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外界关注到,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两会团组时间”里频频讲史论史感慨今昔,透露出浓浓的历史感——
在内蒙古代表团讲“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两段历史佳话,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参加政协委员联组会回顾过去一年惊心动魄的战疫史,感慨今昔,指出中国交出世界瞩目答卷“不仅是一时之运”;在青海代表团,回忆十多年前玉树灾后情景,赞叹今天当地发展实现“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
其实,习近平爱读史书,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重视借鉴历史,已为外界熟知。不过,今年习近平特别关注历史,强调学史,又有其特殊的意涵。
2021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历史大年:这个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还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这个逢百逢十的特殊年份,更有着极为特殊的背景板——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因此,今年可说是中国面向未来,建构历史方向感、明晰世界位置感的重要时刻。
面对国内国际的机遇和挑战,观史知往,树立大历史观,科学运用历史思维,被视为拨开迷雾、续写中国奇迹的关键方法。全国两会前,习近平出席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将学史作为中共来到百年历史新起点的“第一功课”。
事实上,观史知往的历史思维,在今天的中国已是贯穿发展和治理的重要思维方法。
——“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
这一方法,一再被运用到中国完善治理、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之中,成为中国之治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即将开局,凸显出中国国家战略规划和目标管理的科学性和优势,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对历史思维的科学应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擘画了未来5年乃至15年的中国发展蓝图——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这一方法,也在中国一次次举国动员奇迹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去一年,中国人的历史感被空前激发,不论是实现摆脱绝对贫困的千年奇迹,还是抗疫取得重大成果,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恢复经济增长,中国的历史思维在攻坚克难中展现了惊人力量。同时,这一思维方法,也在塑造着中国的民族精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既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也更加敬畏历史,回馈历史,对历史负责。
习近平一再阐明中国历史思维的重要性,其实也是为外界理解中国所思所行提供重要视角。
由此,可以理解中国清晰的方位感——继续在创造中国奇迹的道路上行进,坚定做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
由此,也可以看到放在全球视阈下确立的中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之于世界、之于未来的深远意义。
由此,可以读懂习近平所说的中国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看懂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看清中国发展战略的长期、稳定和持续,更可以理解今天“中国能”绝不是“一时之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