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在未來1~3年進一步豐富‘國產化’產品組合,覆蓋全業務領域以及包括高端產品在內的全產線。這也意味著,我們在進博會平台展示的這些明星產品源自中國指日可待!”
日前,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中新合作服務貿易創新論壇上,飛利浦大中華區副總裁李濤表示,“贏在中國,對飛利浦全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作為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進博會成了大量外資企業在華戰略升級和調整的見證——不斷加速和加深的本土化,是今年現場除“雙碳”之外的又一主流元素,也是跨國企業在應對全球疫情、氣候變化和原材料供應短缺等多重挑戰下增強韌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策略。
高度本土化
作為連續四屆進博會最大的日化行業參展商,歐萊雅集團於今年3月正式宣布將上海昇級為集團的北亞區總部,進一步拓寬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和產品矩陣。目前,中國已成為歐萊雅集團旗下巴黎歐萊雅、蘭蔻、赫蓮娜、YSL等七大子品牌的全球第一市場。
歐萊雅北亞總裁及中國CEO費博瑞在進博會上表示,中國的雙循環發展戰略進一步釋放國內巨大的市場消費潛力,並加強了中國與國際市場之間的交流互動,而“歐萊雅將中國作為打造未來核心競爭力的主場”。在上海總部升級後,歐萊雅將以上海及中國為立足點,激發北亞區域潛能,挖掘新的增長機遇。
就在此次進博會開幕的一周前,資生堂集團於10月27日在上海奉賢設立的研發中心正式啟用,這是該公司在全球佈局的第8家研發中心,也是在華設立的第3家研發中心。這意味著,資生堂集團在上海佈局的研發中心數量與日本本土相當(均為2家),這家跨國美妝集團對於在華本土研發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顯然,前來參展的外資巨頭所看重的,遠不僅僅是中國龐大的進口市場。大量在展台上打出“深耕中國40多年”標語、親歷中國入世20年變化的它們,經歷了技術換市場、資本與市場融合、本土夥伴關係佈局等階段後,正在抓緊新機遇,成為與中國共生關係和共贏格局的貢獻者和受益者。
從進口到本土生產,再到本土設計、本土研發,是越來越多外資企業在中國佈局的明確規劃。
把中國總部設在上海的飛利浦,不僅在中國擁有全球四大生產製造基地,而且還擁有多個研發基地。李濤表示,位於蘇州的飛利浦醫療影像中國基地,就是公司“立足中國、服務全球”本土化戰略的重要實踐,集研發、生產、培訓於一體,是飛利浦在全球唯一一個綜合性的影像產品基地,專門開發和生產符合中國本土乃至全球市場需求的影像系統。
李濤提出,他們正和總部緊密溝通,把一些業務的全球總部設在中國,同時整合全球與本地資源,在中國佈局產品、系統、軟件三大中心,以提高本土的創新能力。
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近年來也陸續把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設在了上海。在今年的進博會上,連續多年參展的他們在現場展示了精準醫療的完整解決方案。
生物梅里埃公司公共事務與市場准入副總裁盧國萍告訴第一財經,公司致力於本土的可持續發展,向中國市場提供微生物、免疫及分子生物學相關的自動化檢驗儀器、分析軟件和試劑的全面解決方案。其中,有不少是“中國定制”,比如根據中國醫生的用藥習慣研製的中國定製藥敏卡。
近年該公司持續加快本土化的步伐。 2018年,收購了蘇州長光華醫醫學工程有限公司,2019年,在蘇州高新區投資4.6億元建設體外診斷產品生產基地。
“什麼叫深耕中國?主要體現在是不是輸入新技術、建立研發中心,也包括培養中國的人才團隊。”賀利氏大中華區總裁艾周平告訴第一財經,該公司已在中國建立5個研發中心,按照計劃,2014年~2022年這8年間的投資額將是2014年前20年的兩倍,賀利氏大中華區主導的項目,還長期幫助在中國培養人才和領導團隊。
作為進博會唯一以航空產業鍊為主題的配套活動,11月8日舉行的IASC國際航空產業鏈領袖峰會上,波音公司亞洲供應鏈副總裁柯睿博(Craig Abler)表示,要實現產能的翻倍增長,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本土資源。波音公司接下來將培訓更多本土供應商,並對公司在中國的生產和創新中心提供關鍵的技術支持,以持續改善生產基地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與中企“混血”創新
隨著中國科技企業的快速崛起,站上全球化的舞台與跨國巨頭同台競爭,也讓長期扮演領導者角色的外資巨頭,有了更多本土化創新的支撐。
