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龍興講寺到中華書山湖南沅陵激活千年古城文化底蘊

位於中國湖南西北部的沅陵,舊稱辰州,是一座千年古城,為五溪山水交匯之所、荊南要衝雄對峙之地,“上扼川黔,下蔽湖湘”,素有“西南要塞”“湘西門戶”之稱。

9月,沅陵正忙著修繕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佛學院-龍興講寺,修復王陽明辰州講學地-虎溪書院,以及準備秦朝最大「藏書館」二酉山的開山盛典。

從古建築的修復到文化的弘揚,沅陵以期最大限度地啟動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蘊。

龍興講寺:讓建築可聽見歷史的心跳

很多人並不知道,在千里沅江與八百里酉水交匯的沅陵縣城,竟然「藏」有建築面積達4100多平方米的大型木構古建築群,它們集唐、宋、元、明、清建築文化於一體,氣勢之恢宏,工藝之精湛,造型之獨特,堪稱江南古建築一絕。

這便是當地有名的龍興講寺,始建於西元628年,即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稱帝第二年。據載,當時李世民心念蒼生,一面贛災安民大赦天下,一面下詔在沅陵虎溪山麓敕建龍興講寺,以講授佛學感化西南群蠻,穩定一方。

 

龍興講寺是少有的一站式考察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活標本。劉雙雙攝

龍興講寺在歷史更迭中經歷擴建、損毀、火災、修復等,形成了今天的火神廟、黔王宮、頭山門、大雄寶座、彌陀閣、虎溪書院等14座主體建築,佔地面積達1.7萬平方米,集唐、宋、元、明、清各代建築風貌之大成,是少有的一站式考察中國古代建築文化的活標本。

「這次龍興講寺的修復主要是門口的火神廟與黔王宮。黔王宮的戲台為清朝乾隆年間建築,這樣的古戲台在湖南僅存三座。」介紹修繕情況時,沅陵縣博物館原館長陳勇的語氣中透露著自豪。

陳勇介紹,復建遵從當時的建築文化特色來設計與修建,現代技藝在這場修繕中展現謙遜與低調,實現了古與今的相互交融。

潛心研究沅陵歷史文化數十年、參與了修繕相關論證工作的張遠文表示,大雄寶殿的雕花及用色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唐代建築的儀軌與範式。八根碩大的楠木內柱,直徑達60多厘米,高8.65米,其中四根柱極部與系石之間嵌鼓狀木技,石為覆盆蓮花狀,屋頂則為歇山與硬山結合的特殊形制,整棟建築無釘無鉚,卻撐起了391平方公尺的大殿。

 

龍興講寺依山就勢,版面嚴謹。鄧霞攝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著名古建築專家陳從周先生在沅陵龍興講寺發現這些唐代木時直呼“國寶”,強調一定要好好保護。

陳勇從事龍興講寺的保護工作已經40餘年。他們將這些國寶完好地保存了下來,也親眼見證龍興講寺從曾經的被忽視到如今的被重視,讓古建築群重新散發活力。

建築的修繕只是「復活」龍興講寺的一部分。「我們現在不僅是做建築的修繕,還要將這座’活’的建築博物館利用起來,透過辦文物展、非遺展、開展文化研學等多元化形式,將它真正的文化脈動延續下去。 」陳勇如是說。

虎溪書院:打造陽明心學文化的新中心

古沅陵的文化力量曾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人,重要的文化場所還有與龍興講寺相鄰的虎溪書院。

相傳明正德六年(西元1511年),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陽明自貴州龍場諫歸,道過辰州,在龍興講寺講學約一個月。有學者如此評價王陽明虎溪講學在歷史上的地位:陽明之學,悟於龍場,發端於辰州,倡導於天下。

談起王陽明虎溪講學的歷史,張遠文難掩激動之情。王陽明龍場悟道的三年時間,並沒有真正的知己和理解其學說的學子,直到辰州講學才遇見,於是王陽明題筆寫下《與辰中諸生論收放心書》,鼓勵虎溪弟子堅定信念,靜坐放心,互相激勵,注重方法,省察克己,事上磨煉,光大「心學」。

