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民:香港新選舉制度為什麼有三組“真”?

201906.jpg

  12月19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成功舉行。這是今年上半年從國家和特區兩個層面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後第一次大規模全港性的選舉,是對新選舉制度的重大實戰檢驗。百萬港人走出來投出自己神聖的選票,選出自己心儀的議員。實踐證明新選舉制度是符合香港實際的好制度,可以用三組“真”闡釋這次選舉的特點。

12月19日,香港特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來到香港高主教書院投票站投票,隨後見記者。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第一,真安全,真包容。新選制既講政治安全,又講政治包容。首先,新選制堅決落實了“愛國者治港”原則,確保香港政權安全。維護國家安全是所有國家、所有地方設計選舉制度首先要考慮的因素。這次153名參選人通過審查,符合參選資格,都是愛國者。無論其中任何人當選,都要確保香港特區管治權掌握在愛國者手中,徹底解決了困擾香港多年的政權安全問題。這是新選舉制度最大的優點和亮點。愛國愛港是對從政者最基本的要求,一點都不高,一點也不難,絕大部分港人都非常容易達到,最終排除在外的只是絕對的極少數。這完全符合世界各國對選舉制度的設計要求。任何國家在設計自己選舉制度的時候,都是安全第一,都不會允許根本不接受本國本地憲制秩序、代表外國對本國實施“顏色革命”的人掌權。

  講“愛國者治港”和選舉安全,不是“清一色”,也不是“單聲道”,而是極大的政治包容,是五光十色。正如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先生12月6日在講話中指出的,新選舉制度具有很大的政治包容性,候選人來自不同的政治團體、政治派別,代表不同的政治光譜,持有不同的政治理念和抱負。多名持有不同政見和主張的人士,都成功獲得了提名。他們和所有立法會選舉候選人一樣,在同一個平台上競爭,體現了新選舉制度的最大開放包容程度。他還說,只要愛國愛港,任何人無論什麼階層、什麼界別、什麼職業、什麼族裔都有參與的機會;在價值理念上,無論持何種思想觀念、何種政治取態、何種宗教信仰、何種利益訴求都有參與的機會;無論信奉哪種制度、喜歡哪種生活方式,都有參與的機會。 “在愛國愛港旗幟下,最大限度拉長包容多樣性的半徑,畫出‘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香港同胞奔向美好生活這個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最大同心圓。”

香港特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12月19日舉行。圖為當天上午眾多選舉委員會界別的選民來到香港會展中心投票站投票。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其次,真民主,真競爭。由於國家安全法利劍高懸,外部勢力的干預被阻斷,反中亂港政客離場,港人的民主權利得以真正彰顯,沉默的大多數得以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權利,民意不再被騎劫、被誘騙、被扭曲。政客退場,人民出場。政客的聲音變小,人民的聲音變大。過去香港的選舉常常看到一些政客為了騙取選票,虛張聲勢,吵吵鬧鬧,滔滔不絕發表各種不靠譜的言論,進行各種各樣出位的表演。真正的民情、民心反而被淹沒,沒有人理睬,在喧囂的選舉中無法得到真正的反映。新選制把港人的民主權利從政客手中奪過來還權於民。因此,這是一場真正讓港人自由選擇、當家作主的選舉,是真民主、真選舉。香港的選舉從此成為在沒有外部勢力干預的情況下全體香港居民自己的民主生活。

  真民主、真選舉的重要表現是真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選舉。香港過去選舉是建制派與反對派之間的競爭,楚河漢界,兩軍對壘。現在排除了反中亂港分子,都是愛國者參選,有人因此認為香港的選舉就沒有競爭了。這是對香港新選舉制度最大的誤解。新選舉制度解決的是安全問題,而不是消滅競爭。不同的是,過去是建制派與反對派之間的競爭,現在是政治光譜多元的愛國者之間的競爭。從這次選舉競選的情況看,其激烈程度不亞於過去。所有界別和地區都有競爭,所有參選人在同一平台上公平比試政綱、理念、經驗、能力,比愛國愛港,更加聚焦經濟民生,不再像過去選舉那樣比誰的言行更出位、更極端。這樣的競爭才是真正的競爭,而不是政治表演。香港的民主正在由過去激烈對抗、惡性競爭向公平、公正、良性、理性競爭轉變。港人多年來第一次在安定祥和的氣氛下從從容容、心平氣和地行使投票權,不再是因“兩軍”激烈對抗被逼出來、被騙出來戰戰兢兢地投票。因為這個轉變,這次選舉遠比過去乾淨、純潔、平和,投訴大為減少。這次選舉在平靜祥和的氣氛下進行,選舉本來的樣貌、民主的真諦得以彰顯。這才是真競爭、真選舉、真民主。

12月19日,香港特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舉行。當天上午8時30分,陸續有選民在工作人員指引下進入油麻地街坊會學校投票站。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


  第三,真廣泛、真均衡。新選舉制度具有廣泛代表性和均衡參與性。正因為上述這些變化,新選舉制度吸引了更多新面孔參選。以前不屑於與那些跳梁小丑和政客同台競爭而又有心有力為香港服務的人站出來了,既有政界、商界、學界、專業界的精英翹楚,又有基層勞工、職員、中小企業經營者;既有土生土長的港人,又有在內地和台灣出生、講普通話的“港漂”和加入中國籍的“老外”;既有經驗豐富的資深人士,又有闖勁十足的年輕人。參選者和當選者背景多元前所未有。特別是居住公屋和“劏房”的人士、巴士車長、註冊電工成為立法會選舉候選人,更是香港歷史的第一次。

  在確保廣泛代表性的同時,香港新的選舉制度也更加確保了參與的均衡性。作為資本主義社會,工商金融界要有足夠的參與,在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了社會各階層和各界別的利益,更好地平衡了香港的整體利益、界別利益和地區利益,立足於解決香港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

  總之,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方因外部勢力干預把“民主”“選舉”搞得烏煙瘴氣、苦不堪言的時候,我們看到潮起香江,一個新形態的民主、一場原汁原味的選舉令世人耳目一新,帶給香港新希望,也帶給民主新希望。 (完)

  專家簡介:

  王振民,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兼任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曾任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香港中聯辦法律部部長等職。獲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憲法學、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度、港澳台法律問題等。在中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著作10多部。

12021-05-10 新 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