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21/4肯定了香港模式也屬於“動態清零”,且效果較好。今天(27/4)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資深媒體人詹國樞發表《林鄭月娥有擔當,香港疫情得控制》評論文章,高度讚揚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堅持實事求是地制定香港防疫策略,堅決不主張「封城」表現出魄力與擔當。

曾獲新聞界最高獎「范長江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詹國樞,指出,在每天確診病例達6萬多例的情況下,林鄭月娥堅持實事求是地制定香港防疫策略,堅決不主張“封城”,而且,基於香港人的習慣與法律環境,也從不搞強迫性的全民核酸檢測,並將能夠居家的無症狀感染者堅持居家隔離……這些措施符合香港實際,很快見到成效。(原文附後)

香港疫情明顯受控,踏上如常生活之路。

上海一封控小區保安在陽性樓宇看守,嚴防居民外出。

搶菜成為上海封控居民每天的列排作業。各種團購在小區盛行,但有居民質疑其來源、品質和價格。
「抗疫模範生|上海堅決執行「動態清零」,3月28日、4月1日先後在浦東浦西封城做核酸篩查,由於準備不足,應對失據,次生災害頻頻。
香港特色的「動態清零」有哪些優點值得學習?
內地自媒體從三個方面總結香港優點:
第一,不聚眾全員核酸,以抗原自測為主,有效避免了人群聚集引起的交叉感染。
第二,無症狀和輕症居家隔離為主,避免了醫療資源的擠兌,只安排重症病人住院。
第三,沒有封鎖小區,更沒有封城,居民可自由購物,避免了恐慌式搶購帶來的聚集性感染,也避免了不正規團購帶來的病毒傳播風險。
《林鄭月娥有擔當,香港疫情得控制》
作者:詹國樞
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
資深媒體人
2022-04-27
香港疫情受控,連續6天只有3位數確診病例。國際航班已在4月初重新開通,4月21日起,晚市恢復堂食至22時、每枱最多4人,容許最多20人宴會;美容院、健身室、體育館、主題公園、戲院、遊戲機中心等重新營業。中環和灣仔街頭熙熙攘攘,八十萬中小學生陸續返校上課,市民的生活基本恢復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