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日报讯】“运河之都”淮安骄阳似火。在鲜花绿地的环绕下,张纯如纪念馆仍然显现出几分庄严肃穆。2020海外华文媒体江苏采风行的记者团一行19人参观了张纯如纪念馆,深切缅怀这位改变世界二战史撰述格局的伟大书写者。
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遭逢亡国灭种的危境。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对中国同胞实施长达六周、惨绝人寰的屠杀,遇难者达30万之多! 时隔一甲子,令人震惊的是,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渐被忽视、遗忘甚至被日本右翼势力刻意掩饰与彻底否认!。一位激于义愤而又秉持忠诚求真精神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奋笔疾书,仗义执言,再次曝光震惊世界的血腥浩劫,为中华民族伸张迟到的历史正义。她,就是张纯如。
出生于美国的张纯如接受了全面而良好的学校教育。她勤奋好学,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热情奔放。张纯如不仅聪明睿智, 而且勇于行动,这些都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张纯如具有鲜明的寻根意识,来自于家庭的教育让她形成了强烈的国族认同感。中、美文化交融的教育背景让张纯如拥有了非同凡响的写作梦想与实现力量。
《南京大屠杀》从搜集资料到撰写成书,张纯如的创作过程充满艰辛。她一直穿行在暴行肆虐的地狱中, 被重重黑色迷障紧紧缠绕。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如恶魔般压抑着张纯如,使她艰于呼吸,噩梦丛生。幸运的是,她看到了希望的光芒。拉贝、魏特琳等人不仅在危急时刻救助了20万难民,而且还为历史提供了最有力的现场目击证言。
她在书中写到;历史是确保权力制衡的一种方式。忘记历史只会增加人权被侵害和种族屠杀的可能性。因为这种遗忘让有些人以为,他们可以在谋杀之后逍遥法外,不会因自己的行为而被后世人审判。….
正是这种道义上的责任和义愤促使我写下了我的第二本书。
《南京大屠杀》问世后,受到了美国历史学家的一致好评,并得到全世界华人社会的尊敬,但日本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想尽一切办法诋毁她。
日本媒体和激进分子抓住一切机会对张纯如进行文字攻击。1998~ 1999年,当纯如积极推介《南京大屠杀》一书时,她收到了许多恐吓信。
日本右翼分子的骚扰、恐吓,图书选题的沉重,夜间写作的睡眠透支,演讲旅途的劳累,使张纯如患上抑郁病症。2004年11月9日,张纯如在药物致幻作用的控制下,自杀身亡。
在逝如流星的短暂一生中,张纯如奉献了三部中华叙事作品。《蚕丝 :钱学森传》奠定了张纯如真诚追问的写作精神。《南京大屠杀》 标志着张纯如民族意识与人权观念的完全成熟。在《南京大屠杀》之后,张纯如开始实施新的写作计划并参加更多社会活动,继续为正义摇旗呐喊。强烈的民族认知让她动情创作《美国华人》, 要求美国社会公正评价华人的历史贡献。而对于不幸者的同情使她再一次深陷日军战争暴行,这就是未完成的《美国战俘》。
盼社会以仁,写历史以义,三卷书成,篇篇有血有
营文思如锦,轻年华似尘,一魂玉陨,念念何嗟何言
这幅对联,道尽560万淮安人民对美丽天使张纯如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