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國際新傳媒香港專電】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愛心獎主辦、鳳凰衛視協辦及製作播出、北京東西方慈善論壇及台灣現代財經基金會協辦的「第14屆*2019愛心獎」頒獎典禮, 18日在香港灣仔會展中心盛大舉行。香港的艾利雅,台灣的劉一峰,以及「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內地的王振耀、孟維娜、孫春龍,因爲長年爲公益付出全副心血、慷慨助人無數,被甄選為本屆愛心獎得主,每人獲頒14萬美元獎金,全額用於公益事業,澤被更多有需要的弱勢社群。
上圖:劉長樂、藍鴻震為艾利雅頒獎。
下圖:梁愛詩、吳小莉為張淑芬頒獎。
典禮邀請到愛心獎終選委員會主席、香港特區政府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愛心獎終選委員、鳳凰衛視首席創新官、執行副總裁何大光,愛心獎終選委員「2017愛心大使」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吳小莉,以及愛心大使田川等出席,攜手傳揚愛心。
張建宗司長:愛能傳播幸福,消弭仇恨
是人類最美善的力量!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張建宗司長在賀辭中表示,愛能傳播幸福,消弭仇恨,是人類最美善的力量。今年「愛心獎」6位得主分別來自內地、香港和台灣。他們背景不同,經歷各異,但都以行善爲志業,運用自身的條件和才幹,在各自範疇濟厄扶困,讓弱勢社群感到溫暖,看到希望,成爲典範。
圖:6為「愛心獎」獲獎者與頒獎嘉賓合影。
香港特別行政區前律政司司長、愛心獎終選委員會主席梁愛詩在致辭中表示,「愛心獎發源於香港這個可愛、和諧、友善的地方,透過14屆82位海峽兩岸得獎人及其慈善機構眾多同仁志工之手,將愛心種子由東方之珠撒播全球。」
鳳凰衛視(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亦表示,「為大眾謀福利者,不可使其孤軍奮戰。任憑時代變遷,風雲變幻,鳳凰衛視為華人發聲的初心不改,我們將借助集團全媒體平台,為倡導公益慈善鼓與呼,為彰顯華人的慈心善舉傾心盡力。」
典禮中,鳳凰衛視主持人田川、陳淑琬、饒祥以、黃橙子、姜聲揚、萬俊輪流介紹每位得獎人投身慈善的歷程,配合台上熒幕播出的專訪短片,彰顯他們爲社會默默無私奉獻的精神。
鳳凰衛視主持人田川受邀擔任第14屆愛心獎的愛心大使,她作爲鳳凰衛視《名人面對面》的主持人,深度走入並參與到「愛心獎」得獎人的生活和善行中。田川表示,「希望在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和鳳凰衛視的共同努力下,能把這種愛的故事送到每個人身邊。」
香港歌手泳兒獻唱《一天一天》、《城裡的月光》;無伴奏國際組合以耳熟能詳的串燒歌曲熱烈歌頌「愛」,伴以香港激鼓樂社慷慨激昂的擊鼓表演。
典禮的錄像實況將於12月28日(星期六)在鳳凰衛視中文台皇牌大放送時段9:40PM首播,香港台、美洲台、歐洲台週末黃金時段轉播。鳳凰衛視官方客戶端「鳳凰秀APP」同步首播。
圖:六位得獎者大合照
第14屆*2019「愛心獎」得獎者
概要介紹如下:
-
王振耀(中國內地):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自2015年出任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院長,以「兼愛•師仁」爲校訓,致力培育全球公益典範,通過慈善引領社會文明發展。他說:「我的使命就是當好中國慈善事業的墊腳石,爲中國慈善事業的進步,爲中華民族融入全球慈善文明大潮,發揮引領作用,做出應有貢獻」。
-
孟維娜(中國內地):18歲進入工廠做學徒,任工會幹部期間經常訪貧問苦,思索自己如何30而立,苦悶中看到德蘭修女事蹟,毅然辭職,創立全國第一家民辦特校,從此以德蘭修女爲榜樣,一生從事慈善,至今在全國30個城市建有「慧靈」,設立120個服務點,是中國最大規模的智障服務集團。使命:「推廣社區化服務模式,提高智障人士生活品質」。
-
孫春龍(中國內地):曾任新華社《瞭望東方週刊》總編輯助理,從事調查記者12年,始終關注底層命運;2008年發起「老兵回家」,2011年成立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大陸首個專注戰爭領域的和平機構;曾經出版專著《沒有回家的士兵》、《異域1945》、《以公民的名義》等。接觸戰爭領域10多年,看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傷害,希望能更大範圍傳播和平理念,推動人類文明。
-
艾利雅 (香港地區):「母親的抉擇」創辦人的女兒,香港土生土長,自小於此擔任義工,2012年起,成為「母親的抉擇」行政總裁。2018年全面照顧和服務137位意外懷孕少女,提供超過2,761個案輔導、溝通和評估,極力打破惡性循環;提高社會大衆和政府對家庭問題的意識和對應方式;做大量的紀錄和分析,務求把成功的例子免費傳去內地以至東南亞。
-
張淑芬(台灣地區):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亞洲著名慈善家、知名國際級畫家,長期關注社會基層事務,熱心參與教育、環境、藝術及文化等議題。基金會2017年以「照護獨老、推廣孝道、關懷弱勢、強化環保」爲四大主軸展開慈善計劃。她希望能把自己多的時間和資源,分給需要的人,就像無意間埋下一顆種子,再回頭,可能是一座森林。
-
劉一峰(台灣地區):1941年出生於法國布列塔尼(Bretagne),年輕時加入巴黎外方傳教會,25歲到台灣,至今超過50年。一生奉獻偏鄉民衆,重視少數民族、環境保護,以資源回收養護弱勢民衆。75歲時申請台灣身分證,成爲榮譽縣民,把花蓮作爲終老一生的家鄉。使命︰「沒有不能用的東西,因為我們還不會用。沒有不能用的人,因為我們還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