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時評:核酸檢測不是常態化抗疫的唯一選擇

201906.jpg

今天,2022年6月3日,一個特殊的端午節。

進入待產期的孕婦在上海靜安區一個社會檢測點做完核酸後,無奈地訴說,醫院要求憑24小時核酸陰性報告才能進入產房。為防萬一,這幾天,不得不挺著大肚子到街站排隊做核酸。她說,今天端午節排隊人較少,只要20分鐘,相比前2天,至少縮短了2~3小時。

排在孕婦後面的拐杖老人端午節來做核酸,也是因為需要去醫院看病配藥。他的待遇略好於孕婦,持有48小時的核酸陰性證明就可進入醫院就診。

香港,在疫情高峰期,公立醫院並沒有被要求就診的市民必須提供核酸檢測的陰性證明才能入院。著名的私家醫院「養和」早就採用香港研發生產,得到國際認證的「抗原檢測」試劑盒做自我檢測。此後,該採檢的結果也被港府官方認可,並在全港推行。

時刻準備迎接新生命的準媽咪祈求,希望上海官方將孕婦準入產房的酸有效期延長至72小時。其實,借鑑香港經驗,政府承認居家自做抗原檢測的結果,可大大方便脆弱群體。也可防範他們在嘈雜的人群中交叉感染的風險。

上海解封前,政府給2500萬上海市民發放了N多的「抗原檢測」試劑盒,希望官民彼此互信,物盡其用。
圖文來自滬港資深媒體人張萍Mary

以上截屏來自上海著名記者雍和的深夜吐槽。

↑圖:需要24小時核酸的餐飲業廚師,需要48小時核酸的寫字樓白領等復工復產復商相關人員「端午節」排隊做核酸。
滬港資深媒體人張萍Mary攝於上海悅達廣場核酸檢測點。

圖:6月2日,上海黨報、權威媒體解放日報刊出原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曾任上海市委副書記劉雲耕以一名老黨委的身分撰文批判官僚主義、機械教條主義。
(“我要給你一個微笑”由本報編輯截屏於讀者馬弘先生的微信)

「六月一日,上海正式進入全面恢復生產生活正常秩序,向常態化防控新的階段。

然而,由於要憑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才能乘公交、地鐵上班和進入公共場所、商場、辦公樓等,於是乎,一大批市民蜂擁到附近的核酸檢測點,排隊核檢。」

上海資深時事評論員施薔生今天發表【讓“非必要,不核檢”,成為一種常態】的時事評論,直指申城這幾天的輿情頭號熱點,變成是眾多排隊核檢的市民抱怨,有的檢測點還被砸了。人們擔憂這波大規模的聚集性排隊核檢,是否會引發新的病毒交叉感染源。

他在文章中綜合了市民的普遍埋怨,市政協委員的呼籲,主流媒體的聚焦報導,有關部門的及時回應等等。吐槽幾乎讓兒童節、端午節,變成“核酸節”!

核酸檢測映射常態化抗疫的良心良知!

施先生指出,核酸檢測不是常態化抗疫的唯一選擇,勿把核酸檢測作為疫情防控的唯一工具;勿把核酸檢測作為疫情防控的根本路徑;勿把核酸檢測作為疫情防控的主要成效。

以下是施先生原文摘要:

一、核酸檢測不是常態化抗疫的唯一選擇
《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中的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採取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措施,應當與公共衛生事件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的性質、程度和範圍相適應;有多種措施可供選擇的,應當選擇有利於最大程度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益的措施。
從目前採取上述72小時(已經從原先的48小時有所改進)核酸檢測已發生的社會現像看,顯然在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是不相適應的。還是沿襲疫情發生到蔓延的“三區”管控老思路。只不過是把核酸檢測地點從小區移動到小區附近的15分鐘生活圈。
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做法,問題癥結在於:

1、把核酸檢測作為疫情防控的唯一工具
核酸檢測只不過是對於疫情中高風險區的市民感染潛在情況的一種篩查手段。它可以結合抗原自測組合運用。香港的疫情主要在於市民自覺的在家抗原自測,一旦有陽性再去相關醫院診治。
我的大學老師,上海市邏輯學會曹副會長認為:經過兩個多月的長時間“足不出戶”,實現社會面基本清零(除極少數封控區或管控區外)後,依然持有對本地所有市民的“有陽推定”思維,要求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都必須持有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才能複工復產復市復學,這是十分荒謬的,是自相矛盾的!

