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華】土家油茶湯:蘊山水美味解萬般鄉愁

對於土家族人來說,一碗濃濃鄉愁味的油茶湯下肚,便從身暖到心。

在湖北省來鳳縣百福司鎮舍米湖村5組的一棟老木屋裡,74歲的土家族老人彭大丙在土火坑里架起“三腳”,放上鐵鍋,添柴入灶,開始製作油茶湯,招待來客。

只見他往鍋中傾入豬油,油熱以後倒入粗茶。茶葉下鍋,瞬間舒展葉片,伴隨著“刺啦刺啦”的聲音,釋放出濃濃的焦香。


資料圖為1月30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百福司鎮,74歲的土家族老人彭大丙在炒製油茶湯所需的米花。中新社記者郭曉瑩攝

“油茶油茶,就是要油多,還要掌握好火候,火小了茶葉炸不熟,火大了就炸煳了。”彭大丙一邊翻炒一邊說,滿屋茶香四溢。

隨後,彭大丙往鍋中倒入清水,加入鹽和蒜苗,待水燒開後舀湯入碗,再將米花、豆腐乾等“炒貨”一一放入土陶碗內。

“莫慌莫慌,小心燙嘴巴皮子,慢點喝。”彭大丙說,剛出鍋的油茶湯很燙,但是熱氣被豬油蓋住了,看不出來,猛然喝,輕則燙破嘴皮,重則灼傷舌頭。土家族諺語曰:“豬油湯不冒氣,燙死傻女婿。”

客人跟著主人學,端起碗,捧在手裡,將油層吹開,轉著圈輕呷細喝。茶葉之香、米花之鮮、蒜苗之嫩……一碗湯,多種滋味,盡在口中。

油茶湯是土家族人鍾愛的傳統風味食品。清同治《咸豐縣志》記載:“油茶:腐乾切顆,細茗,陰米各用膏煎、水煮、燥濕得宜,人或以之享客,或以自奉,間有日不再食,則昏憒者。”清同治《來鳳縣志》也有類似記載:土人以油炸黃豆、包穀、米花、豆腐、芝麻、綠蕉諸物,取水和油,煮茶葉作湯泡之,餉客致敬,名曰油茶。

在百福司鎮,油茶湯既是飲料,又是佐餐的湯類,家家會打,人人愛喝。故有民諺曰:“不喝油茶湯,心裡就發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來硬邦邦。”

簡單的食材,樸素的做法,讓人一下子就觸摸到了土家族人簡單生活的本質。

百福司鎮地處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最南端,是一腳踏三省之地。土家族人住在吊腳樓裡,吃大塊肉,飲大碗酒,煮鼎罐飯,喝油茶湯,唱山民歌,講土家語。放下農具的他們,會跳起古樸粗獷的擺手舞,釋放心中的喜悅,表達對這片山水無盡的熱愛。

“家鄉的味道始終是最深刻的記憶,我們土家族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惦記著家鄉的油茶湯。”舍米湖村駐村第一書記謝永洲說,對於土家族人來說,油茶湯是佳餚,更是家餚。

千百年過去了,油茶湯沒有被五花八門的美酒、飲料所替代,而是一代代傳承下來。土家族人把鄉情全部投射在油茶湯裡,通過歲月的沉澱與發酵,化為舌尖上的萬般鄉愁。(完)

國際日報緊密合作夥伴中新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