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流行病學專家:抗「疫」正規戰已結束,游擊戰很難打!

海外看戰“疫”
牛津大學流行病學專家
終身教授
陳錚鳴:
其實封城容易,開城難
現在正規戰結束了
接下來的游擊戰很難打

中新社北京3月2日電(郜曉文)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勢,著名流行病學專家、牛津大學終身教授陳錚鳴在接受《中國慈善家》專訪時表示,中國抗“疫”的正規戰已經結束了,接下來的游擊戰很難打。

問及中國疫情的結束時間,陳錚鳴表示目前還很難判斷。 “中國境內疫情控制取得積極成效,民眾的配合度也非常好。現在從數據來看,湖北以外省份基本上都是零增長,但需要考慮複雜情況,如國際輸入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等。”

“疫情什麼時候結束,關鍵需要一個疫情解除的標準。”陳錚鳴認為,什麼時間解除疫情需要非常慎重,一定要拿出一個標準方案,可能需要不同級別的解除標準。比如,江浙一帶達到標準,就可以將這幾個省流動起來;武漢什麼時候鬆動,要達到相應的標準。

陳錚鳴說,設定標準要考慮三個指標:一是新增者,二是疑似者,三是留觀者。 “現在比較關注新增病例,但是一定要考慮後面兩個因素。比如,留觀者是零,疑似者是零,確診的患者出院後14天內發病是零,那麼這個地區疫情就可以解除了。當然,還要防範周邊地區的疫情。其實封城容易,開城難,現在正規戰結束了,接下來的游擊戰很難打。”

陳錚鳴認為,從公共衛生的角度,此次疫情需要反思的前提是把事實先摸清楚,然後該追責的追責,制度上不合適的部分要重建。 “從信息開放、權力下放,包括分級診療等等,這次教訓太深刻了。”

陳錚鳴還表示,這次疫情反映出我們的醫療體系重點都放在治療方面,對疾病的預防重視不夠。另外,這次各地派出的支援都是醫療隊,很少涉及流行病學的調查,但後者非常關鍵。

陳錚鳴強調,醫療的次生危害也需要引起重視,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一定要盡快把相關醫院、門診恢復起來,對比如心髒病、中風和腫瘤患者進行救治。

同時,陳錚鳴也對此次疫情防控的一些成功經驗表示肯定,如建設方艙醫院等。 “雖然有很多人質疑中國疾控中心,但它至少在很短時間內分離出了病毒,把基因的測序測出來,這個很關鍵,否則後面的檢測診斷無法進行。”

談及世衛組織近日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高”上調至“非常高”,陳錚鳴認為,世衛組織沒有宣布“大流行病”是不希望引起恐慌,但其實疫情現在已經在全球完全擴散。

陳錚鳴介紹說,傳染病大流行的標准通常為傳播範圍廣泛、病死率較高和在當地形成傳播。目前來看,現在疫情已經蔓延至61個國家和地區,除了南極以外,剩餘六大洲均已出現。

陳錚鳴表示,英國等國出現了首例接觸史不清楚的病人,這說明疫情很容易擴散,而且很難防控。 “假如疫情擴散了以後,在很多國家都發生這種情況,那麼發展成國際大流行疾病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除韓國、伊朗和意大利等國疫情形勢嚴峻之外,陳錚鳴還對非洲國家疫情前景表示擔憂。 “非洲國家政府的行政能力、醫療衛生事業、基礎設施都比較薄弱,一旦擴散,不敢想像。”陳錚鳴說,不同於體液傳播較易控制的埃博拉病毒,新冠病毒一旦擴散起來,防控的難度會非常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