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总在风雨后 中国东盟共奋进 ——建设亚太开放型经济在曲折中砥砺前行

《经济日报》驻东盟记者 田原

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图中,已落户印尼的中国知名品牌OPPO手机,选派西加里曼丹省的金牌培训师们走入侨乡坤甸的小学,为孩子们讲解智能手机的基础技术知识,鼓励他们长大学成后到中资企业就业。(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双方一系列高层直接互动即将展开。在这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和东盟作为亚太经济治理的两大主要力量,要何去何从?会怎样合作?将如何共赢?

笔者有此问,是因为数月前APEC第二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一幕常在脑中浮现。2017年11月4日,台风“达维”登陆越南岘港,狂风、暴雨、内涝给这座不到一周就要召开峰会的滨海城市蒙上浓重的阴影。这让先期抵达的各成员国工作组和早已准备就绪的众多媒体,开始担忧会议能否顺利召开、能否取得突破性成果、能否为面临新挑战的亚太经济创造新动力。滂沱的汉江水位已逼近警戒线,宛如逐渐抬头的逆全球化思潮,正日益逼向我们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红线”。

一、亚太经济何去何从,中国方案备受期待

当前,亚太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当口,存在诸多有利的发展条件,但也面临多方面挑战。其中,最严峻的挑战来自新一轮的逆全球化思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发展遭遇阻力,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头,表现为:一是保护主义蔓延,自由贸易和海外投资遭到一些国家的部分民众反对;二是保守化倾向加重,有些西方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的意愿减弱,在移民、投资、市场监管、社会政策等领域国家主义倾向增强;三是民族主义抬头,一些国家的部分民众要求实行有利于本民族和排外的经济社会政策。这股逆全球化思潮阻碍了国家之间贸易、投资、货币与金融联系的深化,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不仅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与冲突增多,而且造成全球经济波动,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全球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降低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全球有识之士普遍意识到,这股思潮已成为包括中国和东盟成员在内的广大亚太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进一步推进一体化进程的最大障碍。

不过,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中国一直是亚太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坚定支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亚太、融入世界,中国与亚太各经济体的经贸合作迅速扩大。中国从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受益的同时,也日益惠及亚太、造福亚太。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印尼巴厘岛首次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在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当时他就指出,在世界经济复苏缺乏动力的背景下,亚太经济体应该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推动建立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四年多来,在中国和其他APEC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亚太地区总体坚持了建设开放型经济这一大方向,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全方位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中国方案得到了APEC各成员的广泛支持和实际践行。例如,亚太自贸区雏形渐成,这让早日建成一个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愿景备受期待;北京领导人会议批准了《互联互通十年蓝图》并确立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架构,这让亚太地区一个全方位、复合型互联互通网络对释放贸易投资潜力、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促进作用更加凸显。正因为中国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中方提出哪些重要合作主张、发挥什么样的引领作用、承诺投入多少资源和多大精力,一直是包括东盟在内亚太各国的关注焦点。

二、全球化道路信心重振,亚太一体化前景向好

笔者依然记得,2017年11月9日清晨,岘港的大雨停了、阳光出来了、行人也多了,各国领导人开始陆续抵达。走在雨后清爽的街道上,阴沉多日的天空此刻湛蓝而温暖,笔者相信逆全球化的阴霾也将一道被驱散。

10日下午,出席共商领袖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做了题为《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谋求亚太更大发展》的主旨演讲。他掷地有声地指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面对世界经济的深刻转变,必须顺应大势,勇于担当,共同开辟亚太发展繁荣的光明未来。11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题为《携手谱写亚太合作共赢新篇章》的讲话,再次为进一步构建亚太开放型经济指名方向:我们要坚持不懈推动创新,打造强劲发展动力;我们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创造广阔发展空间;我们要积极践行包容性发展,让民众有更多获得感;我们要不断丰富伙伴关系内涵,实现互利共赢。为此,中国庄严承诺:一是用好亚太经合组织平台,深入落实今年制定的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二是坚定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开放中实现亚太新一轮大发展,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互利合作新平台;三是落实好今年制定的包容行动议程文件,深化减贫、中小微企业、教育、反腐败、城镇化、妇女等领域合作;四是继续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同亚太伙伴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协同联动发展,朝着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一庄严承诺,再次显示了中国致力于提升开放水平的坚定决心,势必为亚太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更丰厚的投资机会、更强劲的增长动力。国际观察家们普遍认为,这一次的中国方案更加清晰而具体:一是要继续坚持建设开放型经济,努力实现互利共赢;二是要继续谋求创新增长,挖掘发展新动能;三是要继续加强互联互通,实现联动发展;四是要继续增强经济发展包容性,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其中,最要紧的任务包括全面深入落实北京路线图,早日建成亚太自由贸易区,为开放型亚太经济提供机制保障;落实好北京会议《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共识》,深化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合作,引领全球创新发展的方向;以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为指引,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亚太互联互通网络;做大开放普惠的市场,做强利益共享的链条,让人人拥有机遇,享有成果!应当看到,中国方案是中国一段时期来深化改革、坚持开放发展成果的国际呈现,中国的发展成果必然会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产生正面溢出效应。一个发展动力更足、人民获得感更强、同世界互动更深入的中国,必将为亚太和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地区共同繁荣——这样的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

