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來興「回到現場」 趙啟正:對當下的「雙循環」具重要借鑑意義

201906.jpg

【國際日報*亮點國際新媒體上海專題】上海實業在香港和上海兩地十三年創業起飛的輝煌,是否依然對“雙循環”下的國資國企改革再出發具有借鑒作用?

趙啟正:在“雙循環”大背景下
《回到現場》的再版
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上海市原副市長趙啟正日前出席摯友、上實集團前董事長蔡來興撰著的《回到現場》再版,暨國資國企改革再出發專題研討會”時指出,當時的十三年已經過去了,今天是不是還有用,這本書為何要再版?我們恐怕要從當前“雙循環”的大背景下來思考。我覺得,當初你們走在了前面,蔡來興帶領你們把上海和香港的關係處理得特別好。你們是立足在香港,背靠上海,是為上海從而為全國服務。上實的經驗對當下的“雙循環”具有重要藉鑑意義。 “雙循環”是綜合性的。內循環不等於逆全球化。

bo3FK5BkR2Wqc5W%qa3pJQ_thumb_1af4.jpg

上圖: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上海市原副市長趙啟正。

下圖從左至右:趙啟正主任、陸雄文院長、蔡來興先生、呂明方主持人。

11991598836797_.pic.jpeg

趙啟正指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大家不僅要把四十年裡親身實踐的案例清楚地寫出來,最好還要將這裡面的道理提煉出來。 《回到現場》就是一部口述歷史。一是當年的事實,我們做的案例一定要樸實地講清對和錯。做得好也不必客氣,不是你個人的成績,是改革開放的成果;二是你怎麼認識?怎麼想的?用當年的語言講當年的事情,是最有價值和最令讀者感到珍貴的。

趙啟正認為,《回到現場》這本書實際上是上海實業的“硬成果”和“軟成果”的結合,通過一個個“硬案例”來體現當年在香港這個純粹的市場經濟裡的乘風破浪。上實的精神“處變不驚,百折不撓,頑強拼搏,永不言敗”,實際上是你們“軟成果”的高度概括。

12041598837248_.pic_hd.jpg

《回到現場——親歷上海實業十三年》
蔡來興 著
定價:8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0.8

2019年8月,上實集團原董事長蔡來興所著《回到現場:親歷上海實業十三年》一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和上海市社聯主席王戰作序。該書的出版發行,在企業界和社會上引起了廣泛反響。

一年後的今天,此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發行。在談到此書再版時,蔡來興表示,我從75歲開始寫這本書,花了近三年時間,就是要留住一段歷史,弘揚一種精神,提供一份借鑒。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回到現場》再版暨國資國企改革再出發專題研討會”,來自本市的20多位專家、學者、企業家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會上,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王為松致辭,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作總結講話。上實集團原執行董事、上海醫藥集團原董事長呂明方主持會議。

FKtJsIXxRIWk5UdwnCV+Hw_thumb_1af9.jpg

上海人民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王為松

談到再版,王為松表示,去年上海書展上,《回到現場——親歷上海實業十三年》新書首發,讓我們想到了李強書記去年6月提出的“初心四問”,其中第一問就是如何始終保持創業初期的那股激情。一年後的今天,本書在充分聽取大家意見的基礎上修訂再版,再版序言對本書的宗旨、意義做了進一步的提煉,也進一步凸顯了本書對於國資國企改革的借鑒作用,為今天的國企改革,尤其是為我們進一步學習貫徹總書記在國企黨建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提供了案例借鑒。

上實十三年的成功探索
具有重要的樣本意義

王為松指出,上實的實戰實創的案例,應該能夠成為我們今天管理學院或者是有關高校的教學經典案例。尤其是在上海今天改革開放再出發大背景、大環境下,我們如何站在新的歷史出發點上,努力成為國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外循環的戰略鏈接,把上海的未來發展放在全面貫徹落實總書記對上海發展的定位要求之中,放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國家對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的總體部署中來思考和謀劃。由此可見,此書的再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2021598837173_.pic_hd.jpg

圖: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陸雄文院長

陸雄文認為,上實十三年的成功探索具有重要的樣本意義。首先,寫這本書講當時的十三年,看上去是蠻久遠的,但是今天來講,意義依然非常鮮明,我們呼籲領導們都能夠來看這本書,都能夠重點思考一下下一步國資國企怎麼改革;其次,國有企業能不能辦得好,關鍵是政府能否真正將其當企業來看待;第三,我覺得非常重要的就是尊重市場,我們國有企業是去促成,去適應市場經濟。你們在香港學習,就是按市場經濟規律來辦,上海實業總部在香港,是在有效地去推動市場的發育、建設、成長和健全;第四,我覺得核心是企業家,企業家是所有的企業包括國有、民營企業成敗的關鍵,國有企業也要有優秀的企業家。

