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国际日报讯](记者维佳、善华报道)“眼下的防城港,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之前,我以为防城港只是一个港口而已,想不到它已经发展成这样。”这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顾朝林教授说的话。
“我到过很多沿海城市,它们都只是有海的滨海城市,而防城港是有山、有海,山将海揽怀而抱,是非常难得的海湾城市,特别是环西湾片区,自然资源十分珍贵。”这是同济大学陈秉钊教授的话。
近5年前,即2014年12月25日,防城港市住建委(今住建局)组织召开“防城港市战略发展与城市规划管理研讨会”,探索城市发展战略与方向。当日,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和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等单位相关专业或领域的9位顶级专家,应邀而来。在参观考察了防城港城区建设之后,对于防城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城市建设,几位专家、教授一致给予了十分的赞赏和肯定。
而今,5年过去。2019年6月下旬,著名作家余华第二次到访防城港。在专访时,他说:“‘城在海中,海在城中’把防城港概括得很形象、很精确。我觉得,在中国沿海城市,防城港是个来了不想离开的地方。”
岛还是三岛,湾仍是三湾。坐落于祖国西南边陲、北部湾海畔,当年这个戚戚无名一个小渔村、小码头,历经二三十年的规划、建设,如今展现于世人面前的,已是一幅初具海湾现代城市、公园城市的美丽画卷。
防城港的变化,不要说清华大学顾朝林教授“想不到它已经发展成这样”,就是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本地人也想象不到,二三十年前外来的“移民”们,也想象不到它如今的样子,更想象不到它从前的样子……
街道篇:
从“一条路”到“找不到路”
“当年的防城港,被人嘲笑是‘一条马路三栋楼,没有公园没有猴’。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泊位码头万吨货轮穿梭,门吊林立。特别是建市以来,防城港发展太快,变化太大了。总体感觉是船多、楼多、车也多。”防城港市“五老”宣讲团成员、年近八旬的老干部缪宽遂,聊起防港城的变化,他两眼发亮,话声洪亮。
1983年末,从军24年的缪宽遂从部队转业,回到广西,当时他可以留在南宁,但他却选择防城港(区),做一头“拓荒牛”。他既是建设者,同时也是亲历者。
如今北部湾大道所在的位置,当年是茫茫一片海;如今的桃花湾片区也是一片大海,水深四五米;富裕路步行街一带,也是一片海和滩涂;涨潮时,海水泡到仙人山脚下。整个渔氵万岛被海水包围。
当时进入港口码头只有一条公路,有人戏称“自古港口一条路”,就是“3·22”工程留下的、为运送军需用品紧急开辟的道路。这条路8公里长,头在沙潭江,尾到北码头,也就是“3·22”工程0号泊位。此路原称八公里大道,现称“东兴大道”。
对于防城港道路或街道的历史,市住建局副调研员蒙发明的回忆可以追溯到1982年7月。那年7月,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十万山林场。蒙发明说,当年从防城汽车站到港口旧车站,只有一趟班车进出,短短的20余公里,要两个小时左右,一路坑洼。他极少到港口这边走走。4年后,他调到防城县委政研室。1995年开始,调到住建(当时称“建设局”)部门工作,一晃就是24年。
1995年7月到防城港工作的老交警庞义宁,记得当时的防城港已经有了四五个红绿灯。作为港口交警大队首任城区中队中队长,如今他仍能数出当时市政府所在地仅有的几条城区街道:兴港大道、建港路、友谊大道、中华大道、渔氵万路。这几条大道或路,算是街道,也是当时防城港繁华之所在。
交警支队秩序科科长黄诚军说,当时,港口城区的兴港大道大约0.8公里,富裕路约1.2公里,友谊大道也就1公里,渔峰路0.6公里,沙氵万路0.3公里,渔氵万路1.3公里。市政府所在地的港口城区街道,加起来总长也就5公里多。
说起城市街道,当年的防城港的确底气严重不足,却又不能妄自菲薄。因此,像数百米长的一段街道,也要给它冠以“某某大道”的称谓,以示防城港也不乏大道。至少让外人听起来有面向大海、大路朝天的感觉,像个地级市的感觉。
1998年元旦,我到防城港工作,当时租居于车辽小区,人在沙氵万路上班。每天骑着自行车,也就七八分钟时间,竟然穿越了好几条大道和路。
