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經濟成績單怎麼看? 2022年中國經濟面臨哪些挑戰? “三駕馬車”會呈現什麼走勢?出生人口下降又該如何應對?
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2021年中國經濟年報。圍繞上述焦點問題,中新網“中國新觀察”欄目採訪多位專家進行解讀。
資料圖。許叢軍 攝
2021年中國經濟成績單怎麼看?
數據顯示,2021年GDP達到1143670億元,突破110萬億大關,GDP增速達到8.1%,完成全年6%以上的預期目標。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整體上看,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主要工作目標均已實現。
“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良好的答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儘管面對錯綜複雜的問題、困難和挑戰,但2021年中國經濟取得良好的成就,主要指標超預期完成,而且充滿內升的動力和活力。
姚景源指出,判斷經濟形勢,主要看四大指標,一看經濟增長率,8.1%屬於超預期增長,來之不易,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名列前茅。
二看就業,去年就業壓力相當之大,但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超出11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低於5.5%左右的預期目標。
三看物價,現在全世界通貨膨脹比較嚴重,美國通脹率達到40年來最高點,但中國的物價保持低位、平穩,2021年上漲0.9%,完成3%左右的調控目標。
四看國際收支,去年進出口貨物貿易超過39萬億元,增速達到21.4%,折合6.05萬億美元,為歷史最高點。外匯儲備餘額32502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
2022年中國經濟面臨哪些挑戰?
“從趨勢上看,2021年四個季度GDP分別同比增長18.3%、7.9%、4.9%和4%,體現了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加。”溫彬表示,2022年,經濟發展工作中的挑戰仍然不少,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較多,通脹持續升溫,發達國家政策轉向或引起更大的複蘇不平衡和波動性衝擊,國內經濟面臨三重壓力,經濟增長壓力不小。
姚景源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當中,內需的增長弱於外需,中下游企業的盈利弱於上游,小微企業的經營困難大於大中型企業。
該如何應對?溫彬建議,為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必須進一步擴內需、穩外需。從政策上看,各方面支持穩增長的政策陸續出台實施,減稅降費、降準等預期效果明顯的政策已經落地,有望靠前發力。
溫彬認為,下一階段,宏觀政策要進一步形成合力,一方面在用好已出台政策的基礎上,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困難增加等關鍵時點,仍有必要推出更多形式的結構性政策,提供精準支持;另一方面,要應對好內外部各種風險衝擊,為經濟復甦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
“三駕馬車”會呈現什麼走勢?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在2021年有著不同的表現,出口表現更為亮眼。
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5.3、1.1、1.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5.4%、13.7%、20.9%。四季度,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3.4、-0.5、1.0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5.3%、-11.6%、26.4%。
“與疫情前的年份相比,淨出口的貢獻率明顯上升,消費的貢獻率穩中微升,投資的貢獻率明顯回落,主要由於外需較強帶動我國出口保持較高增長。”溫彬判斷,從近期來看,年後各地重大項目集中披露計劃和開工,預計今年基建投資將加快發力。從趨勢上看,12月消費僅增長了1.7%,近期個別地區疫情反彈,國內已經發現感染奧密克戎毒株病例,對服務消費、線下消費形成一定制約。
姚景源建議,2022年要把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國內消費作為一個重點突破口,要全方位去研究怎麼樣去擴大消費,要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使它由收縮轉變到擴張。
“外貿數據是2021年最亮眼的宏觀經濟數據之一。”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判斷, 2022年中國外貿得益於國家的政策支持,有望繼續穩定增長。雖然面臨疫情、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高企、國際海運價格較高、基數較高等挑戰,但預計今年貿易這駕“馬車”對整個經濟有望保持正增長的貢獻。
出生人口下降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