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消息,9月15日凌晨2点10分前后,超强台风“山竹”(超强台风级)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以上(65米/秒)。
受台风登陆的影响,菲律宾卡加延省和北伊罗科斯省的沿海地区将遭遇6米以上的风暴潮。据菲律宾国家减灾委的消息,此次吕宋岛北部地区将有400万人受到台风影响。为帮助菲律宾应对此次超强台风,14日下午,在“山竹”即将登陆菲律宾前的关键时刻,中国气象局启动《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FYESM),调用风云二号F星从下午2点开始针对“山竹”开展扫描观测,每6分钟更新一张菲律宾周围区域的卫星云图。
△ 在风云二号F星的卫星云图上,“山竹”的台风眼清晰可见。(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此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通过FYESM通道和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将风云二号F星、风云三号、风云四号卫星相关监测数据实时推送给菲律宾气象部门;同时,在卫星天气应用平台(SWAP)英文版中增加菲律宾周围区域卫星云图,对流识别、云导风、云高等监测产品,菲律宾气象部门可实时在线查看。
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山竹”登陆菲律宾后,将于16日下午到夜间在我国广东台山到海南文昌一带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之后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在越南第三次登陆。
为应对“山竹”,越南灾害管理中心也通过联合国外空司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向中国申请协助,希望获得高频次气象卫星观测产品。中国气象局即刻向越南开通FYESM通道,为其提供风云二号F星区域扫描图像,以及风云三号、风云四号相关产品和图像,并为其提供SWAP英文版访问方法。
秋台风“山竹”为什么这么强?
“山竹”是不折不扣的秋台风。统计分析显示,秋台风具有三大特点:路径偏南、势力强大、造成损失更严重。
一般台风路径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进入秋季,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南移,位置逐渐偏南,所以导致台风登陆地点更偏南。
当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从北向南移动造成海温偏暖。海洋因此积攒了更多的热量,提供给台风的能量也就更大。“山竹”之所以这么强,是因为它经过的海域海温基本在30℃以上,高海温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
秋台风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更严重,且秋季冷空气比较活跃,此时如有台风来袭,冷暖空气交汇,容易产生强降雨,狂风暴雨会使作物叶片受损,谷粒脱落霉烂,甚至彻底损毁,造成严重的减产或者绝收。
《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FYESM)是什么?
本周,在广西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气象局向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缅甸、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气象水文部门发布了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
根据该机制,东盟国家和地区一旦遭受台风、暴雨、强对流、森林草原火灾、沙尘暴等灾害,可通过世界气象组织常任代表或其指定联系人申请启动该机制。
机制生效后,中国气象局将调动值班的风云气象卫星,对受灾区域进行5分钟至6分钟一次的高频次区域观测,处理生成图像和定量产品,并通过中国气象局数据广播系统、国际互联网及卫星广播直接接收等方式提供给申请方。
此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已多次调用风云卫星为国外灾害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墨西哥地震2017年9月,科技部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发布了关于应对2017年墨西哥地震的数据援助请求。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立即启动了灾害响应模式,将风云三号B星和风云三号C星过境墨西哥及周边地区监测到的相关数据,第一时间传输至这个共享平台。
飓风“厄玛”2017年9月10日,风云三号卫星数据第一时间提供给多米尼加共和国,用于对飓风“厄玛”造成的当地洪灾进行监测。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而气象卫星已成为防灾减灾不可或缺的工具。以台风监测为例,从1998年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投入运行以来,对在西太平洋生成、登陆或影响中国的台风实现了监测全覆盖。
截至目前,我国有8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实现了“多星在轨、统筹运行、在轨备份、适时加密”的业务布局。“风云”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同时也是国际减灾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正在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
△ 我国发射的风云气象卫星。(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综合整理自 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