可如今,港口城区有多少条街道?问问老交警,他们的答案是“数不全,也记不全”。“单是一条北部湾大道,就是13公里,是当时中心城区街道的两倍多。街道有好几十条吧,总长度一时未必有统计。反正,不导航,一下还找不到一些新路名。”
路多了,路宽了,路长了,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交通工具也随之更新换代。早在五六年前甚至近十年前,小汽车渐渐进入普通工薪阶层家庭。一家一辆或两辆小汽车,很普遍。仅港口城区,目前机动车保有量为7.2万辆;加上暂住或未迁入户口人员开来的车辆,机动车超过14万辆。
人居篇:
从车辽小区到行政中心区
李女士是个“外来妹”,老家四川资阳市乐至县。还未成立防城港市的1993年3月,她来到防城港,17岁生日在防城港过。
26年来,李女士先后干过银行的内聘职员,开过美发美容店、火锅店。年轻时一年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是常态。如今,在一家公司做会计,不算太忙。早些年,买了商品房,还买了地,建起了私家楼房,每年有不菲的租金。女儿在上大学。她非常满意目前的工作生活状态。几年前,她尝试着回老家过一段日子,但她已无法适应。她说,17岁之后,她就是防城港人,一生都是防城港人。“这里环境好、气候宜人、治安好。港口虽是‘移民城市’,住多年了,没有感觉自己是外地人。”
作为港口城区较早建设的几个片区,它的历史和蜕变,对于有20年上下“港龄”的防城港人,有目共睹。比如桃花湾片区。1997年,钦防高速公路直通渔氵万水产站现在的立交桥处。填海而建的高速路,像一道笔直的海堤,使得方圆约5平方公里的海湾成为一个“内湖”。当时,市政府统一布局、住建部门规划,开发商参与开发,就近挖山、拉泥、吹沙填海,硬是把这片海填出了一大片平地来。一条条街道,如拥军路、广场环路等,一个个楼盘,如阳光海岸、夏威夷广场、桂海东盟等,一个个小区,如滨海小区、紫荆小区等,相继建成。
当一个个小区汇聚、人气渐旺之时,全国著名的商业企业北京华联1万平方米的生活超市,便落户于此,成为该片区、同时也是港口城区的商业、文体、饮食中心。2009年,市政府发文,正式命名此地为桃花湾片区。2010年12月,成立桃花湾社区。如今,桃花湾社区常住人口3.6万多人。这仅是1个社区的人口,而渔氵万岛上共有两个街道、共7个社区(当然包括桃花湾社)。而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整个渔氵万岛上仅9000人。
20年前,就职于市直单位的上班族,其中许多人,他们的第一个居住小区是东港小区,所租居的小区为车辽小区。如今,很大部分早已迁入渔氵万岛上的各个小区,或行政中心区的各个小区。
“在全国沿海城市,防城港的位置和环境,最为独特。这里有海,有湾,有山,有岛。碧桂园2017年12月才进驻防城港,是有点晚,但仍赶上好机遇。如防城港建起了园博园,还有一些国家级的试验区正在兴建。”碧桂园广西区域防城港市执行总裁洪斌说。
作为全国著名的房地产企业,碧桂园进驻防城港,有5个项目,工期约为5年,将满足7000多个住户入住需求。如一户以三四人计算,像碧桂园这样一家房企,足可让两三万人成为“新防城港人”。
如今,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的渔氵万岛,已布遍十多个小区。当年的荒凉地——如今的行政中心区,早已新晋为防城港最具现代气派、同时也是最繁花的城区。
当年,大家心想什么时候,相距20多公里的港口、防城两个城区才能连贯起来,融为一体?而今,这20多公里,已经连成了长街,连成了街道。
至2018年12月底,我市建成区面积约为48.78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达100万。从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仅3年半时间,防城港迁入人口为13万人。市辖区防城、港口区暂住已登记人口11万人。楼多、车多、人多、商铺多、宾馆多,一派繁荣景象。
生态篇:
从“大风口”到“人走画卷中”
1998年元旦,我到防城港工作。感觉防城港不但街道短促,城市绿化也十分落后,更没一个公园可走走。就在城市中心,随处看到荒地、裸土、沙地。加之风也很大,出门在外,步行也好,骑自车或搭三轮车也罢,只要走上几分钟,感觉到嘴巴里有沙子。
“防港好大风,终春复历冬。上坡不用踩,下坡踩不动。”踩,当然是踩自行车。20余年之后,我仍记得当年自己信口编出的这首打油诗。而关于防城港有几个“风口”的笑谈,一直流传至今。当年,防城港冬天,给人最大的印象是“风大”。
“1993年10月,第一次到防城港。我是慕名而来的,沿海开放城市嘛。可那时防城港还不如我们老家那边乡镇热闹,跟‘开放城市’完全不搭边。第二天我就跑了。”何加兵快人快语,毫不掩饰当年她真切的感受。