11761598831450_.pic.jpg

圖:上實集團原董事長蔡來興

作為《回到現場》的主角,蔡來興董事長在談到親歷上海實業十三年的感受時表示,我覺得這段歷史是很有價值的。趙啟正同志在書評中寫了一段話,他說這是“當年走向市場經濟,殺開一條血路的可靠的口述歷史”。就是這幾個字,把我們這段歷史重大的意義講透了。過去十三年,在市委、市政府直接領導下,在全市各方鼎力支持下,上海實業在海外特殊戰線上工作的數万名幹部和員工,堅持改革開放,奮力拼搏,打通兩個資本市場,率先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不斷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大力培育國際化管理人才,成功抗擊各種重大挑戰,逐步塑造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不斷壯大上實集團綜合實力,在國際資本市場大風大浪的搏鬥中衝出了一條血路。

11971598836533_.pic.jpg

圖:梁振英(左三)出席上實控股上市儀式。左五及八:蔡來興、卓福民。

12061598841372_.pic.jpg

圖:星源資本創始人、時任上實控股總裁卓福民

卓福民在發言中表示,從1995年紅籌上市以來,上海實業控股在香港上市的過程中,有三個領先。一是勇立潮頭,敢為人先。比如:上海實業作為地方政府的窗口公司,自己包裝上市,這沒有先例;不到兩年就躋身恆生指數。二是勇於創新,現在上市公司+VC模式已然普遍,但當年上實第一個使用這個模式,第一個制定崇明東灘生態城的規劃,這些都是敢為人先的標誌。沒有這種勇氣,今天一件事都做不成。三是體現三個促進。通過中芯國際、光明乳業等投資案例,不僅促進了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促進了企業對接市場的轉變,也促進了人才隊伍的快速成長。這三點對於國企在目前形勢下的發展,仍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螢幕截圖 2020-08-31 10.07.20.png

圖:時任光明乳業董事長、總裁王佳芬

王佳芬不無感慨地說,上海實業當年投資了光明乳業,為企業帶來了清晰的產權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企業碰到困難時,更要強調企業家精神,任何艱難困苦都是要由企業家來解決的,將不可能變成可能。上實當年投資光明乳業後,不僅引入了國際化的經營理念、市場化的遊戲規則和科學化的激勵約束機制,同時令我們感動的是,他們十分尊重企業家的人格,把企業家作為稀缺資源來對待,十分信任,從而進一步打造企業家精神。這是我們當年在上實所體會到的精神財富,放在今天的國企改革,依然給人以積極的啟示。

2020 0303.png

對國資國企改革再出發
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蔡來興在發言中強調,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國資國企​​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我們黨執政的根本基礎。上海實業的發展實踐也證明,國資國企​​只要堅持改革開放,完全是可以做得好的,未來國有經濟仍然將發揮重大的作用。同時,我們今天遇到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國外國內環境發生重大深刻改變的新形勢下,我認為國資國企面對的挑戰困難是前所未有的,有許多重大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公有製的實現形式,只有全民和集體所有製嗎?華為公司的全民持股、創新創業公司普遍實行的“有限合夥”,以及大量在境內外的上市公司,已客觀成為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微觀主體,代表了最先進的生產力,我們還以傳統的所有製分類面對這種新情況、新挑戰嗎?

蔡來興指出,國資國企改革再出發,必須進一步回答好戰略定位、基本功能和運行方式怎麼大調整等三個基本問題,必須盡快完成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根本轉變,從傳統經濟向新經濟的根本轉變。還有,一個企業的生命力、核心競爭力,不僅要有一個好的發展戰略,好的技術和產品,更要在一個好的戰鬥團隊帶領下形成好的精神狀態,好的精神風貌和好的精氣神所構建的強大精神力量,才能真正無往不勝。

11731598830836_.pic.jpg

圖右一:元合投資創始人、時任上實集團執行董事馬成樑

馬成樑在談到東灘生態城的規劃時感慨道,當時上實東灘公司請了國內外50多家知名機構進行諮詢,還到不少國家去實地考察。在開發建設東灘濕地公園、探索現代農業建設的同時,我們與英國奧雅納公司合作,建立了世界首個生態城開發的方法體系、新興技術保障體系和總共144項生態城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我們把崇明東灘生態城的規劃做出來。當時,在可持續發展的許多方面具有領先地位,得到中英兩國高層領導的高度重視,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11821598835508_.pic.jpg

