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乐都:描绘现代山水田园城市新画卷
朝阳山新貌_全景图
乐都,一个诞生于河湟谷地的乐土乐园,一个孕育出柳湾彩陶王国的斑斓温谷。刀耕火种的远古先民曾在这里生息繁衍,留下人类的童年欢乐和 遥远记忆。穿越悠远时空,依然能感知到这片羌戎 故地的远古遗韵和历史厚味。自汉代赵充国戍边 屯田以来,乐都历经中央政权的郡、县、州、卫等不 同行政建制沿革变迁。其间,秃发乌孤南凉立国建 都乐都。
“唐开元年间曾在乐都设陇右节度使,辖治陇 右 12 州,使乐都成为西北政治、经济中心。”史书记 载“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岁月的长河浪奔浪 涌,历史的舞台幕开幕合,乐都几易其名,几度沧 桑。现在仅存的碾伯古城墙,藏在深山的高原小故 宫——瞿昙寺,见证着曾经的荣辱成败和盛衰沉 浮,河湟古都的昔日辉煌已成为遥远传说。
古老的乐都渐行渐远,年轻的乐都继往开来!
海东海东撤地设市5年来,乐都区走过了5年不平凡的历程。
2013 年 2 月 8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海东撤地建市、乐都撤县设区,一座年轻的地级市在青藏高原 东部诞生。作为海东市的核心区,为乐都发展提供 了新的历史机遇。踏着时代的铿锵步伐,乐都激流 勇进,砥砺前行,阔步迈向历史新纪元:全方位规划 构建城市发展的崭新格局,重新定位乐都区的核心职能——将乐都区建设成为全省职业教育基地、医 疗健康养老基地、河湟文化旅游展示基地和海东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乐都是海东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代表着全 市改革开放发展的新形象。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城 市理念和首府意识,以积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区 域化生态文明城市的雄心壮志,努力把乐都打造成 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新城区,建成全省基础 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基地、健康养老的基地、河湟文 化传承和展示的基地,带头实现在兰西城市群核心 地带节点崛起,努力走在全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当好全市经济社 会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朝阳山新区
城乡统筹发展铺开乐都新画卷
依托特有的区位优势、历史人文、教育医疗、自 然生态、特色农业等自然禀赋和优势资源,在城市 建设和发展上,乐都牢固树立城市理念、城市意识, 努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以服务城市发展和生产生 活为导向,制定实施科学发展策略,以打造田中有 城,城中有林,林中有景,山水相连的山水田园生态 绿色城市为目标,在建设中坚决杜绝低水平招商引 资、低档次项目建设、低效益产业扩张,坚决避免粗 放式用地、低标准配套,坚决根治脏乱差现象,使城 市发展不断迈入现代化水平和管理精细化水平。
着力抓城市服务功能、人居生活环境和城市形 象品位的规划建设,乐都按照一主三辅、东西延伸、 南北拓展的城市规划蓝图,重新架构城市区域空 间,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不断加 大对城区道路交通改造、新型商业区建设、公共服 务配套设施的完善,一系列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全面上马,各项扩建、改建、新建的工程项目如火如 荼。地下综合管廊完成水电燃气供给和通信网络 输送,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 量水平,已成为城市建设标志性成果。
土寿线
5年来,乐都实施城市道路项目 29 项,道路总 长 36.18 公里;城乡道路和桥梁项目 5 项,总投资 1.66 亿元;投资 1.89 亿元建设瞿昙路、引胜路、祥福 路、繁荣街等 7 条道路管廊;开发房地产项目 25 项, 总投资 64.77 亿元;安置小区项目 4 项,总投资 28.98 亿元;改造 4 块旧城区棚户区地块,棚户区改造项 目 1440 套;蚂蚁山公园生态绿化项目、湟水河乐都 段河道治理工程、南北山绿化工程等项目全面启动。
一个个数字背后是城区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 些变化的基础,便是要“打破千城一面”的规划 设计。近年来,全区用于各类规划的编制费用达 3750 万元,初步形成了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 以各种功能组团和乡镇规划为补充,以产业布局 规划为支撑,以基础设施规划为纽带,以公共服 务规划为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统筹规划体系,规划引 领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全区 354 个行 政村除因城市建设不宜编制的 34 个村外,剩余 320 个村目前已完成规划编制的有 257 个,正在编制的 21 个,已通过市农规委评审并报省住建厅备案的 252 个
白草台
绿色发展开启生态文明新道路
乐都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屏 障、绿河谷、绿城区的生态建设,狠抓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南北山绿化 造林、湟水河流域生态治理,实施治山 治水治污,加快城市湿地、绿地、广场、 公园等景观建设,生态保护卓有成效, 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观,生动呈 现出湟水清、乐都蓝的美丽图景,“绿 景盈城、绿文并重、绿脉交织、绿网通 达”的“山水、森林、人文”城市生态体 系正在形成,一座青藏高原山水田园 生态绿色城市正在崛起。