在技術裝備展區,不二越今年展出了5款“混血兒”,也就是和中國高科技企業一起合作研發的產品。比如和上海藍沙生物合作研發的核酸檢測樣本移液自動化解決方案,以及和常州微億智造合作研發的自規劃、超高速柔性飛拍機器人。
“我們每年都會有新鮮血液進來。”不二越(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機器人事業中心營業總監劉曉兵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國高科技企業自身經濟實力和科研實力這些年來快速增長,因此合作會是一個最理想的方式,中國不可能一直依靠純進口。
不二越在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銷售,而中國是其海外最大的市場,佔比約一半。除了訂單,進博會作為一個綜合展會,帶來的最讓不二越看重的,是跨行業的客戶。
“中國市場的包容度太大了,需求五花八門,不管你來得早還是晚,只要下功夫就肯定能留下,沒有一家可以獨占中國市場,所以非常有魅力。”劉曉兵說,不二越非常強調“產地產銷”的概念,尤其是機器人的應用開發,都是放在中國,跟著客戶的需求一起做。
“受益於進博會,中國是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業務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2020年,卡赫的中國市場業務同比實現了40%的增長。”德國深度清潔專家卡赫中華區總裁唐曉東告訴第一財經,他們在中國設立了銷售總部和製造總部“雙總部”,並在2020年增資1.5億元人民幣,投資新建了全自動洗車設備的生產基地,接下來還考慮在中國設立研發總部,“以前主要是藉中國製造向全球輸出產品,現在中國的互聯技術在全球領先,因此希望通過中國研發來反哺全球市場”。
費博瑞提出,對於歐萊雅而言,中國是歐萊雅向美妝科技公司轉型的重要土壤。歐萊雅也在藉助中國這個創新試驗場,幫助國際初創企業加速商業落地。
“雙碳”強化本土化驅動
在中國的“雙碳”目標下,在華跨國企業本土化迎來了更大的契機,也有了更強的動力——打造綠色供應鏈,實現更大程度的本土化,既是機遇也是必經之路。
在IASC國際航空產業鏈領袖峰會上,探討民航產業的減碳方案時,空中客車中國和東亞地區採購負責人恰佩(Alexis Gonzalez Chiappe)表示:“空客的機翼都是在天津交付中心組裝的,讓整個供應鏈都在中國,這是我們希望繼續走的路。從原始的鋁材到最後機翼組裝,整個都在中國,可以幫我們避免跨大陸的部件運輸,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當地實現完整交付。”
泰雷茲集團也看到了綠色本土化的必要性和機遇所在。泰雷茲北亞區副總裁兼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貝傑鴻(Jerome Bendell)告訴第一財經,公司致力於通過創新的綠色技術及解決方案促進航空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和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 2027年,中國的數字經濟預計將佔全國GDP的一半左右,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泰雷茲多項關鍵數字技術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外資在華戰略的趨勢體現在近年來的數據上。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宗長青在此次進博會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時期,中國吸收外資實現較快增長,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突出。其中,高技術產業快速增長,實際使用外資1717.5億美元,較“十二五”時期增長129.4%,佔比從2015年的12.2%提高至2020年的28.6%。
2020年,中國全年實際使用外資從產業看,第一、二、三產業實際使用外資佔比分別為0.3%、24.5%和75.2%。從行業門類看,外商投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上述7個行業實際使用外資佔比達90.8%。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427.6億美元,同比增長9.5%,佔比達28.6%,較2019年提高0.9個百分點。
作為外資最青睞的目的地之一,截至2021年6月底,上海累計設立外資研發中心達493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802家。
來源:國際日報合作夥伴:第一財經
作者:繆琦 ▪ 胥會雲 責編:石尚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