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第一人曹光彪後人向寧波幫博物館捐贈珍貴實物

【國際日報*亮點國際新媒體報導】2024年,是鄧小平提出「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號召40周年。 投資中國內地第一人、香港寧波幫愛國商人、慈善家曹光彪之子曹其東日前到訪「寧波幫博物館」,並向該館捐贈一批曹光彪先生1979年在珠海創辦香洲毛紡廠時期的珍貴資料,包括曹光彪本人為毛紡廠開幕禮準備的手寫發言稿,以及老照片、請帖等珍貴史料。

圖↑曹光彪在投產開幕式上致詞

圖↑香洲毛紡廠作為中國最早的“補償貿易”企業,起到“引領”外商投資中國的積極作用。 1984年1月,鄧小平首次到珠海,曾主動要求到香洲毛紡廠視察。

寧波幫博物館表示,在此節點再次收到來自寧波幫後人的重要捐贈,意義重大。 

據了解,這已經是曹其東今年第二次向寧波幫博物館捐贈資料。
今年年初,曹其東曾將兩大箱珍貴實物、資料送至博物館,共計50餘件,包括1933年曹光彪上海明德小學第一名校獎紀念銀牌、2002年8月香港特區政府頒授給曹光彪的銀紫荊星章、2004年6月5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頒授給曹光彪的院長勳章、曹光彪使用過的公事包等有紀念意義的珍貴實物。


圖↑香港特区政府颁授给曹光彪的银紫荆星章

圖↑沃頓商學院頒授給曹光彪的院長勳章

曹其東在捐贈時表示:「這些都是近段時間在家裡整理出來的,有些是他(父親)的日常生活用品,更多是國內、國際上頒給他的紀念獎章,能夠說明他的一些貢獻。 父親是個『老寧波』,我也是寧波人,『新寧波幫』,把這些東西留給寧波幫博物館,我覺得很有意義。 ”


圖↑曹其東(中)在寧波幫博物館捐贈珍貴資料

“這份東西我不敢寄來,只能自己把原件帶來,兄弟姐妹也只看到過傳真。 “曹其東口中的”寶貝“,是一份1979年曹光彪為珠海香洲毛紡廠投產開幕禮準備的手寫發言稿。↓

圖↑曹光彪手寫發言稿

作為“毛紡大王”,曹光彪一生開過許多公司,遍佈海內外,但他自己說:“如果要說我一生中做過哪些有意義的事情,我個人認為開辦香洲毛紡廠、參與國家的改革開放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
1978年,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雖有政策支援,但當時內地的經濟環境仍然讓很多願意投資的香港人望而卻步。
當時的香港永新公司創始人曹光彪與中國紡織品進出口總公司總經理陳誠忠等幾個朋友商議,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由曹光彪投資,到內地興建一家現代化的毛紡廠,從境外引進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並提供原料加工毛紗,幫助內地生產高品質產品,再由曹光彪包銷到澳門和香港。 待收回投資,工廠就歸國家所有。

圖↑曹光彪(右二)在香洲毛紡

1978年,這種投資方式實際上是’破冰’之舉。」 曹其東說,他曾聽父親和家人講過,香洲毛紡廠是特殊時期的產物。 “建廠所有需要的東西,包括玻璃、釘子、電纜、水泥都是從當時的’境外’進來,包括安排廠長帶著工人到澳門學技術,也都是偷偷進行的。 ”
工廠建得很快。 1978年11月破土動工,第二年8月,6000多平方米的廠房建成,1979年11月7日正式投產。 從建廠到投產僅用一年時間,在當時實屬高效。 曹光彪為香洲毛紡廠投資700多萬元,他也因此成為首位在內地投資設廠的港商。曹其東本次捐贈的資料,包括投產儀式的請帖、發言稿、老照片等。

“那次儀式規模很盛大,駐香港、澳門的57個國家領事館人員都參加了慶典,500多家廠商代表和新聞記者聞訊趕來,包括從當時’境外’來的兩三百人。 為了讓這些人進入內地,政府採用特事特辦的方法促成這一盛事,也是時代的記憶。 “曹其東說。

捐贈中,有曹光彪的科教興國夢
“1990年,他(曹光彪)最大的心願就是科技興國。 他是全國最早到清華大學投入1個億做創新科技的人。 當時,國內還以引進成套設備為主,他卻提出了『自主創新』的理念,是很超前的。 ”
曹其東帶來的資料里,不少與清華有關。 2000年5月清華大學頒授給曹光彪的捐贈紀念金匾、2007年1月30日清華大學聘請曹光彪任戰略發展顧問的聘書、2008年2月26日清華大學聘請曹光彪任名譽校董的聘書……
“我父親人生中最後一次到北京也是因為清華,2009年5月30日,清華給我父親辦了一個祝壽會。 父親立的遺囑,把他所有的財產都留給了清華。 這個數位到現在也還是個謎,我們子女也不知道。 “曹其東說。


圖↑在曹其東捐贈的父親遺物中,還有一件物品很特別,是1933年上海明德小學“第一名”校獎紀念銀牌,上書“學業超群”四字。

曹其東講述說,他的祖父曹厚敦17歲離開寧波老家到上海,最開始在西餐廳做“人力風扇”,生活艱辛,祖母是一位“縫裙婆”,生了一兒一女。
“當時,我祖父的意見是孩子讀書讀三四年就夠了,早點出來學生意,幫家裡做事。 祖母有意維護,祖父就說,花錢讀書是不能的,要麼就考第一名。 ”
結果曹光彪連續幾年都考第一。 “父親一直給我講,他小時候是個學霸。 上海明德小學還是挺有名氣的,隔壁是個女校,他總說隔壁學生都來抄他功課;同班同學也是,考試完要跟他對答案。 ”
就這樣,曹光彪一直念到高一,17歲。 “那一年祖父得肺病,父親只能退學,接手了祖父跟人合股開的鴻祥呢絨店。 “1938年,鴻祥呢絨店是上海棋盤街上最小的店,到1949年,十幾年時間,成了棋盤街上最好的店。
曹其東說,他父親一直有一種「超前意識」,無論是支援清華,還是早年辦呢絨店。 早在1943年前後,他就已在南京、廣州、重慶、臺北四個城市開設了鴻祥呢絨店的分店,所有賬務匯總到上海,“這種做法在當時還是很少的。 ”

國際日報編撰  來源寧波統戰之家