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泉州,古稱「刺桐」
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一座寫滿海洋記憶的港口城市
千年厚重積澱形成的「海絲文化」
是整個城市文化核心品牌
國務院批准
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
永久落戶泉州
第四屆11月22-27日舉辦
以「多彩海絲*文明互鑑」為主題
30個國家和地區的40個文化團體
約600人參與
共同打造
“海絲”沿線國家文化交流
重要平台
海外華僑溝通情感的文化橋樑
中國傳統木結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躋身「世界非遺」名錄
【國際日報*亮點國際新傳媒】擁有1300多年曆史的泉州,古稱「刺桐」,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一座寫滿海洋記憶的港口城市,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34項,其中世界級“非遺”名錄4個(泉州南音、木偶戲、中國傳統木結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各級文物保護單位909處(國家級31處)。有李贄、俞大猷、鄭成功、施琅、李光地等歷史杰出人物。
泉州首部地方性法規
是
《泉州海上絲綢之路保護條例》
永續傳承、活化利用
豐厚歷史文化積澱形成的「海絲文化」是泉州整個城市文化的核心品牌。泉州首部地方性法規就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保護條例》。
以海洋港口多元文化為基調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經國務院批准,永久落戶泉州。
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蘇悅副局長接受《全球商報聯盟高層泉州行》記者訪問時表示,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工作,特別在推進“一帶一路”海絲先行區建設中,注重推進文化先行、永續傳承、活化利用。
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
大部分活動將向市民開放
提升人民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主要活動包括藝術展演展示,文化論壇,聯動項目,網絡藝術節等4個板塊,大部分活動將向市民開放,並將深入村居,校企等基層一線,讓市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提升人民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據悉,今屆將邀請境外約30個國家和地區的40個文化團體600多名藝術家、駐華外交官、專家、學者參加。相關組織籌備正在緊鑼密鼓的展開。
目前,泉州政府正在舉全市之力,以及海外華僑團體的人脈和網路,共同將第四屆辦成“海絲”沿線國家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世界一流藝術的展示舞台,福建“海絲”文化、閩南文化的宣傳窗口,以及海外華僑溝通情感的文化橋樑。
在海上絲綢之路繁榮階段的宋元時期(10-14 世紀),泉州港成為梯航萬國、舶商雲集、多元文化交融的“東方第一大港”。這段繁榮的歷史,產生並遺存著許多與海洋商貿文化相關的珍貴遺產。
海絲文化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
是泉州「一號工程」
目前,申遺順利推進
近年來,泉州把海絲文化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作為“一號工程”,舉全市之力,全力以赴推進。 2018年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充分肯定“古泉州(刺桐)史蹟”的普遍價值,為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奠定堅實基礎。
2019年1月,國務院研究決定,“古泉州(刺桐)史蹟”正式作為2020年世界遺產申報項目。蘇悅表示,目前申遺工作順利推進。
上圖:《全球商報聯盟高層泉州行》打Call泉州黃素石舊民居。
下圖:電動車是泉州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綠色出行為古城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