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記者:邢翀
19日清晨醒來,恍惚間竟不知身在何處。
從北京到東京,以往只需要3個小時。疫情之下,這段行程被成十倍地拉大—— 17日下午一點從北京家中出發,18日晚十二點多抵達東京酒店,已經過去近35小時。
從機場出來,已近當地十時。中新社記者 邢翀
疫情之下,史上首次延期的奧運會,讓一切都變得特殊起來。
比如機票預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航班數量驟減,雖然早在五月就開始著手訂票,但卻發現所有飛往日本航班均需在外地轉機,餘票更是所剩無幾。與多家航空公司溝通得知,疫情之下航班不能滿載運營,最終 滿足13人出行的只有從深圳轉機的一趟航班。
再如檢疫程序。臨行前14天起需在組委會健康申報APP上每日打卡,上報體溫等信息;臨行前96小時內需在指定醫院進行兩次核酸檢測,並提供醫生診斷證明;18日下午2時抵達東京後再次進行核酸檢測,在機場等待六個多小時後拿到檢測結果, 又經過一個多小時出關,一個半小時車程去酒店,進到房間已過凌晨。
在機場,記者一行經歷近6個小時等待。中新社記者 富田
比起時間的消耗,焦慮的心情更是被成倍擴大。日本方面對赴日參會人員實行嚴格限制, 需要提交到達14天后的行程計劃,只有計劃書被批准,才能在行前拿到綠碼, 這是前往日本的必備要素。
雖然在行前一個月就已經提交計劃書,但遲遲不見批复,多封郵件石沉大海。媒體同行都頗為焦慮,多番相互打探,已經抵達日本的記者說恐怕要到登機前才能拿到綠碼。幾經周折與東京奧組委一名工作人員電話溝通,被告知他們郵箱已經積壓了成千上萬封郵件。
《入境日本東京 防疫先要過幾關? 》來源:中新視頻
疫情之下,雖然人與人之間物理距離被迫拉大,但彼此之間的聯結其實更為重要。比如,正是通過與東京奧組委上百封郵件往來,記者才能獲得特殊時期赴日報導所需各種材料。
臨行前晚拿到綠碼,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沒成想萬事俱備,只差天氣,接下來還要經歷更忐忑的心路:17日北京預報大到暴雨,臨行前倘若遭遇航班取消,趕不上18日一早深圳飛東京的航班,整個奧運報導恐怕都會泡湯——奧運會前所有赴日航班均已告罄。
飛機飛過中國長江入海口。中新社記者 富田
在去北京首都機場路上不停查詢航班信息,聽聞前後時間段的航班均已取消,慶幸搭乘航班還頑強“倖存”,然而在機場卻是四個多小時的延誤等待。到達深圳時幾近凌晨一點,休整不到三個小時後又要國際轉機,很多同事未能入眠。
18日早五時,中新社報導團13人在深圳機場辦理乘機手續。中新社記者 富田
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也更需要相互理解——面對史上前所未有的奧運延期,每名參與者都需攜手與共。到達東京成田機場後,一名志願者全程對接航班所有奧運人員抵達事宜,她說工作時間原本從早六點到下午三點,而送記者出關時,她已經加班了6個多小時。
飛機抵達東京成田國際機場,航班機組人員已“全副武裝”,日方人員對接奧運相關人員抵達事宜。中新社記者 富田
據了解,18日當天抵達成田機場的海外奧運相關人士達到2700多人,比前一日增加700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