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疫情和國際局勢變化等超預期因素疊加,給中國經濟帶來不小衝擊。 4月份失業率上升,尤其是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達到18.2%。
國務院近期召開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努力確保二季度經濟實現合理增長和失業率盡快下降。該如何穩就業,降低失業率?關鍵又在哪裡?對此,南方科技大學代理副校長金李接受中新網“中國新觀察”欄目專訪,進行解讀。
保住市場主體才能保住就業
中新財經:當前就業形勢嚴峻,4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1%,要實現失業率盡快下降,關鍵在哪裡?
金李:降低失業率,一要保住市場主體才能保住就業。企業尤其是民企是吸收大學生就業的主力。雖然短期紓困可以靠政府、國企和事業單位,但是長期看新增就業基本靠民營企業。目前很多企業經營困難,無力提供新就業機會。過去大學生就業招聘的幾個“發動機”,包括互聯網、教育培訓和房地產相關行業以及部分金融行業遇到巨大壓力,而經濟下行疊加人力資本不斷上漲,加上疫情衝擊供應鍊和部分民營企業家信心不足,都導致中小企業特別是製造企業老闆不願招人。要針對不同企業的實際困難提出有針對性對策為企業紓困,要提振民企信心,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堅持以市場化方式配置資源。
二要係統解決好就業市場中的斷點堵點。大學生求職受到疫情限制,很多企業沒法進校園和學生見面,要讓企業盡快有序入校招生。除了各種招聘網站,各地人社局或者行業協會可以組織更多專門的招聘會、雙選會,做好企業和高校畢業生招聘就業的橋樑。根據疫情情況,可適當延長今年校招時間。
社區抗疫需求短期可提供很多工作機會
中新財經: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1000萬,青年就業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很大,青年就業如何穩住?
金李:要係統地研判新增就業問題,千方百計地創造有利於大學生就業的條件,要深入研究哪些行業還有提供更多畢業生就業的可能。雖然經濟總體下行,但有些行業受到衝擊較小,部分行業還在逆勢上漲。目前,民企有幾個吸納就業較好的行業,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以及智能製造,尤其是汽車製造行業。基層的社區抗疫需求短期可以提供給畢業生很多的工作機會,這些機會有利於新畢業的大學生接觸基層。
同時,要鼓勵發展部分不那麼高端,但是能吸收較多就業的產業。比如當前幼兒園、小學的生均教師比低,應補足。城鄉醫院護士總量不夠,不能再靠農民工型護工,可以培訓部分普通本科畢業生來替代。經過本次疫情,城鄉村社幹部素質和數量都顯不足,應補充力量。還可以政府給予一定時限的基薪補助形式,鼓勵製造業企業招收大學畢業生。
鼓勵大學畢業生“上天入地”
中新財經:您建議積極推出大學畢業生“上天入地”計劃,請詳細介紹一下這個建議。
金李:“上天”是進入雲端,“入地”是下到基層。
通過集中或定向的人工智能、數據技術、雲計算和區塊鍊等技術培訓,幫助新畢業的大學生掌握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必要知識和技能,鼓勵他們掀起學習和證書考試熱潮。為鼓勵應屆畢業生參加學習培訓,可以規定只要參加培訓學習並且通過相關資格考試,達到一定條件的,即可認定這一年仍然為在校學習時間,明年仍可保留應屆畢業生的資格參加校招。有條件的地方政府也可以給那些有志向、有能力參加學習,但是家境較為貧困的學生提供部分培訓獎助學金。
針對我國已進入疫情和金融等社會風險高發期,可考慮以購買服務的形式吸收一批大學畢業生取代誌願者作為檢測和流調的常態化配置,時間約定為二年左右。應屆大學畢業生具有較高素質,如果利用他們開展全民普惠的疫情和金融等社會風險的防控,可以在緩解就業壓力的同時,提升全民的風險防控意識,把風險隱患化解在源頭。由社會綜合治理部門牽頭,教育和社會保障部門配合,系統培訓應屆畢業生,提升其對於疫情和金融風險防控等的基本知識,再把他們網格化部署在各地,提升群眾風險防範意識和處置能力。
應屆畢業生也由此加強對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了解,並且廣泛接觸基層,增加社會閱歷和人際交往能力,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還可以利用具備條件的高校試點開展短期速成的專項培訓,培訓後考試合格的,由相關部門統籌選派到基層進行社會風險宣講工作。其工作績效考評作為未來甄選公務員和再次招聘時的重要參考。初步測算,一個合格的應屆畢業生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三個月左右可以上崗。如果接下來九個月在崗,就可以把其就業時間推遲一年。如果按照平均每萬名居民配置一名風險宣講和處置人員,全國14億人口可以配置14萬名左右,超過應屆大學畢業生的1%。
求職的學生。 (資料圖) 劉占昆 攝
允許更多學生延期畢業並保留應屆生身份
中新財經:為了幫助高校畢業就業,國家提出實施百萬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開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等特殊舉措,還明確讓平台經濟帶動更多就業,您認為還有哪些新措施來擴寬就業空間?
