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 防疫這根弦必須緊繃

201906.jpg

  近段時間以來,我國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有所下降,但有的地方本土傳播尚未完全阻斷,奧密克戎變異株病毒快速傳播,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5月15日,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街道一處核酸檢測點,醫護人員為市民採樣。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值此疫情防控工作膠著吃勁的關鍵時期,一些人認為出於經濟考慮,應放棄“清零”、儘早“躺平”,還有一些人認為不施加干預,病毒傳播也會變慢。

  我國是14億多人口的大國,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而且老年人口數量龐大,一些大城市人口老齡化率較高。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衝擊,如果將新冠視為流感,不管不治,醫療衛生資源將面臨嚴重擠兌風險,大量有基礎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兒童和孕婦等人群身體健康將受到嚴重威脅。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曉偉發表文章稱,奧密克戎變異株既不是“天然疫苗”,也不是“大號流感”,必須充分認識到“躺平”、“共存”政策必將付出的巨大公共衛生和經濟社會代價。

  馬曉偉表示,美國一項研究和歐盟統計局數據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美國和歐盟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我國是人口大國,老齡人口多,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人均醫療資源數量、醫學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但近兩年人均預期壽命穩步上升,科學有力的疫情防控功不可沒。

  剛剛過去的5月12日,美國累計新冠死亡病例突破100萬,美國總統拜登稱其為“悲劇性的里程碑”。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綜合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總體上是可控的。目前全球疫情仍處於高位,病毒還在不斷變異,遠沒有到可以鬆口氣、歇歇腳的時候,如果不把力量和資源重點放在核酸篩查、隔離等“防”的措施上,勢必造成大量的人群感染。

  我們要旗幟鮮明反對當前一些所謂的“病毒共存”等錯誤思想和“病毒流感化”等錯誤論調,在實踐中需要根據病毒的新變化、新情況,因時因勢對防控措施不斷優化升級。

  “井掘九仞,猶為棄井;山虧一簣,遂無成功”,在這場百年不遇的疫情大考面前,珍惜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既要堅定信心,更要保持警醒、咬緊牙關,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做到應檢盡檢,應隔盡隔,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完)

 

12021-05-10 新 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