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工程院院士吳以嶺領銜團隊的重大創新成果。

【國際日報*亮點國際新傳媒北京專電】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領銜團隊完成的“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據悉,該獎系年度生命科學領域的唯一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也是年度生命科學領域的最高獎。

圖說: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在頒獎現場。

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為第一完成單位

據悉,“中醫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項目由以嶺藥業旗下的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為第一完成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河北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共同完成。
該項目首次系統構建脈絡學說指導微血管病變防治,屬重大理論原創。國家973計劃專家組評價:“脈絡學說營衛理論形成了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論,屬於中醫藥學術研究的原創成果。

國家973計劃專家組稱
該項研究創立了
理論+臨床+新藥+實驗+循證
一體化的中醫學術創新與轉化新模式
中醫傳統理論創新
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
產生重大原創成果
為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
做出了示範

據吳以嶺院士介紹,大家都知道經絡學說,但是沒人知道脈絡學說,我們兩個973項目恰恰是構建起一個新的理論學說——脈絡學說。 “脈”中醫叫血脈,實際上跟西醫的血管在解剖學上是一個東西。脈絡就是血管的分支,包括了微血管、微循環,把脈絡學說構建起來,又提出了脈絡學說的核心理論——營衛理論,建立了臨床辨證、診斷標準、用藥規律,形成了一個系統理論指導臨床,特別是指導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血管並發症,從而開闢了一個新的治療途徑。

圖說:cctv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教授

吳以嶺院士說:“圍繞著這樣一個創新理論,我們採用既往研究的三個通絡治療心血管的藥物中成藥,簡稱為’通絡三寶’,通心絡膠囊,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發現它對微血管的保護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參松養心膠囊是治療心律失常的,也發現它改善微循環;芪藶強心膠囊,是治療慢性心衰的,同樣保護微循環。 ”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 2018》顯示,目前大約有2.9億心血管病患者,每10秒有1人死於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會造成血管內皮損傷,導致粥樣硬化斑塊形成,進而出現心肌缺血,冠心病心絞痛,然後逐漸發展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最終導致心衰,甚至死亡。從微血管病變開始到心腦血管病發生,這樣一個連續的心血管事件過程,就像一條鏈條那樣環環相扣,因此稱之為“心血管事件鏈”。
面對這一威脅人類的疾病,吳以嶺帶領科研團隊自2005年始,依托兩項國家973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歷時10餘年,分別從理論、機制、臨床三個方面開展研究,並取得了重大理論創新。

上圖:吳以嶺院士領銜團隊的專家成員

吳以嶺院士說,“我們10多個課題組從2005年開始研究,對3.3萬多條研究數據進行分析,揭示了微血管病變是一個包括微血管內皮細胞為核心和啟動因素,血液成分、神經體液調節共同參與心、腦、腎這些臟器細胞結構功能損傷的多維時空、動態演變的複雜網絡病變規律。”

實驗證實,保護微血管內皮細胞就是治療臨床心腦血管病這些臨床重大疾病的關鍵機制。因為保護了微血管,就改善了心、腦、腎的微循環的組織血流灌注,從而減輕了臨床病情。國家973計劃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取得中醫藥治療微血管病變重大突破” 。
課題組採取了完全符合國際標準的隨機、雙盲、多中心、安慰劑平行對照的臨床循證醫學,證實通心絡膠囊治療急性心梗無再流,能夠縮小心梗面積、改善心功能,療效提高20%,在解決心血管病這一國際難題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室性早搏伴心功能不全循證研究證實減少室性早搏的同時改善心功能,為這一臨床難題提供新的治療藥物;參松養心膠囊治療竇性心動過緩伴室性早搏循證研究證實在減少室早的同時提高心室率,填補了快慢兼治、整合調律藥物治療空白;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循證研究證實在西醫國際標準化治療基礎上加用芪藶強心膠囊提高臨床療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