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enix 人人都叫他「何先生」

201906.jpg

原創 Karen 鳳凰名人館 今天

Phoenix何亮亮

所有人都叫他「何先生」

在鳳凰衛視最新一期《時事亮亮點》評論節目裡,何先生談到了吳亦凡事件,在說到粉絲對吳的盲目擁護時,他非常直白地說「這些人可以說是沒有腦的」「是腦殘的嘛」。他雙手交叉抱胸,一如既往地坐在那張看上去並不舒服的椅子上,言語穿過屏幕,引人發笑,刺中麻木,又隨風散去。

錄製後,小館主笑著與何先生聊起這一次尖銳,他眼珠子一轉,一本正經地回答:「那,我就是那麼想的嘛。」

從來沒想過影響什麼人

當晚9點40分,何先生發來了一篇在採訪中提到的中國衛生部前部長高強署名發表在《人民日報》客戶端的文章,他認為這篇文章中透露出一部分官員對疫情的看法,「我不完全同意文章中的觀點,但我想這恐怕代表了某些人的聲音。」

《人民日報》是何先生當年做第一份實習的地方。 1980年8月,29歲的何亮亮從福建師大「輟學」後,報考了北京的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國際新聞專業並獲得錄取,那一年只有兩個考生合格,他就是其中一個。 「當時新聞係就挂靠在《人民日報》,研究生第三年在那兒實習。那個實習真的是蠻有意思,很有意思,你知道他們整個工作流程,知道他們怎麼管理稿子。」


後來何亮亮還在香港《文匯報》參與採訪兩會長達10年

但他主動放棄了留在《人民日報》的機會,因為太太已經到香港來了,何先生也就離開了北京,到福建做了4年多的東亞研究工作,期間他還收到了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的通知書,「但我老婆說我書讀太多了,後來就來了香港。」

年輕時的選擇,也就看出何先生對社會科學、國際政治的著迷,這樣的個性,直到今天還是非常明顯。 「吳亦凡這件事我不是當八卦去說,我平常主要選題就是國際和大中華地區,吳就是大中華區的事情嘛,牽扯了法律問題、未成年人問題、流量經濟問題,否則我不會去評論它」。

在何先生看來,吳亦凡的粉絲效應和螞蟻金服IPO被叫停,這兩件看似八桿子打不著的事件背後反映出同樣的問題——流量經濟。 「螞蟻又不是一個法定金融機構,但是它有那麼多用戶,有那麼多資金沉澱,就是流量經濟嘛,後來又臨時被叫停,就是生活比法律走得快。但螞蟻還有一點正面價值,吳亦凡這個事就完全沒有。」


《時事亮亮點》點評飯圈亂象

他緊接著又提及滴滴收集公安部人員打車數據後來被整改,以及特斯拉被傳因安有攝像頭而被禁停政府機構的新聞,可能都涉及防止情報利用。 「這都是新聞在教育我,以前我也想不到,我怎麼會想到這些呢,對不對?」

雖然他的評論節目曾經獲得西安市委來信感謝,但他從來沒有想過通過輸出觀點去改變別人的看法。

2003年,陝西的西北大學發生了一場反日示威風波,多所高校連鎖抗議,何亮亮在節目中,釐清了當時日本留學生並沒有故意冒犯華人的動機,並且表示文化衝突不需要用示威過激行為來表達,「後來當地政府來信說謝謝我這麼說,後來到了釣魚島事件我才想清楚其中的意義……但你講影響別人的問題,我真沒怎麼想過,這麼久了都沒有想過。」

編導莫嘉韻、主編王晨一和何先生在討論節目內容

除了電視評論員,何先生如今還是西瓜視頻上動輒百萬播放量的時評播主,但在描述評論員和觀眾之間的關係時他卻說,「我和觀眾是一個單向的關係,你說數字很高,我不太關心數據的,做完了就做完了,那就讓觀眾們去看吧。」

然而被問到如何給評論員下一個定義時,何先生卻給出了一個極富追求的答案,「其實我沒想過,但你這樣逼我一下子,我覺得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一個是歷史眼光,一個是現實關懷。」

20年後談尺度

何先生在鳳凰做評論,一做就是20年,這在今天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從來沒有想過做點別的什麼,也沒有刻意在追求什麼。」

2001年,資訊台開台,何亮亮作為評論部副總監加入鳳凰,當時他已經50歲了。 「比較成熟了,有自知之明,我剛進鳳凰的時候就用一種說法形容過我自己,就是別不當回事,也別太當回事。」


2002年7月董嘉耀與何亮亮在中朝邊境現場錄《時事開講》

姑且不去考究這種性格會不會讓管理層半夜笑醒,但何先生的堅持確實成就了鳳凰不少樹立專業口碑的節目,例如做了14年的《時事亮亮點》。

1999年發生了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當時的主持人阮次山和董嘉耀一起決定在電視上講這件事,後來就「一講不可收拾」,索性變成一個長期節目《新聞今日談》,後來阮次山、何亮亮、曹景行三人組成了一個評論部,往後近10年時間都是三個人在做,後來又有了《時事亮亮點》。鳳凰的評論至今都帶給人一種不講官話,不講套話的感覺,「我相信這種形式到今天還是可以存在的。」


