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大樑,經濟大省拼了!

201906.jpg

   “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樑,有條件的省份要力爭完成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近期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明確要求。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經濟大省們聞令而動,紛紛立下目標,拿出實招,全力以赴穩經濟。

  多地表態“勇挑大樑”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當前正處於經濟恢復的關鍵時間點,作為穩經濟的主力,經濟大省自然被寄予厚望。

  從2021年GDP總量來看,排在前十位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上海。

  其中,福建、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這東南沿海5省市經濟體量佔全國1/3以上,財政收入佔比近4成,在地方對中央財政淨上繳中貢獻近8成。

  7月7日召開的東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負責人經濟形勢座談會提出,東南沿海5省市要繼續挑起國家發展、穩經濟的大樑,發揮保障國家財力的主力作用。

  經濟大省自然也當仁不讓,紛紛表態“勇挑大樑”。第一經濟大省廣東近日表示,抓住三季度關鍵期,千方百計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勇挑大樑,力爭實現最好結果,為全國穩住經濟大盤作出廣東努力、廣東貢獻。江蘇近日也強調,強化責任擔當、積極主動作為,切實挑起國家發展、穩經濟的大樑。

  山東近日也表態,扛牢經濟大省責任,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持續鞏固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福建近日強調,敢為善為、勇挑大樑,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力爭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資料圖:廣東虎門大橋。中新社發 岳路建 攝

  錨定下半年增長目標

  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為5.5%左右,但受到疫情等因素超預期影響,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4.8%,上半年增長2.5%。對於下半年經濟工作,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多個經濟大省也錨定了下半年經濟增長目標。

  浙江近日表示,上半年該省經濟運行呈現“N”字走勢,GDP增長2.5%;下半年浙江要確保GDP增長6%。

  四川提出“拼經濟”,要求以“拼”的精神做好下半年各項工作,奮力衝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力爭全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於全國1個百分點左右。上半年數據顯示,四川GDP增速2.8%,高於全國0.3個百分點。

  廣東要求,全力以赴推動三季度經濟有較好的上升,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湖北明確,要聚焦發力、克難攻堅,全力以赴衝刺三季度、決勝下半年,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對中新網“中國新觀察”欄目表示,今年完成預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具有很大挑戰,我們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主要體現在經濟大省勇擔重擔、挑大樑,有條件的省份要力爭完成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這表明“領頭雁”作用十分重要,對經濟循環有“壓艙石”的作用。

  重大項目建設成重要抓手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是穩經濟的重要支撐。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是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重大部署。經濟大省紛紛出招,推出一攬子穩經濟措施,想方設法穩定經濟增長。其中,重大項目建設成為穩經濟的重要抓手。

  浙江省政府近日舉行第十一次全體會議,要求持續掀起重大項目建設熱潮。要牢固樹立“項目為王”“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理念,不遺餘力推進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

  山東始終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穩定經濟運行、新舊動能轉換的主陣地。 2022年,山東創新實施“三個十大”行動計劃,動態調整省級重點項目,調整優化後的省市縣在庫重點項目共15300個。

  廣東要求,要把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作為穩投資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省重大項目並聯審批工作專班作用,協調解決制約項目建設的突出問題,逐一制定項目開工計劃,同時用好專項債資金和國家政策性金融工具,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加快在建項目建設,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中新網“中國新觀察”欄目表示,基建仍將是下半年穩增長的關鍵抓手。 7月份建築業景氣度上升,主要同基建投資加快有關。 6月新增專項債發行完畢後需在8月底前使用完畢,所以各地基建投資速度均有加快。

  千方百計促進消費恢復回升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經濟大省在刺激消費方面不斷發力,以期促進“煙火氣”的持續升溫。

  四川近期出台意見,要求把促進消費恢復回升作為當務之急,全面清理抑制消費的政策措施,針對重點行業出台新的刺激政策,加快推動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撬動作用大的領域發放消費券,著力提振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

  湖北要求,穩住汽車住房等大宗消費,促進吃穿住行用遊等傳統消費,拓展線上線下消費空間,全力提振消費帶動經濟循環暢通。

  江蘇近期啟動綠色節能家電促消費活動,拿出2億財政補貼對10類綠色節能家電提供10%的政府補貼。

  專家預計,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進一步向好,各項促消費政策有效實施,下半年消費有望持續恢復。 (完)

國際日報緊密合作夥伴中新社供稿

12021-05-10 新 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