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文在頂科論壇碳大會呼籲人類集體戒煙

國際日報*亮點國際新媒體上海報導】碳問題和氣候變化已成為人類共同的挑戰!【世界頂尖科學家碳大會】今天(3/11)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諾獎得主朱棣文、邁克爾·萊維特,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等頂尖科學家在線上線下一同呼籲攜手行動,透過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破解這一難題。

「人們總是從感受自己的身體狀況開始關心健康,但這是一個誤區。 我們不應該等到出現問題,才開始關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應該將行動提前。 個人如此,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有國家都是如此。」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冠名教授、分子和細胞生物學教授朱棣文在論壇上多次呼籲”立即行動。

朱棣文指出,面對氣候變化,人們需要意識到它可能帶來的危害。 “就像抽煙,一開始一年就抽一兩包,你完全感覺不到它的危害。 直到幾十年之後,當你真正感受到危害,卻已經有了煙癮,戒除就很困難。 他以此來比喻人類對於傳統發展路徑的依賴。朱棣文呼籲人類集體戒煙!

朱棣文認為,應該改變例如建築“銷毀-重建”、物資“用一次就扔”舊習慣,在方方面面形成可持續的綠色理念,同時發展綠色技術,“ 科研團隊從海水中提取鋰,研究能夠讓植物自循環生長的微生物環境,這些新興領域的突破都值得關注。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朱彤非常認同朱棣文的意見,從環境健康角度來看,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是多維度的,不止於極端天氣事件。 例如,氣溫的突然升高與降低,會增加腦卒中的風險,“2019年熱浪引起34萬人死亡,大部分超過65歲”。 又如,高溫乾旱引發的野火,其煙霧導致了兒童死亡。 此外,高溫還會使得傳染病的傳播加劇,蚊子數量增加就是一例。 呼吸道疾病、精神類疾病的增加,都可能與高溫有關。

朱棣文分享了一些好消息——2010年至2020年,太陽能光伏成本下降大約10倍,在岸風能的價格也在下降; 電動車發展迅猛,到2040年全球一半輕型車輛都將是電動車。 但是壞消息也依然存在,各行業溫室氣體排放仍在增加,食物鏈的排放也在上升。

極端天氣是多位科學家在大會上共同關注的話題。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邁克爾· 萊維特分享的數據顯示,過去百年一遇的極端氣候事件現在4年就會發生一次,“千年一遇”也變成來了“17年一遇”。 他呼籲更多基於數據的評估和預測研究,以説明人類減少突發危機造成的損失。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WLA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邁克爾· 萊維特

作為一名經濟學家,2019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大衛· 齊爾伯曼認為,要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不能僅僅依靠某個技術,而是“需要一攬子智慧方式來解決”。 人類社會既需要風能、太陽能、生物燃料技術,也需要碳定價和碳交易體系,以及研發投入、補貼政策等,這需要從更高、更全的角度來思考。 大衛說,「對我來說,要探討這些技術背後的經濟推動力。 比如,英國在致力於推進碳定價、碳稅和碳交易,但進程比較緩慢,這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中國也正在為全球氣候變化作出努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提到,過去幾年,中國的空氣品質在改善,“二氧化碳排放的減少與空氣品質改善是相互聯繫的。 “他認為,低碳能源轉型可以使空氣品質改善80%,從長期來看,對公眾的健康意義十分重大。 然而,太陽能、風能的不穩定性,使得能源系統對儲能的要求會很高,因此他認為,新能源的傳輸系統也是必需解決的問題,“應該設計出跨國、跨大陸的輸送網路,新能源系統。

頂尖科學家們認為,現在正處於災難多發的時代,必須做好人口增加、教育培訓、經濟增長方式等多方面的準備。 “協商共議減少爭執,才能促生正確的建議。 我們需要科學家、政治家伸出『友善的手』跨越國境開展合作。 氣候變暖是全球問題,我對這一領域的全球化合作的未來還是樂觀的。 “萊維特說。

此外,中外專家都認為,在人類社會的低碳轉型中,鼓勵低碳教育非常重要,不僅需要學歷教育,更需要進行生活教育,使低碳成為社會普遍認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