金李:一是建議緊急動員有條件的國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提供盡可能多的擴招名額吸收新畢業生,國家給予一定財政補助。
二是建議由國家協調,在現有徵兵計劃內優先安排大學畢業生參軍,一方面提升部隊整體素質,另一方面“野蠻”大學生的體魄,強化其精神,增強其日後競爭力。
三是建議針對今年的特殊困難,教育部緊急特批招生名額,動員有條件的高校進行研究生和雙學位的特別擴招,並允許有條件的高校採取更加靈活的學制,允許更多學生延期畢業並保留應屆生身份,讓這些學生在學校裡多待上一兩年,並且繼續提升人力資本。
四是我國大量的產業需要數字化轉型,需要相關數字化人才,建議抓住機遇對大學畢業生進行數字化升級培訓。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把應屆畢業生送到有條件的高校的數據管理、計算機、大數據等相關專業,培養交叉複合型人才。
五是要加強校企合作,可以組織部分大學畢業生把在學校學習和進入企業實習相結合,由國家提供一定的費用補助,在不增加企業用工成本的前提下為企業提供大量實習生,幫助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目前,很多企業反映,學生在學校中學到的東西不夠實用。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可以降低企業招收畢業生後再培訓的成本,提升企業用工意願。
扶持一些創新性的招聘模式
中新財經:現在就業市場還存在結構性問題,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幹,怎麼解決這一錯配問題?
金李:要解決好結構性的問題,還需要結構性的手段。對於就業環節中形成的一些痛點堵點,還需要加大調節和政府支持的力度。比如,支持和規範中介服務,推動用數字化的方式提升招聘的效率和就業宣傳的覆蓋範圍。
出台政策扶持一些創新性的招聘模式,比如直播平台進行“直播帶崗”的嘗試,效果挺好,尤其是對於製造業的藍領工作。另外就是系統性的解決目前人才培養機制和用人需求之間的脫節。高校等人才培養單位需要提前介入企業的需求,把職業規劃教育和就業輔導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部過程。針對企業需求,提前開展專業技能的實踐和實訓,幫助學生獲得必備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並且圍繞社會需求進行職業規劃,職場定位。
鼓勵年輕人到國家更需要的地方和崗位上去
中新財經:今年就業國企熱、考公潮繼續升溫,求穩心態加劇,另一方面,靈活就業人口越來越多,如何看待這些現象?對於大學生個人有何建議?
金李:現在很多年輕人過於依賴父母,這種巨嬰心態來自於家庭培養和學校教育中的缺失。他們是在經濟繁榮時代中成長起來的,不管城市農村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嬌生慣養,吃不得苦,造成農民工不缺工作,大學生反而缺工作。
在調研中發現,特護收入很高,但是非常辛苦,很多大學生是不屑的。二三線城市存在大量的智能製造等行業的工作。但是很多大學生扎堆聚集在一線城市,不願意去。我們應當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到國家更需要的地方和崗位上去。
經濟較好的時候,巨嬰的問題被掩蓋在躺平和佛係等人生選擇之下,很多家庭自己把孩子的不求上進問題吸收掉了。形勢出現變化後,很多年輕人迫於經濟壓力,可能要被迫放下體面去從事平時看不上的工作。也許反而是經過這樣一種艱難生活的洗禮,他們可以被淬煉成為更加堅韌不拔的人,成為未來建設國家的中堅力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