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衛民 楊秀萍 孟建……聚洱海 探索生態文明對外傳播路徑與方式

201906.jpg

【國際日報*亮點國際】2021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傳播”分論壇10月9日在雲南大理舉行。中國公共關係協會會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郭衛民,協會副會長張小影、楊秀萍大使(前中國首任常駐東盟大使)、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孟建等專家學者,以及在海外投資的企業家出席。

與會者分別就“生態文明的中國敘事”與“多元主體參與,生動呈現美麗中國”兩個議題展開討論,共同探討向國際社會講述生態文明中國故事的路徑與方法,展現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成果。

洱海論壇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與中國外文局、雲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中國今年重要主場外交活動《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的配套外宣活動。


“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傳播”分論壇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學術委員會會同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共同主辦。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大平主持論壇。

當前,中國生態文明敘事已經是我國對外傳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如何有效傳遞中國聲音,讓國際生態環境故事中增加“中國含量”,促進中外溝通交流,更好地凝聚共識,成為公共關係領域和生態環境領域共同關注的話題。圍繞生態文明敘事,對外傳播該如何開展?又應以哪些內容為重點?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們紛紛出謀劃策。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賈峰表示,做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傳播,一定要遵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性、人民性和實踐性,讓更多的人樹立理念、踐之行動。他通過低碳騎行、屋頂光伏發電、抽水蓄能等大量鮮活案例分享,提出生態文明對外傳播應在綠色發展觀、全球共贏觀、全民行動觀等引領下,立足科學,確保內容權威可信,同時要把握熱點,借勢發力,並且樹立風格,突出新意,還要有終端視角,從受眾角度出發。

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周慶安認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國家敘事的核心之一,也是全球公共議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講好中國生態文明的故事,要注意將傳統敘事和當代敘事相結合、個體敘事和集體敘事相結合、事實敘事和理念敘事相結合、科學敘事和人文敘事相結合。要圍繞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突出展示廣大公眾的獲得感,同時在敘事方法上努力創新,積極同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美麗圖景。

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孟建則認為,跨國界、跨政體、跨語言這“三跨”構成了國際傳播必須遵循的規律。他提出,要確立我國生態文明國際傳播議題的主體性;要構建我國生態文明國際傳播議題的整體框架;要創設我國生態環境國際傳播議題的敘事技巧;要搭建生態文明國際傳播的全媒體矩陣;要設計生態文明國際傳播的立體管道;要實現生態文明國際傳播的有效性;要注重生態文明國際傳播的國際合作。

有了原則與規律遵循,實操層面也有破解之法。萬博宣偉中國區總裁李蕾指出,對外講好中國故事要從主體、內容等多方面切入。她建議,既要關注小人物、普通人,也要注重傳播飽含中國文化的大精神。要善用數據說話,要善於借助第三方力量共同發聲。她還提出講好故事的四個法則:第一,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第二,我們說什麼才能吸引眼球有說服力?第三,我們該如何說才能被接受?第四,我們讓誰來說能擴大效果?要用萬物的故事去體現中國的可愛,用生動的分享方式讓世界相信中國的經驗,用哲學、理念的高度讓中國可敬。

圍繞生態文明建設,來自公共關係領域和生態環境領域的各界人士已經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傳播實踐。分論壇上,來自政府、媒體、企業、環保社會組織的多方代表進行了多元分享。

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陝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單紅分享了陝西豐富的生態文明傳播實踐。如陝西以秦嶺為主題,製作了紀錄片、專題片、新媒體產品、雲上音樂會等系列傳播產品,還開展了“秦嶺四寶”日常生活新媒體直播。陝西還堅持把生態建設與擺脫貧困、保障民生等有機結合起來,邀請外國媒體駐華記者、駐華大使夫人、海外網紅達人、國際青年等走進陝西,見證“綠色經濟”助力脫貧。

中國青年報社黨委書記張坤則從媒體的視角進行了闡釋。他表示,人類正在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故事就是講好中國故事,重視國際傳播的體現。而講好大理蒼山洱海的故事就是講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最好的現代化故事。要做強主流媒體,傳遞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發揮好傳播優勢,向國外講好中國故事;廣交朋友中講好中國故事。

今年,雲南象群北遷引發世界範圍廣泛關注。

雲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何祖坤表示,這群可愛的大象,意外成為中國形象宣傳片的主角。雲南日報集團發揮主場媒體作用,及時釋放關鍵信息,發揮媒體融合優勢,實現“破圈”傳播。通過大批短視頻、H5、原創MV、表情包等網絡爆款產品,打造“雲南是像往的地方”品牌。他表示,當前迫切需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將中國在發展和保護中取得的經驗與世界共享,形成惠及全世界的知識體系。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執行總裁李鵬程、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分別分享了企業方面的實踐。李鵬程舉例,蒙牛在新西蘭波基諾小鎮投資,不僅為當地提供上百個工作崗位,而且力求把中國的人文精神也帶到當地,獲得媒體廣泛關注。他表示,有內容有溫度的好故事,本身就具備傳播性,要利用好重要國際平台和渠道發聲。蒙牛積極倡導“全球乳業共同體”構想,希望能為解決日益嚴峻的全球糧食安全、飢餓以及氣候變化等問題作出貢獻。杜蘭則提出,中國科技企業通過“內容、平台、IP”三方面向世界講好自己的故事。在內容方面,既要讓AI等科技充分參與到對外傳播中,也要展現科技為人類幸福帶來的美好結果。在平台方面,既要用好國際國內重要的活動平台,也要用好國際主流媒體傳播平台。在IP方面,既要講好中國的文化故事,也要講好中國的科技故事。

來自環保社會組織的代表、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則從數字科技助力生態文明全球傳播與合作的視角,分享了蔚藍地圖在大數據實踐和傳播方面的經驗。他認為,基於信息公開和數字科技的平台和解決方案,有助於促進中外利益方構建信任,有效傳播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展。

雲南省怒江州委常委、宣傳部長鄭義,以及來自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環保社會組織和媒體的代表參加了分論壇。

12021-05-10 新 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