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之下的“雲會晤”,習近平闡釋如何站在歷史正確一邊

201906.jpg

  18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視頻通話。時隔四個月,中美兩國元首再次“雲會晤”。


3月18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視頻通話。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寧”,無論是從中美關係還是從地區熱點、全球局勢的維度看,諸多全球性挑戰之下,這次通話為世界關注。此前美方就相關問題曾宣稱中國應“站在歷史正確一邊”,此間觀察家認為,通過這次“雲會晤”,中方鮮明告訴美方,作為負責任的大國面對挑戰應如何抉擇,如何才是真正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解決烏克蘭問題:當務之急是勸和促談

  烏克蘭局勢,是國際形勢最新的重大變化,也是中美兩國元首此次“雲會晤”的主題之一。

  “烏克蘭局勢發展到這個地步,是中方不願看到的。”習近平在通話中再次闡明中方態度並指出,國家關係不能走到兵戎相向這一步,衝突對抗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和平安全才是國際社會最應珍惜的財富。

  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立場一貫。就在3月18日晚這次視頻通話前幾個小時,習近平分別同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柬埔寨首相洪森通電話,在談到烏克蘭局勢時,一致認為要為勸和促談作出積極努力,通過對話談判解決爭端。

  觀察家指出,此次會晤中,中方提出了解決烏克蘭問題的“當務之急”,就是勸和促談,而不是製裁;必須要為和平創造空間,而不是為危機升級提供條件。同時中方提出了解決烏克蘭問題的長久之道——大國相互尊重、摒棄冷戰思維、不搞陣營對抗,逐步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全球和地區安全架構。

  “中方從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中國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指出,這一方案兼具當下與長遠,兼顧危機發展的是非曲直,體現出中國在應對危機方面的一貫態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大國關係研究室主任鍾飛騰認為,習近平主席指出美國和北約也應該同俄羅斯開展對話,解開烏克蘭危機的背後癥結,化解俄烏雙方的安全憂慮,這事實上是希望美方在勸和促談上與中方相向而行。


3月18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視頻通話。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把舵中美關係:關鍵是防止誤判

  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攸關世界前途命運。而事實不斷證明,目前中美關係還沒有走出美國上一屆政府製造的困境,反而遭遇了越來越多的挑戰。習近平在這次視頻通話中點明“問題癥結”:“直接原因是,美方一些人沒有落實我們兩人達成的重要共識,也沒有把總統先生的積極表態落到實處。美方對中方的戰略意圖作出了誤讀誤判”。

  王帆指出,如果美國能夠按照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去推進中美關係的話,中美之間就不至於出現現在的一些情況。 “事實上美方多口頭承諾,而少實地落實。”

  比如,台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而近期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說一套做一套,頻頻“玩火”。習近平當面指出,台灣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將會對兩國關係造成顛覆性影響,“希望美方予以足夠重視。”

  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一場災難,確保不出現顛覆性影響,中美必須管控好分歧。

  “一個穩定發展的中美關係,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應對全球性挑戰:考驗大國政治智慧

  當前,世界各國已經十分困難了,世紀疫情疊加百年變局,全球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挑戰陡增。尤其是烏克蘭局勢及其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包括全球經貿、金融、能源、糧食等,都可能發生嚴重危機,考驗著世界大國的政治智慧。

  關於引領國際合作應對挑戰,習近平在上次視頻會晤中指出,“中美合作也許不是萬能的,但沒有中美合作是萬萬不能的”。今次通話,習近平再次強調“政治作為”:形勢越是複雜,越需要保持冷靜和理性。任何情況下都要拿出政治勇氣,為和平創造空間,為政治解決留有餘地。

  50年前,中美兩國作出重要抉擇,發表了“上海公報”,兩國關係“柳暗花明又一村”,深刻影響、造福了世界。王帆指出,此次視頻通話恰逢尼克松訪華50週年,當時的政治家以超凡的勇氣開啟中美關係的新篇章。事實證明,這對兩國是雙贏,對世界是共贏。

  更有評論稱,今天全球性的挑戰仍然需要兩國重拾當年的智慧和勇氣,承擔起應盡的政治責任。

  正如在4個月前的視頻會晤中,習近平對拜登說的那樣:“歷史是公正的,一個政治家的所作所為,無論是非功過,歷史都要記上一筆。”(完)

12021-05-10 新 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