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家禎去斯坦福誠邀回來的金力履新復旦大學校長

201906.jpg【國際日報*亮點國際新媒體上海綜合報導】中共中央組織部今天(8/11)在復旦大學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任免決定,金力任復旦大學校長(副部長級),許寧生不再擔任復旦大學校長職務。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李小新,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翁鐵慧,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諸葛宇傑、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原校長許寧生出席大會。

中科院院士金力是“土生土長”的復人。他於1981年考入復旦大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隨後到美國深造,並獲得博士學位。 1997年受聘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兼職教授,2005年起全職回國任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他於1998年參與創建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並任副主任,2003-2007年任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05-2010年參與創建中國科學院-德國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並任共同所長,2007-2012年擔任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HUGO)理事。 2007年6月任復旦大學副校長,2019年11月任復旦常務副校長。

2013年,金力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也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帶頭人,中國遺傳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人類學會副會長,先後擔任Genome Research等10餘家國際雜誌編委,任“十二五”國家863計劃前沿生物技術主題專家組組長,“十三五”國家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

談及自己科研的經歷時,金力特別提到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談家楨。

“如果不是看到談家楨先生關於21世紀是生命科學時代的文章,我肯定不會報考遺傳學;如果沒有當年那刻骨銘心的一幕,我可能沒那麼快回到祖國。”1994年,86歲高齡的談先生專程到美國去拜訪金力。

“對我來說,談先生幾乎是學術巨人,而我雖然開始有點成績,卻仍是個無名晚輩。沒想到,談先生真的親自來到斯坦福,和我暢談發展生命科學的想法,真誠地邀請我到復旦大學遺傳所工作。當時我想到先生在上世紀30年代毅然回國,隻手撐起中國遺傳學的教學和研究;想到先生遭受挫折時依然堅持真理,為遺傳學在中國留下奄奄一脈,我忍不住落下了眼淚。這是我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一刻。”金力說。

【“談先生就在那裡睡下休息,我當時看到很感動”】
“我沒有想到,金力老師情緒會那麼激動,採訪過程中用了不少時間平復。”2017年清明節前,當時還是複旦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的學生劉小琳,參與訪談拍攝了多位教授,聆聽他們深埋心中有關恩師的故事。

憶及談家楨先生,金力紅了眼圈

1994年,86歲高齡的談家楨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機,找到剛在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後的金力,真誠邀請他學成後回國。

“談家楨先生到斯坦福大學來找我,跟我談為什麼要歸國,在食堂吃了飯之後,我帶著談先生到學生休息室去,那裡有長凳,談先生就在那裡睡下休息,我當時看到很感動。”在遺傳學領域卓有建樹的金力說到這裡,已經哽咽了,“我非常感動。”
金力是複旦大學81級遺傳專業的學生,他的導師是劉祖洞,劉祖洞又是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談家楨的學生。

1997年,金力被聘為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兼職教授。後來,他全職回到復旦大學,成為遺傳學學科帶頭人。
有什麼話想對恩師說的? “我最想說的是,談先生,我們很努力。”那次訪談鏡頭前,說完這句話,金力哽咽了,紅了眼圈。

早在2009年,金力在接受文匯報記者採訪時就提出:“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應超前佈局,把人類對生命科學領域的已知,轉化成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的實際生產力。”

在復旦大學擔任副校長期間,他積極推動重大基礎科學研究項目的國際合作和進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持續推動人類表型大科學計劃,在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內建成了全世界首個跨尺度、多維度、一站式人類表型精密測量平台,為預研未來系統生物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奠定基礎。

主要從事人群的遺傳結構、人群的起源和遷徙、人類複雜遺傳病和計算生物學等方向的研究。近年來承擔了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支撐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上海市市級科技重大專項及基礎研究重點項目等多項研究。迄今,在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60篇,被引30,000多次。

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次,第一完成人)、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HUGO)卓越科學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教育部長江學者、上海市科技精英、以及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勵。
簡歷之外,這位複旦大學新校長,又是怎樣的呢?
【作為第一完成人,兩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作為一名科學家,金力絕對算得上“高產”。作為第一完成人,他曾兩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如果把基因看做生命的“源代碼”,“外顯子”則是源代碼中的“核心代碼”,但鮮為人知。今年8月,國際權威學術期刊《遺傳學和基因組學雜誌》在線發表了金力團隊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對來自中國華北(鄭州)、華東(泰州)、華南(南寧)三個代表性漢族群體的5000名個體進行了基因組全外顯子測序,初步建成了數據庫,共包含207萬個遺傳變異,其中46.4%的遺傳變異為首次發現。
漢語、藏語、羌語、緬語等400多種東亞語言被認為擁有共同的祖先語言。一直以來,不論是學界還是民間都很好奇,漢藏語系究竟源起何處?金力團隊運用語言學和遺傳學等交叉分析方法,給出了答案:中國北方。 2019年4月,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自然》,這是中國語言學研究首次在該刊發表科研成果。
人體細胞中有一對是性染色體,男性特有的Y染色體是從父親那里傳來的,但Y染色體並非完全一樣,因為其大約每4代會發生一次突變。多國學者參與了Y染色體突變的研究,在2000年11月發表了一篇被譽為“史詩級”的文章,金力正是21位作者中的一位。
2021年1月18日,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與施普林格·自然合作的國際期刊《表型組學》開刊。來自全球14個國家的27位科學家共同組成國際編委團隊,金力擔任主編。就在此前,由複旦大學牽頭的“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在滬啟動,首次在國際上建立了先進的人類表型組學研究平台,金力擔任了這一國際大科學計劃的首席科學家。

【“假設如何成為被檢驗的假設,是科學家傑出或平庸的分水嶺”】
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金力有自己的鮮明特色。
2017年9月2日,當時只有19名博士生的西湖高等研究院開學了。時任西湖高研院院長的施一公特別感謝了復旦大學,在學校最需要支持的時候,復旦大學成了“溫暖的大後方”。這19名博士生由西湖高等研究院與復旦大學聯合培養。
時任復旦大學副校長的金力在開學典禮上表示,來了西湖高研院需要思考兩個問題——我是誰?我來幹嗎?他的答案是,要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不僅要做實驗寫文章,更要提出好的科學假設,並對假設進行檢驗。金力做研究生的時候,有一本專門的筆記本記錄了各種奇思妙想。他激勵在場的學生:“一個假設如何成為被檢驗的假設,是決定科學家傑出或平庸的分水嶺。你們一生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假設可檢驗。”
“作為中國高校人文學科代表性力量之一,復旦將繼續厚植人文基礎研究土壤,持續支持冷門絕學研究。”今年8月,《上海市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復旦大學將如何作為?金力撰文闡述,要準確把握“一流城市”和“一流大學”的辯證關係。
在金力看來,“一流城市”是“一流大學”的基礎和支撐,城市能級越高,大學越能集聚人才與資源,越能得到城市強大的經濟基礎和文化軟實力的支持;“一流大學”是“一流城市”的創新策源,大學越強,城市越具有活力和影響力,越能得到一流的人才、科技、文化的持續輸送;“一流城市”和“一流大學”共同的落腳點是服務國家戰略,體現城市和大學共同的使命擔當。

綜合來源:教育部官網、辦公汀、上觀新聞、文匯報

12021-05-10 新 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