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主辦的「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歲華誕」22/9在清華大學舉行。群賢畢至、大師滿堂 !
圖:來自楊振寧先生胞弟楊振漢先生的夫人譚茀蕓
壓軸是「壽星公」登場。百歲的楊振寧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為題發表了講話。聽者動容,講者自己也幾乎潸然淚下。
楊振寧講的是鄧稼先,中國製造原子彈元勳功臣。
圖:1972年攝於北京。左起:王承書、張文裕、楊振寧、鄧稼先、周光召。
楊教授思緒進入了半個世紀以前,他說,1971年我第一次訪問新中國,那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改寫了我以後50年的人生軌跡。
「稼先是我中學、大學的同學,但我們的感情超過了同學和兄弟。」
楊振寧和鄧稼先,本來有着很多的相同,兩人是同鄉,都在安徽合肥安慶出生;楊振寧父親楊武之,鄧稼先父親鄧以蜇,都是清華大學教授;振寧、稼先同在當年北平崇德中學唸書,抗戰期間清華遷昆明組西南聯大,兩人又是同學。振寧45年赴美、稼先48年隨後,連同振寧弟振平,三人在美合租住一個房間……
然而,1950年之後,振寧與稼先由最大的相同變成了最大的不同,那一年,鄧稼先在取得美國普度大學的物理博士學位後,毅然放棄了在美國的大好機會與前途,立即乘船回國,投入了新中國的懷抱。而楊振寧留在了美國。
這之後的故事已毋庸多言。楊振寧進入美國最高學術地位的普林斯頓研究所,一直名成利就,1957年獲諾貝爾獎,楊、鄧兩個好朋友之間也從此斷了音訊。
直到1964年,傳來驚天動地一聲巨響,羅布泊升起蘑菇雲,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很快美國情報機關偵查到並公布了中國原子彈幾位關鍵人物的名字,為首者就是鄧稼先!在與楊振寧天各一方的15年中,鄧稼先「人間蒸發」,在黃沙撲面、人跡罕至的新疆大漠中隱姓埋名苦幹,為祖國的國防核工業、為第一顆原子彈的試爆成功,獻出了自己的一切。這一聲巨響,對楊振寧的衝擊和震撼,超過了一顆原子彈,超過了一切現實世界中的得失與名利。
對舊日好友的惦記與關懷,更懷着一份難以言喻的隱衷,楊振寧1971年首訪新中國,提出要求會見的名單,頭一個就是鄧稼先。
其後兩人終於見面,楊振寧看到鄧稼先家中的沙發、壁櫃都不錯嘛;誰知,這時的鄧稼先,是周總理親自下令急召返京,家中沙發等都是「道具」。
而在這次重逢分別時,鄧稼先給了楊振寧一封信,信中最末兩句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50年後,楊振寧用哽咽的聲音說:稼先,我懂你的意思了,我已實現你的千里共同途,你可以滿意了!
50年,一位為國獻身、一位用自己的身體力行推動了一整代海外華裔學者走上愛國道路,楊振寧未負鄧稼先,愛國、科學,異途同歸。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
楊振寧先生講話全文如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
楊振寧先生講話全文
各位首長、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各位親戚:
我非常感謝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跟中國物理學會合辦的慶祝我農曆一百歲的生日。我沒有想到你們請到了這麼多人,跟我在不同的時候有過很多交往。我是整整五十年以前,1971年第一次訪問新中國。那個訪問是我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因為使得我對於新中國第一次有了一點認識,而這個認識對於以後50年我的人生軌蹟有了非常大的影響。
那次訪問除了看了住院的父親以外,我還看見了很多親戚和朋友,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我最親近的朋友就是鄧稼先。他1971年給我寫的一封信,最近發表在一本書裡頭,這裡頭的故事是這樣的,中國原子彈爆了以後,美國的報紙很快有種種的消息。其中一項我注意到,說是設計中國原子彈的人物裡頭有鄧稼先。
鄧稼先是我中學、大學、在美國的知心朋友,我想他跟我的關係不止是學術上的關係,也超過了兄弟的關係,所以對於這個消息我當然非常注意。另外一個消息我也注意到,是美國報紙上說毛主席派了飛機到陝北把美國物理學家寒春接到北京幫助中國製造原子彈。我認識寒春是因為我跟她在芝加哥大學同一個實驗室工作了20個月,而且她還要我教她中文。她沒有告訴我為什麼,一直到1948年3月她告訴芝加哥大學系裡所有的老師、學生,說她要到中國去跟她的男朋友結婚,在陝北。
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很想知道這個消息是不是對的,很想知道中國的原子彈是不是中國人自己造出來,沒有經過外國人的幫忙。所以我在1971年4個禮拜的訪問之中就非常想問這些問題,問寒春參加中國的原子彈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可是這是一個敏感的問題,所以我又不敢問。最後在北京幾個禮拜後,我要到上海去,從上海再過幾天就要飛回美國。在離開北京的時候,也是去飛機場的時候,鄧稼先送我。那個時候北京的飛機場很簡單,所以他陪我一直走到飛機的樓梯底下。我實在憋不住了,我問他寒春有沒有參加中國原子彈的設計?他說他覺得沒有,不過他說要跟組織上認證一下然後告訴我。
所以那天他就去跟組織接觸了,組織告訴他沒有外國人參加中國原子彈的製造,除了在最先的時候略微有一些蘇聯人的幫助,後來基本上是中國人自己做的。他就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在第二天派專人到上海,到的時候我在上海大廈,在吃飯的時候信差送來了這封信,這封信現在已經出版在我的一本新書裡頭。這個信如果仔細看很有意思,因為它除了講他驗證了中國的原子彈基本沒有外國人參與,當然沒有寒春。這封信後邊還有幾段顯示得很清楚,他在那幾個禮拜裡跟我見過好多次,他有想跟我說的話說不出來,所以他在信的尾巴上描述了一下他想要跟我講什麼,可是不知道怎麼講。在這個信的最後他這樣給了我一個期望,是“但願人長久”,他把“千里共嬋娟”改了一下,變成“千里共同途”,當時我看了信以後沒有看懂這句話。 “千里共同途”是什麼意思呢?我後來想了想,知道這是一個很深的意思。
最近這個信發表了以後,仔細看了以後,我覺得今天五十年以後,我可以跟鄧稼先說: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說,我這以後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矚望,我相信你也會滿意的。再見!
來源:清華大學、文匯網、葉中敏、新京報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與師生在線聆聽楊振寧先生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