
23.杜廷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
24.卢健棋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广西名中医
25.韦 坚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客座教授,深圳中医院国医大师韦贵康工作室特聘专家,香港贵康国际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世界手法医学联盟监事长
26.唐锁勤
原解放军总医院小儿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委
27.吴子明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眩晕诊疗中心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任医师、教授
28.马文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
29.董宝玮
原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原北京市医学会超声学分会主任委员
30.任月林
北京任月林脑病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三、四届副主任委员、秘书长,研究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31.刘建航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学博士后、国医大师韦贵康国家级学术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