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曹光彪高科技大樓25周年 曹其東攜獨子再捐鉅資 續寫三代人的求是情緣

心系浙裡,情懷永新。

香港曹氏家族作為愛國愛鄉的典範,以教育為基、以人才為本,將赤子之心傾注於祖國的科教事業,多年來鼎力支援浙江大學的發展。 1997年,曹光彪先生捐資建設「曹光彪高科技大樓」,後來還捐贈設立了「曹光彪高科技發展基金」「曹光彪高科技人才基金」等一系列專項,為學校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堅實支撐。

10月25日,曹光彪先生幼子、全國政協委員、寧波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其東攜夫人曹袁麗萍,以及其子曹志欣出席浙江大學玉泉校區曹光彪高科技大樓舉行的捐贈儀式,曹志欣與黃先海副校長簽署支持大樓的改造工程捐贈協議,續寫跨越三代人的求是情緣。

▲寧波永新光學股份副董事長、溢倡(上海)管理董事長曹志欣(左一)與浙大副校長黃先海簽署捐贈協議。後排從左至右:張蔚文、曹袁麗萍、任少波、曹其東站台見證。

浙江大學黨委書記、教育基金會理事長任少波指出,曹氏家族是浙江大學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夥伴與摯友,為學校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援。 在曹光彪高科技大樓落成25周年之際,新的捐贈既是對曹光彪先生興學報國初心的賡續,更是對浙江大學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又一次有力托舉。 這些深情厚誼,浙大人會永遠銘記於心、感念於懷。

 ▲黨委常委、副校長黃先海向曹其東、曹袁麗萍伉儷頒發捐贈證書、銘牌。 儀式由浙江大學發展聯絡辦公室主任、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劉崢嶸主持。

▲任少波感謝曹其東、曹袁麗萍伉儷及曹氏家族對浙江大學長期的關心和支援,並對曹其東先生實業報國、造福鄉梓表達了敬意。 他表示,曹氏家族是浙江大學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夥伴與摯友,為學校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援。 在曹光彪高科技大樓落成25周年之際,新的捐贈既是對曹光彪先生興學報國初心的賡續,更是對浙江大學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又一次有力托舉。 當前,全校上下正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紮實推進“一圈一網一高地”建設,奮力走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他希望雙方攜手並進,在教育科技產業創新中取得更多突破性成就,為國家和區域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曹其東在致辭中表示,科技興邦是其父曹光彪先生畢生的堅定信念。 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是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研究型大學是創新的“源頭活水”,領先企業是成果轉化的“橋樑紐帶”。 浙江大學在基礎軟體、人工智慧和新材料領域的探索,正是突破“卡脖子”難題的關鍵一環。 而永新光學的發展也與科學儀器「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的使命緊密相連。 期待與浙江大學深化交流,共同在「卡脖子」領域啃下更多硬骨頭,祝願提升反覆運算後的曹光彪高科技大樓能培養、孕育、造就更多國家科技棟樑。

當曹先生熟悉的身影和殷殷囑託重現眼前時,那一刻,彷彿時光倒流,溫暖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計算機學院的師生們,用他們特有的方式表達著感恩——他們運用AI技術,讓曹光彪先生生前的影像和聲音再次“活”了過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任奎代表學院向曹其東、曹袁麗萍伉儷及曹志欣先生對學院的關心和支援表示感謝。 他表示,曹氏家族與計算機學院情誼淵源深長,曹光彪高科技大樓見證了學院邁進新時代的跨越式發展,成為孕育傑出人才的搖籃。 此次慷慨捐贈正是對學院師生開拓進取精神的深刻認同與堅定支援。 學院將認真用好這筆善款,把大樓建成“科研高地、育人搖籃”,引進更多頂尖大師,產出更多一流成果,培育更多卓越人才。

此次捐贈是對浙江大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等辦學成果與發展前景的充分肯定,是對學校的充分信任和鼎力支持,體現了曹其東先生伉儷及其子曹志欣先生的家國情懷和對浙江大學的深厚情誼。 曹光彪高科技大樓的煥新改造,不僅為打造現代化科研教學空間提供了重要支撐,更承載並傳續著崇高的育人與學術使命。 浙江大學將努力把大樓建成“科研高地、育人搖籃”,產出豐碩學術成果,培育拔尖創新人才。

當日,曹其東、曹袁麗萍伉儷及曹志欣先生一行還參觀了曹光彪高科技大樓,瞭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近年來的發展成果。 浙江大學、寧波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上述活動。

▲25年前,時任浙大校長潘雲鶴與曹光彪先生共同見證了曹光彪高科技大樓的落成。 上圖牌匾上鐫刻了由潘雲鶴院士撰寫的浙江大學校歌,以此表達對曹氏家族的誠摯謝意。

浙大官網指出,曹其東先生繼承併發揚了家族的愛國情懷與慈善精神。 他不僅是成功的企業家,更是心系家國的社會活動家,為國家發展、香港繁榮、浙港交流建言獻策,持續作出積極貢獻。 曹袁麗萍女士作為浙大優秀校友,始終心系母校,與曹其東先生伉儷情深,攜手並進,多次支援浙江大學的發展。 他們設立「光電學院永新吉科求新發展基金」,多次對管理學院、藥學院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專案提供支援,精準助力了學校學科的發展,體現了他們對科教事業發展的深刻洞察和遠見卓識,更展現了他們提攜後學、扶助新苗的育人情懷與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