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預告」刷屏的上海政府發布會,與市民預期落差大

201906.jpg

【國際日報*亮點國際新媒體報導】在上海所有宣傳機器的落力推送下,今天(29/5)下午舉行的上海新聞發布會「預告」被刷屏了。80多歲的老科學家放棄了午覺,知名腫瘤專家放下了一切,居家辦公的市民暫停了網上會議,遠在海外的上海人爬起來急切等待著……從朋友圈氛圍看起來,是一場萬眾期待的發布會!

過去一個多月,上海市民已不願看的上海電視台,今天幾乎被所有家庭莊重的開啟。被封控在家達3個月的2200多萬市民,迫切想了解市全面復工復產復市的最新政策。大家期望值很高。有滬上大型民企的黨委書記說:大領導要出面了。

下午2:30上海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正式開始,發現最高行政職務的還是露幾次面的常務副市長的吳清。上海著名時事評論員施薔生形容,吳副市長還是依舊的波瀾不驚、不疾不徐的風格,照稿念讀。吳副市長介紹《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後,許多市民問:上海的市長到哪裡去了?

安排新聞記者提問,大概率是事先安排好的。幾個政府部門的領導,有的可能對本領域生疏些去,全程照稿子念讀。有些領導對本領域比較熟悉些,就偶爾看一些稿子,擇要而談。

香港疫情高峰期,特首林鄭月娥天天出席發布會,每一次幾乎都是脫稿直敘,面對記者隨機拋來的尖銳提問,向來都是即興坦承的回答。上海官員何時才能達到這樣的高度?

施薔生指出,整個新聞發布會場面,沒有一絲的熱情氛圍。他引用網友議論:在全市面臨疫情封控以來的兩個月的城市之殤、兩個月市民之痛的情況下,市級全面復工復產復市的新聞發布會上,如此風過無痕,波瀾不驚,顯然與市民的心理期望有較大差距的。

施先生在微博中搵到,為何這麼重要的全市恢復經濟建設發布會,網民們有較多議論呢?
1、對上海全面復工復產復市與廣大市民的關係重要性認識不足,就事論事。尤其是關鍵重要時刻,連市長都沒有出席新聞發布會,令人失望!
既然是開全市發布會,讓全市人民收看。但許多市民很納悶,六月一日後,我能自由出入小區嗎?我如何能選擇不同出行工具上下班?出行期間的防疫措施具體有何要求?這些理應也納入保障方面的政策中吧?十分遺憾,這些市民還是一頭霧水!
2、對疫情造成的對本市巨大經濟損失重視不夠。自我感覺良好。吳副市長的講話中,則是簡單的一句帶過:造成巨大影響。至於這巨大損失影響主要在哪些方面,照理新聞發布會上應該擇要分析。這也是製定全市復工復產復市政策的必要前提啊。如果我們的綜合政策,不切實針對重要問題和影響來製定,那會有科學性、有效性的政策效果嗎?
還有,聽到說這50條頒布後,3月份制定相關21條仍然有效。這就帶來政策實施中的明顯問題:如果在某個方面,前21條與現在的50條有差異或矛盾時,該執行21條,還是50條?如果50條是在21條基礎上充實完善,哪為何不覆蓋原來的21條呢?一般政府制定規章制度,新的出來,舊的就相應取消。難道是綜合部門對新制定的50條與前21條的差異把握不夠?還是這50條是各部門自報政策的簡單拼盤?
3、進入常態化抗疫時期,如何提振廣大市民和企業對於全面恢復上海的信心緊迫感把握不准。必要的危機預警感有些缺失。
市委常委會上已經明確當前工作是“兩手抓、兩手贏和兩手硬”。然而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感覺好像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還是兩張皮,兩股道上開的車。市民政部門下午沒有出席新聞發布會,是有意安排,還是有所疏漏。其實,復工復產復市的全面恢復,前一陣子,上海一些樞紐型行業聯合會、協會、商會等都前期做過行業調研。生產建設和經濟發展都離不開這些樞紐型聯合會的組織、協調和橋樑作用。而民政系統恰恰是這些聯合會、商協會的業務主管單位。
基於上述的直感分析,施先生對這次一攬子推出的50條政策究竟是否能切中肯綮,可操作性存有疑慮。

他指出,縱觀這幾個月有關抗疫措施決策執行機制中的問題,時隱時現有這樣的現象:市有關部門,包括區,都留戀於“說過了”狀態;而街鎮都流戀於“做過了”狀態。最後全部落實到居委會“只做不說”。如果其做得手勢柔潤一些,左右兼顧些。則居民比較滿意;如果其手勢僵硬些,則顧此失彼,則居民就意見很大。
俗話說:聽其言,觀其行,還要知其心和看其果。知行合一,效果導向,事半功倍,則才是政策制定、實施到產生效果的具有內在的必然邏輯性。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脫落,或有作假,則就會產生功虧一簣的壞的結果。
總的感覺,大家都認為這次市裡推出的50條全面“三復”政策非常重要。下午即是發布會,又是動員會。但廣大市民和眾多中小微企業的心頭火苗,還沒得到充分的點燃,心理落差較大。
施先生認為,面臨超大城市的經濟和社會危機,領航掌舵團隊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感情、責任及統攬全局的能力和氣魄,此時此刻顯得彌足珍貴!

12021-05-10 新 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