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年內第二次出手降準,而且是全面降準,這樣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這將對經濟、樓市、股市帶來哪些影響?
為什麼降準?為何會此時降準?有何影響?
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
資料圖:中國人民銀行。中新社記者 張興龍 攝
據中新社報導,中國央行12月6日宣布,決定於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
央行稱,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同時考慮到參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數金融機構都達到了支農支小(含個體工商戶)等考核標準,政策目標已實現,有關金融機構統一執行最優惠檔存款準備金率,這樣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這也是央行2021年第二次全面降準。上一次降準是在7月15日,當時央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
在此次降準之前,官方已釋放降准信號。
12月3日,官方曾表態,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圍繞市場主體需求制定政策,運用多種貨幣工具,適時降準,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確保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資料圖:人民幣。李金磊 攝
為什麼降準?
央行稱,此次降準的目的是加強跨週期調節,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一是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為何會此時降準?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中新網記者,從國際看,2021年下半年全球經濟景氣度有所回落,能源價格上漲、供應鏈緊張制約了各國經濟復甦。從國內看,我國經濟恢復的態勢並不穩固,消費復甦乏力,投資增速不及預期。同時,經濟恢復存在結構性矛盾,部分領域和中小微企業仍較為困難。
“央行在此時宣布全面降準,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有助於穩定市場主體的信心和預期,促進實體經濟穩步持續恢復,幫助企業走出困境、健康發展。”董希淼稱。
在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看來,此次降準也對應MLF(中期借貸便利)續作窗口。 “按央行預計,此次降準將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而在12月15日即將有一筆9500億元MLF到期,為今年單月規模次高。降準資金將部分用於置換到期MLF,規模和時點均對應合適。”
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