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健康碼醜聞 反映不僅需要加強監管亦須明確退出機制

201906.jpg

本來日常生活中,幾乎沒甚麼東西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疫情之下,健康碼卻成了例外。對內地普通百姓來說,沒有它就寸步難行。

河南事件更令人擔憂的是,即使將來疫情結束了,健康碼會不會成為中國業已嚴密的監控體系的一種新常態?

D.jpg

健康碼醜聞
反映不僅需要加強監管
亦須明確退出機制

作者:王向偉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前總編

 顧問 專欄作家

2022-06-20

本來日常生活中,幾乎沒甚麼東西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疫情之下,健康碼卻成了例外。對內地普通百姓來說,沒有它就寸步難行。

健康碼應用範圍廣,幾乎無處不在。無論是乘坐公共交通還是進入公共場所,都需要掃描健康碼。實踐已經證明,健康碼是中國抗擊新冠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之一。藉助健康碼,當局可以有效追蹤和控制群眾的活動,從而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

由於兒童和長者不用或不熟悉智能手機,因此被獲准豁免使用健康碼。其餘人都需要用智能手機安裝和運行健康碼應用程式,掃描健康碼即可顯示使用者的新冠檢測及健康狀態。

然而,自2020年初啟用以來,有人一直擔心健康碼可能會被濫用,成為政治控制或侵犯隱私的工具。除了新冠信息,健康碼還包含大量個人信息,包括旅行史、健康記錄、位置信息及近期聯繫人等。

C.jpg

這就不難理解6月13日有關河南地方政府濫用健康碼、禁止一些人去鄭州的消息見諸媒體平台時,會在全國引起一場軒然大波。那些被賦予紅碼的人中,有的是一宗重大銀行醜聞的受害者,由於無法取出自己的存款,他們去鄭州上訪,為自己伸張正義。另一些人則是對所購房屋延遲交付不滿,希望能通過上訪來解決問題。

除了擔心私隱會被公然侵犯之外,河南事件更令人擔憂的是,即使將來疫情結束了,健康碼會不會成為中國業已嚴密的監控體系的一種新常態。

WhatsApp Image 2022-06-20 at 11.37.26 AM.jpeg

健康碼是由浙江杭州率先推出的。當時新冠疫情剛剛開始不久,其初衷是為了幫助有關部門快速追蹤新冠感染者並進行隔離,以便其他人能正常生活。之後,在中央強力支持下,全國各地紛紛效仿,推出了各自不同版本的健康碼。

健康碼像交通信號燈一樣,也分綠、黃、紅三色。綠碼表示已接受檢測,結果為陰性。黃碼表明與高風險人員有接觸或去過高風險地區,需立即接受檢測。紅碼則表明已經被確診新冠肺炎,或是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或來自高風險地區,需要立刻隔離。如果一個人的健康碼成了紅碼或黃碼,那麼他將不能乘坐公共交通,也無法進入多數公共場所。

不同省份有不同版本的健康碼,所包含的個人信息也略有不同。一般來說,健康碼會與警方、交通、民航、醫院、電信、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息相關聯。

2020年12月,中央發佈詳細指引,推動各地統一健康碼標準以及不同版本健康碼的互認,同時承諾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和隱私保護。但是,至於如何防止健康碼被濫用,比如被用於社會控制或其他目的,則沒有明確規定。

這正是河南事件的本質所在。當地官員涉嫌濫用健康碼,通過擅自給上訪抗議者賦紅碼,以達到不讓他們去鄭州的目的。

河南健康碼醜聞發生後,輿論一片嘩然,主要官媒也嚴詞予以譴責。在題為「使用健康碼不得越線」的評論中,中國日報把健康碼濫用斥之為「最惡劣的濫權形式之一」,並指出如果情況屬實,有關責任人應受到懲罰。

有意思的是,這一醜聞13日登上熱搜榜以來,河南多個與健康碼系統相關的部門都表示對此不了解情況,自己是無辜的。就在撰寫本專欄時,醜聞仍在升溫,河南有關部門仍未能給出官方解釋。然而,如不及時解釋和處理,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為了快速遏制病毒、戰勝疫情,個人私隱卻成了犧牲品,在此過程中官員對公眾私隱也漠不關心。雖然官方規定要保護數據安全和隱私,但為了快速遏制病毒、戰勝疫情,個人私隱卻成了犧牲品,比如說,北京市民要參觀博物館或看電影時,買票前必須用身份證或護照進行登記。其實,健康碼裏已包含這些信息。

shutterstock_1510284656.jpg

這種無休止收集個人信息的做法,不僅增加了個人信息洩露或被濫用的風險,還引發了對政府收集信息目的的擔憂。

在中國推行社會信用系統時,就遭到了國際社會猛烈抨擊,中國官員對此應還記憶猶新,恍如昨日。受西方信用評分制的啟發,當局在本世紀初推出了社會信用評價系統,用以監測和評估個人、公司和政府機構的可信度。然而,這一系統涉及面更大,涉及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遠遠超出了金融範圍。這一系統在海內外引發了擔憂,擔心它會擴大國家監視範圍,限制個人自由。

考慮到這一情況,河南的這場醜聞只會增加對侵犯私隱和濫用權力的擔憂。當局仍有大量的解釋工作要做,應立即設置更多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健康碼再被濫用。

同時,相關部門也應明確表明,疫情結束之日,將是健康碼完成使命之時。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12021-05-10 新 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