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外交 老王的細節透出意味深長的信號

英國一些人事前的政治操弄,坊間傳言,要拒絕中國代表團進入議會大廈瞻仰女王。很多讀者與國際日報亮點國際新媒體記者探討:中國領導人是否應該出席英女王葬禮?在信息不明朗之下,普遍認為,已經發了唁電,外交規格、禮節做到了,沒必要再派國家副主席去英國!

著名媒體人牛彈琴以三個不尋常的細節,以及現場圖片為讀者解疑释惑,並分析中英關係前景。

全文如下:

外交無小事,細節很重要,一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有時透露出很意味深長的信號。

完全我個人的觀點,這次舉世矚目的英國女王葬禮,與中英有關的葬禮外交,至少有三個很不尋常的細節。

細節一,進入議會大廈。

很多朋友其實都注意到了,英國一些人事前的政治操弄,甚至放出話來,要拒絕中國代表團進入議會大廈瞻仰女王云云。

我當時就覺得很奇怪,這畢竟是英國的國葬,外國代表團都是應英國官方邀請出席,而且這樣莊重的場合,英國人沒有一點外交禮節和待客之道嗎?

結果呢?

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

新華社的報導,有這麼一句話:當地時間18日下午,王岐山(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代表、國家副主席)前往英國議會大廈,參加女王遺體告別儀式。

央視的新聞畫面也顯示,老王同志一身黑色服裝,在議會大廈內,瞻仰了已故女王的靈柩。場面相當肅穆。

所謂不讓進,純屬某些人的節外生枝,英國政府還是有禮節的。

細節二,單獨乘車前往。

這一點,相信不少朋友也都知道,畢竟是英國的國葬,很多國家領導人都出席,英國人專門準備了大巴,各國領導人到達指定集合地點後,“拼車”前往現場。

當然,也有例外。

比如,美國總統拜登,就乘坐著美國總統專用的凱迪拉克防彈專車前往。

按照媒體的報導,英國政府的說法是,在某些情況下,“禁乘專車”的安排實際上只是“指導性的”,“對各國領導人的安排,包括他們的出行方式,將根據個人情況而有所不同”。

據相關人士透露,在英國方面的安排下,老王同志這次去出席葬禮,也是單獨乘車。

這說明了什麼?

倒不是說中方要爭這個待遇,如果都是大巴,我估計中方肯定也是客隨主便。但這樣的安排,我只是覺得,即便現在中英關係有點波折,但英方在外交上還是很尊重中國的大國地位的。

細節三,英方的積極表態。

在最近幾十年的葬禮外交中,中方派老王這樣層級的領導人出馬,是相當高規格的了。

英方應該也看在眼裡,也作出了相當積極的回應。

根據新華社的報導,在王室方面,查爾斯三世國王向中方轉達口信,感謝和歡迎老王同志來參加葬禮,而且還說了這樣一句話:“英國王室非常珍視同中國領導人的友誼、重視英中關係發展,希望今後能夠繼續同中方開展在可持續發展及其他各領域的合作。”

英國政府方面,則是這樣表述的:“英國副首相科菲代表英國政府感謝王岐山專程參加女王葬禮。女王陛下生前一貫重視英中關係。英國新一屆政府各項工作正在展開,希望與中國進一步加強在經貿、環保、氣變及多邊事務等領域的合作。”

關鍵詞:合作。

英國女王生前很重視兩國關係,以後英國還要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外交場面話。但考慮到中英關係的現狀,老王同志這次親自出馬,應該還是有效果的。

英國也確實感受到了中國領導人的誠意,對女王的尊重;英方對中方一行也很重視,也表達了進一步合作的意願。

當然,每個人的關注點不一樣,如果要講細節,還有很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但我總覺得,從這三個不尋常的外交細節中,至少可以看到兩點。

第一,英國畢竟不是美國。

我們都知道,英國是和美國有特殊關係的盟友;作為“五眼聯盟”之一,英國確實很積極配合美國對華遏制戰略。一些英國政客,更是經常性地對中國進行歪曲、抹黑、妖魔化,所謂“不讓進議會大廈”話題,就是一個例子。

但我們更要看到,英國畢竟不是美國。

中英肯定有分歧,這不假;但中英還有很多合作,這也是事實。英國副首相科菲就對老王說,英國希望與中國進一步加強在經貿、環保、氣變及多邊事務等領域的合作。

請注意:進一步。

脫歐後的英國,其實也處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

外交是很微妙的。考慮到英國是美國的盟友,在公開的場合,英國肯定會緊緊追隨美國,甚至在某些領域,會很積極配合對華遏制戰略。這一點,我們不能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但我們也要明白,英國也有自己的國家利益,考慮到中國現在的經濟體量和國際影響力,英國的有識之士,肯定也不會希望中英關係完全破裂,這從這次葬禮外交的一些細節中就可看出。

第二,中國的外交藝術。

我覺得,這更顯示了博弈的水平。

不管中英關係現狀如何,具體到女王,確實是一個歷史性的人物,也確實對中英關係有過積極貢獻。

所以,女王去世後,中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時間發唁電,隨後又派老王作為他的特別代表去倫敦出席女王葬禮,中方以超高規格的禮節,表達了對女王和英國的尊重,也展現了一個東方大國的智慧和氣度。

這種積極的做法,我相信,也會讓普通英國民眾感受到善意,肯定也有助於遏制英國國內的反華聲浪。

這就是外交藝術。老王同志也是不辱使命。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明白,世界沒有什麼鐵板一塊,哪怕是美國的盟友,利益其實也是多元的,有些所謂的對華強硬舉措,可能只是迫於美國壓力,不得不配合一下美國;當然,有些確實是真惡意,就是針對中國。

我們要冷靜,要善於分別,更要善於博弈和鬥爭。哪怕是英國。該有所回應的要有所回應,該積極反制的要積極反制,但不必太過激動,更不必都一棍子打死。

畢竟,英國人就最早明白這個道理: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是永遠的利益。

挑撥離間,刺激中國,如果中國跟美國所有盟友都乾架,那才正中美國的下懷,從而更好對中國展開圍攻。

我們保持冷靜,主動出擊,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這才是中國的外交藝術,也是破解之道。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

(原標題:這次葬禮外交,很不尋常的三個細節!)

來源: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