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祖輝等「滬港人」助??科技人才共享上海「科創變革」大機遇

【國際日報*亮點國際「滬港」專題】未來上海將進一步拓展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提升創新載體能級,支持滬港企業和團隊創新創業,加強創新人才交流,為兩地科技人才的雙向流動創造良好的條件與空隙。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傅國慶125日在「第一屆滬港科技創新論壇暨2019滬港青年科技創新論壇」做上述表示。論壇在「崛起中的開放新城~浦東臨港新片區」舉行。

為有助香港科技人才抓住「臨港新片區」正在進行的「科創變革」大機遇,論壇的主辦方之一「滬港經濟發展協會」會長姚祖輝及核心骨幹施榮恒、陳浩華、麥德權等「滬港人」憑藉頻繁穿梭於滬港兩地所養成的敏銳度,在極其有限的籌備期,積極配合主承辦方上海科學交流中心、組織動員了香港科學園主席查超毅博士,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席、神經生物學家于常海教授,香港優才計畫入選者、香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會副會長柳崎峰教授等專程飛抵浦東,與來自滬港兩地的200多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創業者分享心得。

中科院院士、瑞典及美國訪問學者、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國強,科大迅飛智慧城市事業部副總裁江志國,百度人工智能技術委員會主席黃際洲上海等科技精英與香港科創嘉賓,以「共享科創變革,共創美好未來」為主題,圍繞臨港新片區政策,科技金融政策,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展開腦力激盪。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陳傑博士所做的「臨港新片區政策解讀」是他在這片熱土上的最後一場「臨港激情」秀。

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席于常海教授的團隊發明的海康生命分子診斷方案(生物雷達系統)致力於解決所有痛點,搭建疾病監測及監控的平台,全面、快捷、精準檢測所有「看不見」的病源。他呼籲滬港兩地合作舉辦生物科技國際展。

柳崎峰教授2015年前往香港發展。2017年在香港開發了金融行業內第一個基於行為金融學與機器學習的交易員評價系統。柳崎峰教授指出,香港擁有的科研實力,高校等機構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在國際上備受重視。根據全球最大索引摘要資料庫的統計,其本地大學有關人工智能的論文在全球被引用的次數及其影響力排名全球第三。
他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去年5月香港人工智能實驗室成立以來,許多高校教授到香港科技園開起了公司。未來滬港兩地在人工智能+金融領域將有很多很好的合作方向。

滬港經濟發展協會會長,滬港青年交流促進會創會會長姚祖輝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我是一名滬港人,每個星期一半時間在上海,一半時間在香港。滬港兩座城市在國際化和城市發展方面具有一些相通之處,兩地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醫藥,金融科技等領域有廣闊的合作機會。去年,滬港兩地簽署的15項合作協議更給年輕人創造了新空間。特區政府駐上海經貿辦事處主任鄧仲敏論壇後 ,在社交媒體發表感言,港兩地淵源深遠,往來頻繁,尤其在創新科技領域的合作更有遼闊空間;今天在臨港新區舉行的「第一屆滬港科技創新論壇暨2019滬港青年科技創新論壇」,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讓兩地不同界別的專家學者發表真知灼見,一方面了解臨港新區的最新情況及未來發展願景,同時亦進一步推動滬港兩地在創新科技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從而建立更穩固的互惠共贏夥伴關係。

論壇翌日,Andrew姚祖輝率「滬港人」踏著初冬的暖陽,打卡浦東「張江」及「臨港新片區」重點產業: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醫藥、集成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