圖: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時任上實集團執行董事包季鳴
包季鳴認為,當今國企普遍存在四大問題,決策效率不高、考核標準過時、發展動力不足、競爭壓力不大。一些核心問題依然沒有答案。比如,目前考核指標與現實嚴重不相適應,偏重於數量,著眼於短期做大、短期赶超,偏重於成王敗寇。做難的事情需要時間積累,以後誰去做需要時間積累的事?這要引起我們深思。我們的考核是要有利於企業家精神弘揚,有利於新經濟發展,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但目前的體制只能導致好多企業不敢為、不作為。又如,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國資國企​​也需要真正的強激勵和硬約束,目前這方面也是缺少的。他認為,上實當年的發展經歷對國資國企改革開放再出發具有重要藉鑑意義。主要體現在三點:開放到位,改革鬆綁,釋放活力。現在大家都在講改革,都想把企業搞活搞好,當年的改革其實是市場經濟大環境倒逼的產物。上實當年的改革是從制度、機制建設入手,以股權結構改革為突破口,探索混合所有製的實現方式,探索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如果沒有“破門”的理念,不可能實現創新。因此,國資國企​​改革再出發的前提是必須堅持市場化方向,適應市場要求,而不是扭曲市場機制。

11831598835548_.pic.jpg

圖: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時任上實集團副總裁錢世政
錢世政表示,二十五年前,我們做了國企破冰之旅,今天國企搞好了嗎?上實在工業經濟時代積累的經驗,在今天還管用嗎?在探索國有控股企業中,要理清治理主體的職責邊界。邊界是我們管理學最基本的問題,權利跟責任如果沒有匹配或者錯配,一定是會混亂的。上實的經驗還是管用的,上實是國企制度創新的破冰者。在香港資本市場登陸之後,完全用國際資本市場的規則運行,這個體制和機制是倒逼的結果,是行之有效的製度。同時,上實非常崇尚企業家精神。我們要把這些經驗總結出來,機制創新、制度創新、企業家精神結合,要把國企搞好,我們還是要反思歷史,從歷史中去學習和借鑒,才能發展。

11841598835567_.pic.jpg

圖:上藥集團總裁、原三九集團常務副總裁左敏

左敏結合上實集團醫藥產業的發展歷程和成果談了自己的體會。他說,上實的改革發展對目前的國企改革具有借鑒意義:第一,選準的產業要堅持並持續做下去,這是國企改革再出發的動因,上實對醫藥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壯大,選準目標後,初心不改,堅持二十五年磨一劍;第二,要找到一條正確的發展之路,上實集團把醫藥產業作為整個集團發展的戰略重點,通過不斷併購重組、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把產業經營與資本運作緊密相結合,實現跨越式發展;第三,對於併購過來的企業,堅持市場化機制。無論是市場化的用人機制、決策機制還是績效考核機制,都是必須要堅持的;第四,必須擁抱新經濟,加強原創藥的研製,才能真正做強。

11801598835379_.pic.jpg

圖:上海國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時任上實集團副總裁周道洪

周道洪認為,當時上實的很多創新做法其實是一個藍本,在推進國資國企改革方面特別引人矚目,當時上實的很多做法是非常超前、領先和獨特的。即使現在來看,上實當時的很多做法還沒有被超越。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以管資本為主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上海實業在二十五年前所探索的道路是完全正確的,而且上實當年的實踐為國企改革提供了一部鮮活的教材,具有樣本和標本意義。細讀《回到現場》這本書,上海實業當時的探索對當下具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國資國企改革是當前非常重要的發力點,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座金山。上海GDP總量是3.5萬億,國資總量22萬億,如果這塊激活了,上海全盤就活了。從全國來講,國資總量是500多萬億,GDP剛剛接近100萬億。如果我國國資國企這盤棋下活了,整個經濟也就活了。可見,上實二十多年前的探索,正是我們現在要走的路,對現實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

12081598841559_.pic.jpg

圖:時任上實集團董事、上實投資監事長戴為民

戴為民在分析當初的上實為何能創造十三年的輝煌時表示:首先是時勢造英雄。當時,上海改革開放和發展處於“三年大變樣”關鍵時期,需要上實這樣的企業成為排頭兵、領頭羊,如需要上實發揮窗口、境內外資金通道的重要作用。其二,市委、市府的全力支持。上實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其三,上實創造了一種做事業的大平台。各路英雄豪傑、有識之士都奔著這一做事業的平台來施展自己的才華;堅持五湖四海,大膽培養和啟用有才華、有能力的領軍人才。其四,營造了一種干事業和開拓創新的良好氛圍。比如鼓勵創新的“破門論”;凝聚集體的智慧,每年召開兩次的“頭腦風暴”會等。

5DH3MV4VRwWVODO98mXKrA_thumb_1af8.jpg

滬港資深媒體人、時任香港文匯報高級記者、國際日報集團副社長張萍見證了蔡來興先生帶領上海集團菁英團隊十三年跨越發展的輝煌歷程。

UNADJUSTEDNONRAW_thumb_1af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