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的上海,高校校園進入閉環管理,留學生們學習生活成為高校關注的問題之一。如何在保障留學生身心健康,舒緩緊張情緒的同時,豐富他們的課餘生活,此間高校正在努力探索。
記者19日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了解到,目前,華東師大在校留學生共308人,由於留學生類型多、居住地分散,加上部分留學生語言水平有限,排查工作難度不小。
響應學校防疫專班指令,“逆行”奔赴校園的國際漢語文化學院黨委書記黃美旭接受采訪時說,學校建立了多個部門的溝通聯動機制,力爭掌握所有在校留學生的動向。
國際漢語文化學院副書記王志、國際教育中心副主任金麗君等組成了專門的團隊,“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仔細核准每個學生類別、各個條塊的學生數據。 “精準的數據是防控的基礎。”黃美旭說,“要盡一切辦法聯繫到所有同學,一個都不能少!”

黃美旭牽頭組織了宿舍樓層長以及在校留學生代表舉行座談會,全面深入解讀學校的準封閉管理模式及政策。 李夢婕 攝
“無論是中國學生還是留學生,全員核酸檢測,就是一個都不能少!”黃美旭告訴記者,有一次偶遇一名留學生,她便詢問其是否已做過核酸。儘管學生告知已完成,她又多問了一句“你是哪一天做的核酸”,經過充分交流後,黃美旭發現,這位留學生還未完成第二輪核酸,於是便提醒她馬上前往檢測點。
當得知部分留學生無法在健康雲APP上進行實名認證一事後,黃美旭便收集相關信息,向上級部門反饋問題,同時主動聯絡並藉鑑同行經驗,最終解決了這一問題。此後,留學生們核酸檢測更方便了,這也為基層工作人員排查工作帶來了便利。
為了方便隨時了解情況,與留學生們溝通,緩解他們緊張的情緒。黃美旭索性搬到了留學生宿舍。 “哇,黃老師,你來了,真是太好了!”當學生們看到黃美旭搬進留學生宿舍時,十分驚喜。 “黃老師來了,我們就有安全感了。”
入住宿舍後,她成為留學生們的“定心丸”,四下走訪、主動關懷,留學生們的疑惑黃美旭有問必答。
“每次在宿舍走廊裡遇見黃老師,她總是問我們有沒有做完核酸?有沒有按時上課吃飯?”來自南非的留學生楊楠對記者說,“得到老師們的悉心照顧,我們在校園裡不孤獨,更不焦慮。”
據了解,每天晚上結束工作後,黃美旭會到公寓的公共空間,和學生們談心聊天,詢問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她告訴留學生們,有什麼困難可以隨時給她發消息。 “黃老師,現在還可以點外賣麼?”“老師,我們需要一點口罩和消毒用品”……對每一個來自留學生的訴求,黃美旭都第一時間想辦法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