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16日香港63宗本地感染個案,有41宗源頭不明,已出現廣泛的社區爆發。
-
發燒照入普通房 醫院防疫有漏洞
-
最少7間公立及私家醫院有病人、醫護,或其家屬染疫。
-
現時入院人數增多,難以安排所有入院病人入住隔離病房。
-
將軍澳成「疫區」。要切斷隱形傳播鏈,透過病毒檢測找出「隱形」患者至為重要,但香港檢測能力瀕崩潰。
-
最令人擔心是源頭不明個案趨升,使人防不勝防。
【文匯網訊】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愈爆愈烈,7月16日新增的確診個案創單日新高,錄得67宗,當中63宗是本地感染個案,更有41宗源頭不明,已出現廣泛的社區爆發,連醫院也進一步「失守」。16日最少7間公立及私家醫院有病人、醫護,或其家屬染疫,其中將軍澳醫院的處理手法暴露防感染措施漏洞重重,一名71歲男病人周一(13日)入院時已有低燒,惟仍被安排入住無高級別隔離設施的內科病房,直至當日下午病人初步確診才轉入隔離病房,10名同一病房的病人因而列作密切接觸者,他們暫時的檢測結果呈陰性。衞生防護中心表示,
將軍澳醫院有一名71歲男病人16日確診,他於本周一到該院急症室求醫,當時已有低燒徵狀,但仍被安排入住內科病房,至當日下午檢測為初步陽性才轉入隔離病房。10名同一病格病人追查後列作密切接觸者,其中1人已出院、另1人因自身疾病離世,其餘8人仍在醫院,全部被轉送至隔離病房,暫時的檢測結果全部陰性。而醫護人員全部有合適裝備 ,無人為密切接觸者。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表示,為審慎起見,已為同一病房40名病人做測試,當中30人呈陰性,其他仍等候結果,而病房已消毒。失誤?「無高危因素」上述個案是否涉及失誤?
劉家獻指出,現時入院人數增多,難以安排所有入院病人入住隔離病房,現時的安排是若病人有接觸史、或與感染群組有關聯,會入住隔離病房;若病人無接觸史或高危因素,會安置在有適當距離的內科病房及盡早作測試。他強調,現時醫院病房床與床之間有足夠距離減低感染機會,並指出現時日以繼夜做測試,希望可將確診及陰性病人分開,減低感染機會。瑪嘉烈醫院也有一名確診病人,在本周三(15晚)因發燒送入該院,卻沒有入住隔離病房,而是入院雙人病房,確診後才轉到隔離病房。同房另一名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檢測結果為陰性。
伊院兩員工確診非群組早前一個內科病房出現群組感染、3名病人確診的伊利沙伯醫院,16日再有兩名職員確診。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該院非緊急救護車調配中心一名員工16日確診,他最後上班日為本周一,當時無病徵。該確診員工平日在調配中心工作,亦會為醫院接載同事去開會或去不同醫院,但不需接觸任何病人。由於他未有前往該院日前爆發感染的內科病房,故估計與相關的感染群組無關。院方強調,該名確診員工上班時有戴口罩,無同事被列為密切接觸者。該院一名病人服務助理亦在16日確診,無同事或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



今次疫情出現社區再爆發,情況與早前以輸入個案為主明顯不同,政府雖然已因應疫情嚴峻而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但許樹昌表示仍要觀察未來一至兩星期的情況才能知道新措施是否有效,指如疫情未有改善,呼籲私人企業盡量安排僱員在未來一兩周在家工作,以減少市面的人流,協助截斷病毒傳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