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 “长大了” 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增强 多个指示性物种逐年递增

青海湖长大了

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增强

多个指示性物种逐年递增

[本报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中的“青海长云暗雪山”的出处就是中国著名的青海湖。这个地处青藏高原的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经过近20年的保护,青海湖湿地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不断得到有效改善,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记者日前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了解到,青海湖周边生态恢复成果显现,整体生态持续向好,呈现出“三增、三减、一不变”的特征。“三增”是指湿地面积持续增加,累计增加1.35公顷;高密度植被覆盖率持续增大,累计增大21.33公顷;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三减”则是保护区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累计减少3960公顷。而保护区内保护功能性用地14年来保持不变。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据介绍,青海湖是国际七大湿地保护区之一,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作为高原高寒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气源,青海湖是周边乃是更大地区气候的自然调节器,是重要野生动植物和鸟类栖息地,是极度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的唯一栖息地。青海湖及其流域的生态安危,直接影响着青海乃至中国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青海湖既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更是青海生态形象的一张名片。青海省把保护好青海湖生态环境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先后投入3.98亿元实施了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项目,保护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护机制初步建立。

目前,青海湖水体面积达到4516.23平方公里,与去年同期相比扩大80.54平方公里,与2001年—2017年历年同期平均相比,扩大了174.27平方公里,达到18年来最大值。青海湖湿地面积也持续增加,累计增加135平方公里;高密度植被覆盖率持续增大,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保护区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累计减少39.6平方公里。

主要保护对象方面,旗舰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野外种群数量实现增量。普氏原羚是青海湖独有的极濒危物种,今年通过监测青海湖地区13个普氏原羚样区,共观测记录到普氏原羚个体2793只,与2017年同期2010只监测数据比较,增加了783只,为开展普氏原羚监测以来最高值,也是历史最高值。

湿地指示性物种水鸟多样性实现增量,整体种群数量多年保持稳定,整体水环境重要指标多年来保持稳定,由原有69种增加到现有92种,年累计为30余万只左右。今年监测的青海湖20个水鸟栖息地,共记录到水鸟33种2.6万余只,其中黑颈鹤由原有30余只增长到现有130余只,并首次在青海湖记录到草鹭新鸟种,至此青海湖鸟种记录由上世纪90年代的189种增加到目前的224种,新增35种。

来到传说中的青海湖,这块高原上的蓝宝石,这里的一切都那么自然、纯净。随手一拍就是屏保壁纸啊!你可以在青海湖任性的拍,可以在湖边静静瞎想,将心事寄托给飞鸟去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