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开放促转型
湖南郴州跑出崛起“加速度”
郴州市委书记易鹏飞。 卢文伟 摄
中新网郴州11月5日电(记者 白祖偕 傅煜 肖慧芳)34家500强企业争相落户;163家企业与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开放型经济持续位列湖南第一方阵……由于坚持持续开放,地处湖南“南大门”的郴州市,如今已硕果满园。
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讯员 王彦雄 摄
大开放跑出“加速度”
郴州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郴州因矿而兴,也因矿所累。改革开放初期,环境污染、发展粗放等一系列问题相对突出。郴州要健康长久发展,必须加大开放,促进经济转型。
1988年,郴州获批为沿海向内地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此后,从湖南放开“南北两口”到“一点一线”优先发展,从加快湘南开放开发到赋予郴州先行先试承接产业转移34条特殊政策,从成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到获评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郴州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敞开大门的郴州蓄势发力,无缝对接粤港澳,大步融入“珠三角”“闽三角”。随着1000余家转移型企业陆续迁驻,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家居智造等产业链条式在郴州形成集聚优势,不仅让这个曾经“一矿独大”的城市加速了产业结构转型,更让其步入了历史上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
数据显示,40年来,郴州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84.9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71.5亿美元,两项指标均连续6年位居湖南前3位。其地区生产总值也由1978年的10.3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7年的2337.7亿元,一路跑出崛起“加速度”。
“大平台”释放“磁效应”
曾几何时,因为没有大江大河和机场,郴州大部分企业只能选择在沿海口岸报关,既费时又增加物流成本。
为奠定大物流、大通关格局,郴州持续优化开放平台:建成铁路口岸,实现铁海联运“借船出海”;公路口岸开通国际快件,实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在全国内陆口岸率先开通直接放行的“F通道”,让综合物流成本直接下降五成以上,似乎把通江达海的港口建在了家门口……
在郴州国际快件监管中心,一辆辆粤港澳牌照的大货车在卡口处被“自动识别”、快速放行。自2017年11月郴州“跨境一锁”快速通关系统开通运行以来,进口到郴州的货物无需像以往由口岸海关转关、查验和换锁。郴港全程运输时间因此缩短4小时,每辆直通车单次可节省费用800余元。
一个多月前,郴州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正式运营。“郴州由此实现进口肉类产品就地检验,相比之前在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查验缩短了六、七个小时的等待时间,大大节约了企业成本。”郴州市市长刘志仁说,集海关、口岸、检验检疫、铁海联运、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快速大通关平台的基本形成,让郴州的对外开放提升到新的水平。
开放平台的不断完善,让郴州成为一个巨大的磁场。世界500强企业台达电子不断在郴州增资扩股;原本选好设厂地的炬神电子反复比较,最终“移情”郴州;深圳正威集团、北京顺峰、广东长鹿等战略投资者纷至沓来。据统计,仅今年前8月,郴州就新引进总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30个,总投资额433亿余元;新引进500强企业13家,投资项目16个,总投资219.4亿元。
郴州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邓霞 摄
“软环境”留住大项目
“在郴州办事风气之好、效率之高,超乎想象。”几年前,台资企业“炬神电子”将总部和生产基地迁至郴州,仅2个多月就办好了“定居”手续,董事长杨譓鹏对此连连“点赞”。而今,该公司机顶盒电源已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投资商来了,如何“留得住”?郴州为此下足了功夫。从深入推进“放管服”、商事登记、“三证合一”等改革,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到大力推进“五低一快”(低税费、融资、要素、物流、土地房产成本,快捷办理手续证照),努力降低企业营运成本等,该市着力用最优的营商环境拥抱海内外客商,获评“2018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地级市案例)十佳城市”。
为让企业、市民“少跑腿”“不跑腿”,2017年8月,郴州市在湖南率先推行政务服务“一次办结”改革,承诺办结时限在法定办结时限的基础上压缩73.1%,1651项“一次办结”政府服务事项全部上网运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取得土地到开建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
今年初,总投资200亿元的湖南广东家居智造产业园项目落户郴州桂阳县,首批入园企业达63家。“郴州的行政审批效率高,我们非常认可这个地方。”享受到此次改革红利的广东省家具协会副会长袁世豪说,60多家企业过来,各种审批不仅速度快,而且当地部门全程代办,真是太方便了。
“40年来,改革开放成为了郴州最鲜明的特色和最大的优势。”中共郴州市委书记易鹏飞表示,郴州将始终保持先行先试的锐气、奋力开拓的勇气、勇于担当的底气,致力更有效益、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在湖南开放的“南大门”、改革的“桥头堡”、发展的“增长极”上书写新时代的美丽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