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料“炼”出循环经济 惊叹“无矿开采”奇迹

华媒探秘湖南永兴

废料出循环经济

惊叹无矿开采奇迹

本报讯(中新网郴州记者 傅煜 鲁毅图文)境内无任何金属矿藏,却是中国第一大白银产地,铋、碲产量几乎占全球一半,铂、钯、铟等金属产量也居中国前列。湖南永兴县如何创造出这一“无矿开采”奇迹?

正在郴州采访的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一行,揭开了“中国银都”永兴从工业废墟中“淘”出循环经济的奥秘。

位于永兴县境内的中国最大银楼,系耗费5万两白银、数十名工匠历经白余天封闭构建而成。 傅煜 摄永兴的稀贵金属冶炼史可追溯到清朝初期,这里就掌握了从各类废物中提炼金、银等稀贵金属的特殊工艺。300多年来,当地人不断创新技艺、整合升级,有效推进稀贵金属产业从低端生产向高端发展迈进。

“别人想处理掉,甚至出钱找地方堆放的工业垃圾,在我们这里却成了宝贝。”指着一团从黑乎乎的工业废料中刚提炼出的白色锗,郴州雄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日华自豪地说,“锗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并广泛应用于光纤通讯、生物医药等领域。”

从工业废渣中“淘”出的稀贵金属。 傅煜 摄

该公司另一条生产线上,原先堆积如山的各类工业废渣料还被提炼成白花花的银子。“剩下的渣料如何处理,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面对华媒代表的这一疑问,雷日华介绍说,经特殊工艺处理,提取出各种稀贵金属后,最后的废料还会被制成水泥、砖等城乡建设用料。整个提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也被处理实现循环再利用。

这种将工业废料“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仅解决了城市废墟的环保问题,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更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战略矿产资源。

据统计,通过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永兴每年可消化来自中国各地的数百万吨的工业“三废”。近10年来,该县从“三废”和“城市矿产”中回收白银1.8万吨、黄金53吨、铟450吨,其他有色金属160余万吨,相当于减少了2亿多吨高品位原矿开采量。

早些年,受市场影响和环保政策约束,永兴稀贵金属产业曾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转型创新发展是产业突围的唯一出路。”雷日华说,当地通过关停并转将全县稀贵金属企业重组成30家,集体迁入柏林工业园和太和工业园两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对园区内企业进行集中治污,彻底改变了永兴曾经“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生产场景。

与此同时,通过整合升级、靠大联强、科技创新,永兴县回收的稀贵金属,也从金、银等少数几个品种,发展到包括金、银、钯、铂、铑等20余种。通过延伸产业链,该县先后开发出4大系列500多款银制品,铋合金、钯材等3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被认定为环保型、科技型产品,稀贵金属产业已形成一个年产值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工艺精湛的银板画、镶玉银茶壶,时尚精美的各类现代银饰,走进被誉为“中国白银第一坊”的鑫达银业园区,里面展示的一件件造型独特,兼顾时尚与实用性的银制品受到海外华媒代表们热捧。

对于永兴以废物利用创造的“无矿开采”奇迹,他们纷纷表示惊叹和赞赏。法中网中文版副总编辑文化州评价说,当地这种绿色环保的“采矿”模式,为日益稀缺的资源找到了一条用之不竭的开发之路,实现了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