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同胞與新冠第五波疫情的爭鬥非常激烈,但也積累了大量的與病毒鬥爭的經驗。」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今天(14/1)發文微博,再發千字長文解析疫情。他在文中披露:昨天下午,我和香港大學的病毒學家討論了數小時。對於未來,我們都有高度一致的看法:
1. 病毒的毒力真的是明顯降低了,香港這輪疫情死亡的病例除了年紀大是高風險因素外,絕大多數有明顯的基礎疾病。換句話說,免疫功能正常,打過疫苗的,無論是何種疫苗,只要是加強過的,基本上都沒事。
對於這個病毒,消除恐懼是我們必須走出的第一步。
2. 我們統計的上海近六個月收治的2266例病例中,大多數是海外輸入性病例,94%打過疫苗。這2266個病人中,重症的只有0.1%,危重症(需要插管)和死亡的一例也沒有。有人說病人中94%的打了疫苗還感染,說明疫苗沒有用。這就不講道理了。現在國際旅行的人疫苗接種率很高,達到90%以上,其中不到5%的入境時候被篩查出來有核酸陽性。你去看這感染的5%的人,當然是大多數打過疫苗,這可以理解為打了疫苗仍有突破感染的機會。但是重症率與死亡率真的低於流感了。 ,
3. 香港數據,新加坡和英國數據都顯示,不打疫苗不一定有事,因為病毒已經變得相對比較弱了。但是有事的絕大多數都是沒有打過疫苗的。在香港這次疫情中,死亡個案中,有 89.4%的人並無接種疫苗或只注射了一針疫苗。而 80 歲或以上的死亡個案中,更有 91.5%的人未接種或只打了一針。根據死亡率分析,接種一劑或未打針人士的整體死亡率是 2.03%,相較接種兩針人士的 0.09%,有 23 倍的差別。
4. 3 月 10 日英國《每日郵報》稱,由於經過群體感染與高水平的疫苗接種,包括付出了慘痛的群體感染過程中大量人員的損失,新冠肺炎在英國的致死性已經低於流感。病死率下降了七倍,僅為 0.03%。由於奧密克戎已經變得很溫和,在實現了廣泛接種和自然感染率的國家,新冠病毒現在可能甚至沒有流感那麼致命。
但這些都不是我們躺平的理由,對於未來抗疫,我們應該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不是整天在爭論是清零還是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