坚持绿色发展,全区经济总量迅 速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7年, 乐都区实现区域生产总值 91.7 亿元, 增长9.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9亿 元,增长 15.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 16078 元,增长 9.5%;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 19.6 亿元,增长 9.2%;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7 亿元,增长 11.1%。
扎碾公路
坚持生态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和 生态保护,打造绿色乐都。近年来,乐 都区着力抓整改强生态,环境质量持 续改善。深入推进“三绿”建设,完成 天保、三北和南北山绿化等重点造林 工程 0.94 万公顷;春秋两季组织开展 万人造林绿化“大会战”,绿化面积 426.4公顷。古城大街、新乐大街、中心 广场等主要节点绿化全面提档升级; 建设完成朝阳山片区大古城沙沟、西 沙沟湿地公园,基本建成蚂蚁山生态 公园,新增城市绿地 60.23 公顷,生态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 得成效。
三产融合实现区域经济大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激发创新活力,绿色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乐都区产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并向优化和升 级的方向发展,实现第一产业增加 值 12.4 亿元,增长 5.1%。全区农作 物总播面积 46.3 万亩,特色优势作 物面积占总播面积的 94%。新改建 日 光 节 能 温 室 977 栋 ,新 建 拱 棚 1029 栋,蔬菜总产量达 31.2 万吨。 乐都长辣椒、紫皮大蒜、大樱桃等 优势品牌不断壮大,知名度持续提 升,乐都大樱桃荣获“2017 中国樱 桃年会金樱奖”。制定“富硒大蒜” “富硒马铃薯”两项行业标准。引 胜沟绿色产业园、恩露富硒农产品 深加工等项目进展顺利,东牧湾生 态大牧场建设有序推进,昶林商品 猪生产基地已开工,绿壳蛋鸡、藏 香猪等特色养殖稳步发展。培育家 庭农牧场 150 家,农业基础地位进 一步夯实。
乐都特产大樱桃
与此同时,着力强服务促转型,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去年实现规上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工业园 水、电、路、污水处理等配套基础 设施明显改善,园区承载能力 和综合功能显著提升。招商 引资成效明显,成功承办青 海高原暨河湟流域第二届农 产品展交会,促进区域合作 交流,拓宽了招商引资渠 道 ,全 面 完 成 招 商 引 资 48.7 亿元。
通过提档次促融合,乐都区第三产业创新发展。依托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乐都不断挖掘河湟古都、人文乐都的文化魅力,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生态体验、文化创意、旅游观光有机融合, 帮助农民创业增收,拓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渠道。积极培育旅游新型业态,大力开发乡村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着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休闲 度假旅游目的地,全面构建全域旅 游发展的崭新格局,以浓墨重彩的激情笔触,描绘新时代、新乐都、新风景、 新气象!
社会民生事业惠及各族老百姓
乐都自古崇文尚文,乐都将耕读 传家尊为传统,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自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乐都 已累计向大中专院校输送人才 6 万多 名,现在乐都学子遍布全国各地。如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及职业教 育全面开花,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根据发展规划,将健康养老与教育事 业发展相结合,引进融合高端健康服务、康复疗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健康养老项目,加快三甲医院、万张床位高端养老商 住小区和万户养老庭院、健康养老示范 社区建设。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打 造青藏高原具有河湟文化特色的高原 健康养老基地、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社 区,带动和承接高海拔地区养老人 口向乐都转移。
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整 合力度,对全区贫困乡镇集中实 施“八个一批”和“十大工程”, 建立长效扶贫机制,创新帮扶 措施,提升脱贫质量,已实 现 64 个贫困村退出、4608 户 15738 名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取得 阶段性成效。
光伏
南凉古都焕新颜,河湟大地谱新篇。
突飞猛进的乐都日新月异,一座规划 有序、功能完备、生态宜居、安宁祥和的现 代化新城赫然崛起,充分彰显出河湟特色 文化、行政中心职能和人口聚集效应,逐 步实现兰西城市群中生态环境最优、发展 质量最优、管理服务最优、城市形象最优、 人文环境最优等目标愿景,所有的梦想正 在变为现实!
2016县城_全景图
今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 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 要求,扎实推进“一优两高”战略,按照“八个方面”走在全市前列要求,着力实施“生态优先、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城市崛起、项目带动”五大战略,大力发展新业态,积极培育新动能,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融入兰西城市群、西宁海东一体化区域发展 新格局,完成由县城到地级市核心区的全面跨越,奋力开创新时代乐都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