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駐華首席代表:中國經濟強勁反彈,產生積極溢出效應|世界觀

“中國的經濟增長很強勁,其增長速度每加快1%,其他經濟體可能會由此實現0.3%的增長。”日前,國際貨幣基金(IMF)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在由IMF駐華代表處、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主辦,中國國際金融學會、中國銀行研究院合辦的2023年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發布會上如是說。

2023年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圍繞通脹問題、公共債務、地緣經濟割裂與對外直接投資等話題,對世界經濟與全球不同地區和經濟體的發展前景進行了預測與展望。

中國經濟增長強勁,

產生積極溢出效應

“中國經濟在優化調整防疫政策後,正在強勁反彈。”IMF在《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的序言中寫道。


IMF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供圖

IMF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指出,全球經濟增量裡有1個百分點來自中國,佔了全球經濟增量的三分之一。“中國的經濟增長很強勁,其增長速度每加快1%,其他經濟體可能會由此實現0.3%的增長,即所謂的溢出效應。”

報告中提到,中國政府採取了多種措施,包括額外的貨幣寬鬆政策、企業稅收減免政策、針對老年人的新疫苗接種目標,以及鼓勵完工和交付未完工房地產項目的措施。隨著中國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流動性逐漸正常化,零售銷售和旅遊預訂等高頻經濟指標開始回升。

“中國經濟加速恢復的良好勢頭可能會產生積極的溢出效應,對(與中國)貿易聯繫更緊密、依賴中國旅遊業的國家產生的溢出效應更大。”報告稱。

IMF經濟顧問兼研究部主任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日前也表示,中國優化調整防疫政策,助力中國經濟強勁反彈,這對全球經濟來說是重大利好,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

全球金融風險上升,

政策制定者需沉穩應對

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23年的全球增速將在2.8%的水平上“觸底回升”,2024年將小幅上升至3.0%。全球通脹率將從2022年的8.7%降至2023年的7.0%和2024年的4.9%,儘管下降速度比最初預期的要慢。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已處於強勁增長之中,其增速(按第四季度同比計算)將從2022年的2.8%大幅升至2023年的4.5%。經濟放緩主要集中在發達經濟體,尤其是歐元區和英國——預計二者2023年的增速(按第四季度同比計算)將分別降至0.7%和-0.4%,並於2024年回升至1.8%和2.0%。

2023年3月10日,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表示,矽谷銀行因資不抵債已被加利福尼亞州監管部門關閉,由該公司接管。劉關關攝

報告中指出,2022年秋天,英國的金邊債券市場出現動盪。最近,美國的銀行體係經歷了波動,幾家區域性銀行倒閉。這些情況都表明,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都存在著巨大的脆弱性。目前來看,危機蔓延得到遏制,但金融體系很可能再次受到考驗。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危險的階段。”IMF在報告中提醒稱,在這個時期,經濟增速按歷史標準看持續處於低位,金融風險有所上升,但通脹形勢尚未徹底轉危為安。政策制定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沉穩應對,清晰溝通。

地緣政治關係影響經濟發展,

專家籲推動多邊對話

報告中指出,從表面上看,全球經濟似乎將從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的沉重打擊中逐步復甦,但表面之下卻是暗流湧動,形勢相當脆弱。

IMF研究部經濟學家阿什克·哈比巴(Ashique Habib)在主題演講中,談到了外商直接投資(FDI)割裂給全球經濟帶來的成本和風險。

他表示,最近的證據表明,FDI在各國之間發生了轉移。當前的地緣政治關係對FDI流動產生了影響,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和戰略部門。在這種環境下,所有國家都存在脆弱性,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尤其如此。

對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而言,地緣經濟割裂可能帶來更高的經濟成本,甚至不結盟國家也會因全球經濟活動減弱和不確定性而付出高昂代價。

阿什克·哈比巴建議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機制,以維持全球一體化和防止FDI割裂。應進一步推動多邊對話,開展國際磋商,探討地緣經濟割裂的潛在影響及其外溢效應,調整和優化政策。

與此同時,他認為,隨著全球投資流向的變化,應加大吸引投資力度,並需要相關機制和機構的支持。(完)

國際日報緊密合作夥伴中新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