 

虎溪書院尊經閣。沅陵縣委宣傳部供圖

王陽明離開沅陵三十餘年後,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他的門人亦同鄉徐珊出任辰州同知,築虎溪精舍於龍興講寺之北,並在精舍裡建“修道堂”,內供王陽明像以示紀念。從此,精舍闢為講堂及學舍,延名師以教,每日誦讀之聲不絕於耳,一時稱楚南盛事,虎溪精舍也被稱為楚南第一學府,後改名為“虎溪書院」。

眾人皆知王陽明龍場悟道,卻很少有人了解“虎溪佈道”,這或許正是虎溪書院隱逸數百年的原因。如今,沅陵縣委、縣政府不僅要還原明代風格的虎溪書院,還將打造一系列的陽明文化講學、論壇活動,以重塑沅陵「致良知」的策源地、中國「第五大書院」的歷史地位。

中華書山:不應被忽視的文化啟蒙聖地

歷代文人中,總有人甘冒生命的危險來延續文化的火種,秦朝的博士官伏勝便是。

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朝廷博士官伏勝從咸陽偷運出書簡千餘卷,輾轉跋涉,藏於沅陵烏宿村的二酉洞中,使先秦文化典籍得以流傳後世,成語「學富五車,書通二酉」便出於此。後漢高祖劉邦在獲得伏勝所獻秦前書簡時大喜,親自將二酉藏書洞封為“文化聖洞”,將二酉山立為“天下名山”。

此後,二酉山、二酉洞便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的朝聖地,在此留下大量的詩詞文章,山上一度建院立閣,修堂造亭,香火旺盛。

明朝時,兩位進士先後在山上建立翠山與妙華兩座私人書院,教書育人,培養了大批才俊。民國時期,山下的烏宿村又成為遠近聞名的“教授村”,這裡的文脈生生不息。

沅陵希望藉由即將舉辦的第二屆懷化市旅遊發展大會之契機,將歷史上這一重要的文化火種形成燎原之勢。9月下旬,一場盛大的「開山大典」將拉開序幕,二酉山以「中華書山」的定位開啟新的文化旅程。

負責二酉山提質改造工程的肖偉介紹,沅陵縣將突出“中華書山”主題,圍繞“發蒙啟蒙、勤學篤行、朝聖祈福”三重境界全面打造相關業態,以二酉展覽館與二酉藏書館為串聯,體驗飲發蒙泉、登書天門、觀黃永玉老先生「中華書山」絕筆崖壁石刻,把這裡打造成中國研發教育實踐高地。

同時,沅陵力爭啟動中華圖書館二酉藏書分館建設,重點維修黃帝藏書閣,修復善卷堂、伏勝藏書的古藏書處遺址,開發「書山登頂」「酉水擺渡」「二酉寨」「教授村」等項目,讓慕名而來的莘莘學子、文人墨客住下來,沉浸式體驗中華書山的靈氣和才氣。

與旅遊硬體提質改造同步推廣的是文化氛圍的再造。沅陵縣擬舉辦“二酉高峰論壇”,邀請名人學者“煮茶論酒”,打響“北孔廟、南二酉”文化品牌,不斷擴大中華書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沅陵也將高起點、高規格策劃組織與王陽明、沈從文等歷史名人相關聯的活動,深挖歷史名人IP,成立專門研究機構,常態化開講“二酉大講堂”,與龍興講寺、虎溪書院的文化論壇活動交相輝映。

沅陵是一座千年古城。郝濤攝

曾經,千里沅江之上的沅陵,在林則徐眼裡是「一縣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為君清」;在文學大師沈從文心裡,沅陵是美得令人心痛的第二個家;在國畫大師黃永玉筆下,沅陵是一座東方的金字塔;在史學家林河的典藏裡,沅陵,是一部中國通史。而如今,這部通史正在沅陵官方和各界的努力下,續寫復興前行的新篇章。(完)

國際日報合作夥伴中新社湖南分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