2008年,何加兵再次到防城港,感觉变化不小。呆了5年后离开,2018年年初再次到防城港。目前,她是天宁房地产公司副总、项目负责人。她说:“这里的变化比我想象的大得多了,我将一直在防城港长住下去,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生活。”
因为越来越了解,也因此越来越喜欢。何加兵说:“我通过微信推介防城港,但不是推楼盘,而是推介吃、住、行、休闲、娱乐,当然还有防城港的碧海蓝天、海湾、红树林。每一周必发三四组图片,我成了防城港形象义务推广员。”
“纵观中国沿海城市,防城港可谓天赋异禀。她天生丽质,其‘地标’,就是这一片中国沿海城市所独有的、自然的原生态海湾景观。比如,自然曲折的山水岸线、湛蓝的海水、高飞的白鹭、成片的红树林、一年四季仍随处可见的野花野草,都是防城港最好的‘地标’……”7年前,作为我市引进的高端人才、现住建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张常路博士,从广东东莞来到防城港,看中的就是防城港的海湾。
“我最喜欢防城港原生态的美,就像没经雕琢的美玉,不把它建设好美化好,太可惜了。”这是张常路选择防城港的最大理由。
张常路是那种足以与草木对话的人。他看待路旁的每一棵树,就像看待自己的亲人,繁花似锦的某一棵树,就像他一位热恋中的情人。而拯救每一棵大树,就像英雄救美人感觉。
2013年5月,张常路看到港口区桃中路北侧一个废弃的大院里有一棵20多米高的大榕树被水浸泡,一半枝叶枯黄。于是,他马上组织人员把大树迁移到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就这样,10个人昼夜连续工作,整个移种过程经历了大约30个小时,历尽种种惊险和波折,终于把这样大榕树迁出、搬运好、安顿妥当。如今,这棵大树早已焕发生机,成为一个独特一景。
2013年,我市被评为广西园林城市。2018年,我市城区人均绿地面积为24平方米,在全区各地市排前列。
如今,但凡到防城港城,必定走走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这里的海洋诗书苑已经成为防城港的“首席客厅”。诗书苑汇集了历代著名书法家、文人关于描写海洋的经典诗赋、词句的手笔墨迹,并精心选取近70块景观奇石,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镌刻出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120幅书法作品,堪称一道文化视觉盛宴。同时,也是周边市民休闲、健身中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西湾绿道开通,两届“盟马”在此开展,引发越来越多的市民网民关注;加之绿道贴着海湾而建,又就建在各个小区附近,极大地方便和带动了市民全民健身。
今年中秋节夜,我像往年一样到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散步。发现了一个与往年不一样的“怪”现象:今年中秋,这里的人明显减少,远远不如往年那么热闹。中秋夜,明月高悬,正是赏月的大好时光,人都到哪里去啦?
原来,太多的市民都跑到防城港园博园去了。我心中突然冒出一句:“园博园地处城市中心,占地面积近3000亩,那可是3000亩的月光啊。”
两年前,防城港日报刊发了《十九个公园围着一个西湾转》,当时,还没有兴建园博园。而今,就是“二十个公园围着一个西湾转”了。被20个公园包围,防城港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公园城市。
“一桥飞架东西湾,国门大道通越南。水路连通边山海,红林白鹭园博园。千年运河新浪涌,一朝港城换旧颜。风流画卷谁舒展,皇帝岭上我辈先。”这是张常路的即兴之作。
好一个“我辈先”!
如果把一个城市看成是一部逐渐完善的宏篇巨制,那么住建人的工作就是在创作“剧本”。城市规划是一门庞杂却又直观的科学。工业园(区)、市政中心区、商住区、商业区、学校、医院、文体场馆、公园、广场、景区,城乡道路等,动土之前,无不一一规划,而且必须规划先行。如今,我们看到建成的和在建的街道、所有的立体建筑,看不到的地下建筑(包括网管)等等,都出自住建人编制的一部部“总规”,一部部“详规”。一句话,所有建筑,都出自一沓沓厚厚的图纸。住建人作为城市建设的先行军,宏伟蓝图的描绘者,同时也是建设者。
“家住海湾里,人走图画中。”生态宜居防城港的名声,早已远播大江南北,防城港的魅力在与日俱增。海风中,城在长。新时代的防城港,呈现于世人面前的,将是一幅更完美的城市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