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與分化:全球經濟歷“困”向好

201906.jpg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不斷出現的變種毒株致使疫情延宕,並呈現長期化、反复化態勢。在新冠肺炎大流行近兩年後,2021年全球經濟仍在與疫情賽跑。 2022年,疫情仍是縈繞不散的不明朗因素,全球經濟將繼續“疫”中復蘇,分化、斷層與不平衡特徵顯著。


鑑於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激增,住院人數不斷上升,英國倫敦市長宣布倫敦進入“重大事故”狀態。圖為英國民眾佩戴口罩出行。

  增長預期下調 全球經濟被“疫”所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2月發布的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下調了2021年全球增長預測值,預計全球經濟將在2021年增長5.9%,較7月預測下調0.1個百分點;2022年預測增長4.9%。

  該報告稱,下調2021年全球增長預測值的原因是發達經濟體和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預測增速放緩。其中,發達經濟體預測增速放緩在一定程度上是供給中斷造成的;低收入發展中國家預測增速放緩則主要由疫情惡化所致。特別是疫苗分配不公造成“免疫鴻溝”,低收入國家疫苗接種率不足,經濟受疫情的負面衝擊更加明顯。

  在經歷2021年的增長後,由於各國政府及央行於疫情初期提供的大力支持將逐步消退,來年的經濟增長動力預計將相對放緩。加之德爾塔、奧密克戎等新冠變異毒株不斷出現,疫情的持續時間存在諸多不確定性,2022年全球經濟恢復仍然面臨一個道阻且長的過程。


資料圖:3月11日,多倫多病童醫院門前降下半旗,向因新冠肺炎離世的人們致哀。這一天是加拿大設立的新冠疫情全國紀念日。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攝

  分化與斷層並存 全球經濟現“不平衡”復甦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的背景下,有效防疫、阻斷疫情傳播是經濟活動穩步復甦的前提,疫苗正成為控制新冠疫情的關鍵所在。然而,目前全球範圍內,疫苗分配不公導致免疫鴻溝,給全球經濟復甦帶來新的障礙。

  儘管世衛組織反复呼籲公平、合理分配疫苗,但全球範圍內,各國的疫苗儲備差距巨大。據世衛組織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非洲仍然難以完成40%人口的全程疫苗接種目標。某些發達國家囤積了數以億計的疫苗,而落後國家的醫護人員卻存在數以百萬計的疫苗缺口。缺乏疫苗的保護,免疫屏障久久難以建立,落後國家的經濟在疫情的反复衝擊下變得更加脆弱。

  由於各國疫苗獲取能力不同、早期政策支持力度不同,導致各國經濟恢復的“斷層”效應愈加明顯。這種經濟復甦進度的分化,不但體現在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也體現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和分化進而會繼續加劇復甦的脆弱性。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世界銀行中國局前局長郝福滿(Bert Hofman)近日指出,縱觀全球所有的經濟體,各國經濟的恢復進程是不平均的。各國經濟復甦的進度不一,未來恐將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持續回溫、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等構成衝擊。


12月17日下午,741台“卡塔爾世界杯”純電動服務用車從鄭州宇通公司正式發運,將沿海上“絲綢之路”直抵卡塔爾交付。中新社記者 劉鵬 攝

  復甦仍為主流 中國助力全球經濟向好

  儘管疫情陰霾未散,但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各國也仍在加大投入,為經濟恢復助力。歐盟駐華大使鬱白近日曾指出,包括美國、歐盟都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疫情后的經濟復甦。他介紹稱,歐盟將投入規模達7500億歐元的歐盟疫情復甦基金,其中至少30%將用於綠色轉型。

  在全球經濟復甦的過程中,中國經濟的表現可謂“一枝獨秀”。 2020年,全球經濟在疫情衝擊下近乎停擺,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全球經濟仍然被“疫”所累,中國經濟在對抗疫情、快速推進綠色轉型以及平穩應對全球能源緊缺中,再次交出亮眼答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近日就充分肯定了中國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中國實現了真正引人注目的複蘇,雖然今年增速有所放緩。由於中國是全球增長的重要引擎,採取強有力的行動支持高質量的增長不僅對中國有利,也對世界有利。”

  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也高度讚賞中國經濟的引領作用,稱“中國經濟的驅動力十分明顯,中國仍然是世界經濟復甦的領頭羊,將幫助世界經濟重新恢復疫情前經濟產出水平。”

  疫情之下,全球經濟何以歷“困”向好?攜手合作、團結抗疫仍是從始至終的最優選擇。正如最新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所言,加快全球疫苗普及仍是政策的重中之重。同時,各方還應推進大面積檢測,加大對治療方法的研發投入。這將挽救數百萬人的生命,幫助避免新變種毒株的出現,並推動全球經濟更快復甦。 (完)

12021-05-10 新 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