三、强国富民道路曲折,你我同心砥砺前行 

在共建亚太这一大背景下,建立一个合作共赢、安全共担、发展共享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承载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顺应当今时代的潮流,也符合东盟国家的利益。因此,中国和东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携手合作、共同追寻强国富民梦,中国愿与包括东盟在内的亚太乃至全球伙伴结伴同行、砥砺前行。特别是,半个世纪以来东盟努力加强内部团结,积极化解地区纷争,创造性地形成了以对话、一致、合作和互不干涉内政为原则的“东盟方式”,使东南亚从动荡走向稳定,从对抗走向合作,从贫困走向繁荣,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亚太本地区重要的区域组织,东盟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国家联合自强的典范,以及世界多极化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一支代表性力量。因此,中国一直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比如印尼,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佐科总统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和印尼以及中印尼关系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双方保持频繁高层往来,深化两国互信。佐科总统5次访华,同习近平主席6次会晤,两国元首就增进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双方保持各层级、各领域对话磋商。两国经济纽带更加紧密。中国连续7年成为印尼最大贸易伙伴。2017年,中印尼贸易额达633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印尼对华出口增长33%,进一步实现双边贸易平衡发展。中国对印尼投资达34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30%。包括雅万高铁在内的一系列重要合作项目正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产能、数字经济等两国合作新动能不断涌现。两国人文交流再谱新篇。2017年,中国到印尼游客首次突破200万,达到206万人次,稳居印尼最大海外游客来源国。印尼在华留学生人数超过1.4万,中国成为印尼第二大留学目的地。大熊猫“彩陶”和“湖春”在印尼安家落户,带来了中国人民对印尼人民的真挚情谊。

又比如越南,习近平主席出席在越南岘港APEC峰会并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成了那段时间广大越南青年们热盼、热议的重要事件。回首过去,中越各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并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战略对接方面,越南建设现代化工业国家的发展需求尤其是“两廊一圈”发展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十分契合,相关合作水平有望再上新台阶;贸易方面,中国连续13年保持越南最大贸易国地位,2017年年两国贸易总额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越南则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和东盟内最大贸易伙伴,贸易已成为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稳定因素;投资方面,中国对越投资近年来增长迅猛,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是越南第四大外资来源地,投资总额超过17亿美元并有望再创历史新高,高等级公路网络、跨境经济合作区、合作建设电厂等领域对强化互联互通、增加本地就业、发展人力资源的正向效应愈发凸显。展望未来,两国都走在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上,都朝着各自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相同的时代和国际背景、相似的发展任务、相通的合作理念决定了中国和越南这两个好同志、好伙伴、好邻居、好朋友,既要各自推进改革开放和革新事业,又要打造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

再比如文莱,2018年中国“两会”召开之际,恰逢文莱摩拉港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一周年。该公司由中国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与文莱达鲁萨兰资产管理公司合资成立,其成立和运营标志着“文莱—广西经济走廊”顺利推进,涉及港口运营、香料生产加工、新能源汽车、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为两国经贸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量的跨越和质的提升。因为,摩拉港是文莱唯一的深水港口和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目前文莱除油气资源外90%的进出口货物均途经该港。然而,由于运营管理技术落后和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港口区位优势没有得到有效体现。2015年,伴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倡议的逐步推进,文莱交通部与北部湾港务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计划将文莱打造为东盟及东盟东部增长区航运中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北部湾港务集团与文方合作伙伴共同对摩拉港全面调研,完成发展计划书、合资合同和公司注册等准备工作。据了解,下一步摩拉港有限公司将致力于提高摩拉港集装箱码头的操作效率及服务水平,并逐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摩拉港的区域竞争力。同时,中文双方正积极探讨“港—产—园”协调发展的模式,以吸引更多企业到文莱投资。

我们不难看出,“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东盟各成员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更是沿线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区域互联互通的佳音频传表明,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的“中国智慧”正通过“一带一路”建设,逐渐成为解决当前区域经济面临问题的主要方案和亚太实现联动式发展的全新动能。联合国大会、安理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有关决议或文件都纳入或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展望未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深化地区合作、实现强国梦想、造福沿线人民正面临一系列新的课题:如何全面总结“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进展,以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巩固良好的合作态势?如何共商下一阶段重要合作举措,以进一步强化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和联动发展?如何在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同时,推动国际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为此,中方在中国—东盟对话框架内提出深化双边关系的七项主张:一是制订“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共同规划双方关系蓝图。二是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规划的对接,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的领域和空间。三是将2018年确定为“中国—东盟创新年”,启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和东盟创新驱动型增长的相互促进和中国—东盟关系的提质升级。四是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成果落地,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制。五是全面落实去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表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助推彼此工业化进程。六是打造人文交流合作新支柱,办好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和教育交流周,加强文化、青年、媒体等领域交流合作,夯实双方关系发展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七是共同引领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通过澜湄合作和东盟东部增长区机制,推动次区域合作取得新的实质性成果。

 

我们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就像经历了狂风骤雨洗礼的岘港,在明媚的阳光下更显出坚韧而成熟的美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基本原则,抓住互联互通关键环节、聚焦经济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领域、契合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客观需要,这些仍将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建设“一带一路”和亚太开放型经济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东盟各国的“小伙伴们”,亚太地区的“朋友圈们”,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