2、把核酸檢測作為疫情防控的根本路徑
有關部門正基於“有陽推定”的片面思路,不管是陽性的密接者或次密接者,所有市民都是潛在的病毒宿主,才決定了把核酸檢測不僅作為唯一工具,只有不間斷的反复核酸檢測,也是疫情防控的根本路徑。
其實,對於疫情病毒的預防,更主要是可通過市民的適量運動、綠化環境中的有氧活動、中草藥服用預防,及時接種疫苗等手段,來提高自身免疫力。不讓廣大市民發生病毒感染是主要目的。而不是讓本身健康的市民非要有可能成為病毒感染。

3、把核酸檢測作為疫情防控的主要成效。
兩個多月來不斷頻繁多輪的核酸檢測,已經給決策者和一些市民,造成一種錯覺。好像是通過核酸檢測,上海的陽性患者從日高峰的五位數,降到現在的二位數。核酸檢測成為疫情防控的主要成效表現。
其實這是一種假象。陽性患者有的在家經過幾天的調理會自動轉陰。有的無症狀者通過服用一點藥會痊癒。有的則要通過醫院的救治才能治愈。
再說,北京、上海、合肥等地已經發生檢測機構造假的事例屢有發生。核酸檢測的假像已經一定程度上掩蓋了疫情的本質。
二、(略)
三、核酸檢測映射常態化抗疫的良心良知
不可否認,現在的核酸檢測手段,從某種意義上已“掌控”了2000多萬市民的正常出行、工作和社交、消費等。也客觀上起到了常態化抗疫正向或負向的作用。因此。對於這項原本是工具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在常態化抗疫中的運作,要有深刻反思和科學界定。
非必要不核檢。要根據實事求是原則,遵循奧密克戎病毒在城市低風險區的傳播特點、規律,應刻不容緩對已經實行72小時核酸檢測的規定作必要的調整和改進。強調市民及市場主體是抗疫主體,尊重他們具有自我保護、多元選擇抗疫的權利和自由。實行“非必要,不核減”原則。
6月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科學精準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不任意增加隔離時間,不擅自對低風險地區人員採取限制措施。堅決防止簡單化、一刀切,防止層層加碼。
有必要兩手贏。市委已經多次強調常態化抗疫要堅持抗疫和經濟兩手抓、兩手硬、兩手贏。凡是過度的抗疫手段妨礙經濟全面恢復建設的,一定要反省改進。凡是經濟恢復建設不堅持必要的防疫保護的也需要堅決調整。經濟和抗疫綜合平衡,要根據不同場景、不同人員、不同區域、不同時期,有針對性精準施策。
3、更重要有良知。那些已經在兩個多月的抗疫鬥爭中違背人本、違背法治、違背科學的措施,再也不能在常態化的抗疫中死灰復燃,造成新一波的次生災害。要廣泛動員和激勵全體市民樹立疫情防控第一健康責任人的意識。結合國務院新近頒布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從預防疫情疾病入手,推進全市大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和健全。

原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云耕在6月2日《解放日報》發表的散文詩“我要給你們一個微笑”,讀來非常感人。
其中後面兩句:
核酸檢測可以測出身體的陰陽
對你們的態度卻測出了人性的善惡
誰是有良心的市民
誰是有良知的公僕?

端午節,想到了屈原《天問》。上海的這波疫情,已經產生無數的“天問”。但願是大上海鳳凰涅槃、開啟美好城市未來新的始端!

12021-05-10 新 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