《新聞今日談》截圖

令他印象深刻的無疑是2001年的9·11事件,那一年鳳凰的轉播,在華人電視史上是個傳奇。當天8時46分,鳳凰衛視資訊台財經記者龐哲正在紐交所例行採訪,撞機發出爆炸聲,她看見人們驚恐的臉,知道不對,立即向總部報告,直播室內的吳小莉拿著主編通話記錄的草稿紙,告訴聲音高亢的龐哲,「我隨時準備接你(電話)進現場」。

北京時間21時03分,資訊台新聞編輯在FOX新聞屏幕上眼睜睜地看見第二架飛機向紐約世貿大廈衝來,它劃出一道弧線,然後一頭鑽進了世貿大廈南翼。這時,主播台上的吳小莉再次接通了龐哲的電話,21時10分,《時事直通車》發出了「9·11」的第一條消息——這是香港、大陸乃至世界華語電視媒體對「9·11」事件的最早播報。鳳凰一炮打響,內地的老百姓甚至專門到酒店去看這個連做了36小時的直播。


《時事直通車》發出世界華語電視媒體對「9·11」的最早播報

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何先生那時就判斷出應是基地組織操縱的。 「那時候很多詳情都不知道,但是從一些初步資料知道他們都是沙特人,經過了訓練,美國官方也說可能是跟基地組織是有關的,那就可以從一個更大的背景就是伊斯蘭跟基督教之間的千年爭鬥去說這件事。」

做了20年電視評論,尺度對何先生來說不是個敏感話題。 「你要說尺度,尺度就是我認為官方可以接受的我就說。我做了20年,也沒有過什麼觸碰底線的事,天天戰戰兢兢你是做不了多久的,精神都會崩潰。」


《9·11十週年特別節目》中點評美國紀念活動

這段時間,何先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現在這一波內地疫情還能不能繼續用全民核酸、封區檢測、清零目標這種方式來進行長期抗疫。他認為中國第一個階段的抗疫是成功的,但這個階段已經過去了。 「現在再去封區可能要用上海的方法,盡量不要擾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錢,河南已經出現財政困難了,鄭州1100萬人,全部檢測,都是政府掏錢啊,這影響不影響社會發展?問題是你這麼做還是控制不住怎麼辦?」

這就是他的說話方式,不喜歡模棱兩可,「我不了解就說不了解,我如果覺得這個事情看清楚了,我就會直接說。」

小法包和Youtube

他確實像一個「老幹部」,即使經過了幾個小時的交流,小館主也沒有改變這個印象。但何先生又是一個相當可愛的「老幹部」。 「你知道這是什麼嗎?哎對,這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是寫得好。」


何先生辦公室貼著《蘭亭集序》

辦公桌正前方的牆上,還貼著一張孩子的照片,是何先生3歲的中法混血小外孫,叫「小法包」。

何先生很認真地跟小館主解釋了這個暱稱的來由,「因為他確實很喜歡吃法包嘛,不愛吃中餐的,我有一次特意給他裝了一小碗揚州炒飯,他居然吃了!我女兒都很驚訝的。因為他很有自己的想法,不吃就不吃,有法國的特點,大革命的民族……」


3歲的「小法包」

除了看書,何先生最喜歡在Youtube上看俄羅斯的影視劇和電影。和何先生一起工作了5年的編導莫嘉韻也提到他極其廣泛的觀影和閱讀愛好,「他看書真的是很厲害的,然後也看很多電影,什麼題材都有的,有一次他在節目裡也提到了一部叫《紅雀》的電影,講特工的,我都覺得很有意思。」

何先生在看的書
推薦小館主看的書

「唉小宋你看過這個沒有,你看怎麼會有一本這樣的書?《中國神怪大辭典》,很奇怪的嘛,哈哈哈哈。」

這是何先生在採訪中,笑得最開懷的一次。

何亮亮
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著有《江澤民時代》《普京傳——從克格勃到葉利欽的接班人》《朱鎔基傳》《汪道涵傳》《第三次海灣戰爭》等等,2001年加入鳳凰衛視,曾參與直播的節目有9·11事件、伊拉克戰爭、莫斯科人質事件等。

__________

* 特別鳴謝:鳳凰衛視高級編導莫嘉韻及鳳凰衛視中文台專題編導王晨一對本文的內容支持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資料:
[1] 師永剛:《解密鳳凰》,2004
[2] 張林:《鳳凰衛視這些年》,2016
* 更多閱讀:

《鳳凰資深評論員何亮亮:“老幹部”形象代言人》

👇 更多精彩 請緊跟小館主步伐👇
鳳凰名人館

12021-05-10 新 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